張永麗
摘 要:本文主要探究新時期基層群眾文化管理措施。研究過程中,以基層群眾文化管理重要性為切入點,分析其可促進基層發(fā)展,提高經濟水平,以此為研究基礎,提出管理措施,從而為相關工作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新時期;群眾文化;管理
前言
新時期下,信息技術不斷發(fā)展,人們足不出戶即可了解千里之外的事情,思想、素質均較以往有所提升,傳統(tǒng)基層群眾文化管理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現有需求。并且,基層群眾作為國家建設與發(fā)展的主力軍,應當加強對基層群眾影響和力量的認知,特別是建設和發(fā)展基層群眾文化,擁有一支道德良好、身心健康、思想正確、堅實穩(wěn)固的群眾團隊,可促進國家實現高速發(fā)展。因此,應當以人們利益為宗旨,貼合社會情況,加強基層群眾文化管理,實現工作持續(xù)性建設。
一、基層群眾文化管理重要性
1.促進基層發(fā)展
基層社會管理中,群眾文化作為其中重要部分,具有一定影響力,為將群眾文化作用充分發(fā)揮出來,則應當對其綜合考量,分析兩者異同,無論是群眾文化還是基礎社會管理,其核心均為社會群眾,應當做到以人為本,積極展開管理工作。通過有效管理群眾文化活動,了解基層群眾喜好、問題、特點等,增強群眾道德素養(yǎng),尋找自身價值,為社會發(fā)展貢獻力量。
2.提高經濟水平
我國經濟發(fā)展推動了綜合實力與生產力的提升,人們加強了對物質及精神文明的需求,加上各區(qū)域人員流動頻繁,推動社會實現多元化發(fā)展。因此,在群眾文化管理中,群眾參與文化屬于自愿,可根據自身情況參與文化活動中。同時,群眾文化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不僅可以學習文化知識,還能放松身心,進而促進我國經濟水平提升。
二、基層群眾文化管理工作措施
1.優(yōu)化文化內容
文化中心承擔著提高民眾素養(yǎng)的重要責任,在強化基層群眾文化自信心,促進文化素養(yǎng)提高中作用重大。因此,文化中心庫借助多種形式為群眾提供文化活動,如讀書、研討會、歌唱、演講等,提高群眾文化素養(yǎng)。在此過程中,文化內容應以道德修養(yǎng)為主,提高民眾道德品質,將文化培訓價值充分發(fā)揮出來,有效落實為人民謀利益、為人民服務的原則,將提升民眾素養(yǎng)為工作目標,宣傳中華傳統(tǒng)優(yōu)秀美德,開展基層文化活動。同時,還應當明確群眾文化活動內容與形式,突出不同區(qū)域資源特色,解決原有問題,與社會管理部門協(xié)調配合,鼓勵和引導更多人員參與到群眾文化活動創(chuàng)作之中,更好地整合地區(qū)文化資源,從而為群眾文化開展活動提供依據。
2.健全管理組織
在群眾文化管理中,應當健全文化管理組織,打造素質高、專業(yè)強的管理團隊。一是嚴格要求基層文化部門完善宣傳機構,組建文化建設團隊,組織和參與到群眾文化活動中。如,工作人員需和群眾積極的交流溝通,明確群眾對哪些文化存在需求,實現針對性舉辦活動。我們主要是以縣、鄉(xiāng)、村文化工作為主,農村中多為孤寡老人與留守兒童,則工作者可溝通城市志愿者,組織人員展開“敬老愛幼”活動,或是組織廣場舞蹈、健身操、象棋比賽等,豐富民眾業(yè)余生活;二是工作人員應當認識和引導群眾文化,遏制不健康的文化活動,如賭博、邪教宣傳等,進而營造健康、積極地活動環(huán)境。
3.擴大服務范圍
在基層群眾文化管理中,不能僅將管理工作局限于某個地區(qū)、某個年齡段等,需逐漸將服務范圍擴大,確保全體群眾均能享受文化活動,受到積極文化的熏陶。不同年齡、地區(qū)在基層文化管理中存在差異性,在組織群眾文化中,先展開基層精神文化需求的調查,結合不同年齡、區(qū)域、愛好與需求,展開文化活動。對于年輕人可組織cosplay、音樂節(jié)、唱歌比賽等活動;中老年人可組織戲劇演出、書法展示、廣場舞比賽;農村地區(qū)可組織農業(yè)知識講座、文藝匯演等,調動群眾積極性,豐富基層群眾精神文明。
4.完善資金使用制度
基層文化活動管理中,資金來源多為政府撥款,在應用中未能構成良好體系,通過設置專項資金,可促進資金利用率的提高。一是設置管理專項資金。在建設文化設施方面需投入諸多金額,使用資金情況復雜,通過設置專項資金有助于監(jiān)管,每年政府使用財政情況均會向社會公開,文化設施建設數額較大,需設置專項資金,不僅包含設施建設情況,也包含維護、管理與更新設施的支出;二是人員管理專項資金。群眾文化管理中,人才隊伍作為管理執(zhí)行者,穩(wěn)定的經費方能維護隊伍穩(wěn)定性,做好人才培訓,特別是基層團隊,更是應當加強培訓力度,可根據當地發(fā)展傳統(tǒng)文化情況展開針對性培訓,如剪紙、茶道、絨花、地方戲劇等,需長期持續(xù)性培訓管理人才,保證隊伍穩(wěn)定性,提高管理效率。
5.打造管理隊伍
組建骨干人才隊伍可解決群眾文化管理缺乏人才的困境,建立人才引進機制,可通過考試選拔、招聘等方式選擇高學歷、專業(yè)人才,層層審查、考察、測試與公示人才后方可錄用。選拔考試做到嚴把關,避免形同虛設,人才引進中也應當打破經驗、戶籍的束縛,以人才自身能力為主,提高人才水平。并且,擴大配制專職人才比例,確定人員工作范圍,如綜合文化站可增加人才編著,培訓骨干人員,分解工作內容,提高思想認知,補全知識短板等,采取觀摩演練、實訓基地等方式促進隊伍綜合素質提高。
總結
綜上所述,基層群眾文化管理工作是我國政府工作的核心,需結合實際情況,通過優(yōu)化文化內容、健全管理組織、擴大服務范圍、完善資金使用制定、打造管理隊伍,從而提高基層群眾文化管理質量,加強群眾素養(yǎng)和道德品質。
參考文獻:
[1]韋熙,胡金荷,幸倞.算好會計賬,打好文化牌——以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建設為例[J].中國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會計,2020(08):246-248.
[2]郝亞新.面向基層社會管理的群眾文化活動與創(chuàng)新途徑分析[J].祖國,2019(22):87-88.
[3]周靜,畢東,畢曉紅,李春艷.大理白族自治州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現狀與對策研究[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9(03):8-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