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瓊 閆語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信息化的不斷發展,微課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中的運用越來越受到幼兒老師的關注。微課在幼兒園教學中的運用將有助于突破傳統教學模式,激發幼兒學習興趣,提高教師教學效率,并極大地豐富幼兒園的教學資源。本文結合實際教學中的案例,對微課在幼兒園運用提出思考,旨在利用微課來優化幼兒園的教學。
關鍵詞:微課;幼兒園;新型教學模式;運用
幼兒園微課是以促進幼兒發展為目的,就一個知識點或某個重點教學環節,經過信息化教學精心設計,以流媒體形式在5-8分鐘內進行針對性講解或演示的新型教學模式[1]。微課在幼兒園教學中的開發與運用有助于培養幼兒潛在素質和能力,有利于幼兒的身心健康成長。對教師來說,微課的運用對提高教師信息化專業能力與教學水平提出挑戰,有助于拓寬教師的視野,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那么,如何利用微課這一新型教學方式來優化幼兒園的教學活動?
一、微課設計小轉身,教學目標更明確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回歸點。一般來說,準確清晰的教學目標將更有利于教學過程的展開,也在很大程度上幫助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對于幼兒來說,由于他們年齡小,注意力還不能長時間集中,對于新知識的接收與消化吸收總需要反復進行。那么,在進行微課設計時可以考慮將教學目標進行分解,將其中某一個教學目標分割成眾多小目標,再圍繞一個個小目標設計微課展開教學程序。在教學活動中就可以集中某一教學小目標,結合具體的知識點或某一教學環節進行微課設計,使幼兒在短時間內完成既定的學習微目標,以“積小勝為大勝”的教學策略實現教學的整體性優化[2]。
如中班的科學活動《省力的輪子》,活動中從幼兒角度出發提出了兩點教學目標,一是通過自身探索與實踐,感知輪子是圓形的,可以由多種材料制成,并且有會滾動的特點;二是能夠耐心細致地觀察,了解生活中許多東西都裝有輪子,通過嘗試、比較體驗輪子能省力,體驗發現的樂趣。老師可以將目標細化為以下多個小目標,如讓幼兒感知生活中許多東西都裝有輪子、輪子是圓形的且會滾動、體驗輪子幫助人們省力的好處、輪子可以由多種材料制成等,再圍繞這些小目標來設計微課內容。在引導幼兒觀看微課視頻時,教師可以啟發幼兒了解如輪子是什么樣的、生活中制作輪子的材料、生活中輪子的使用以及輪子能滾動且又省力的優點等教學要求。通過這樣目標細化來設計微課內容的方式,可以使得教學目標更明確,同時也有助于教學目標的達成。
二、微課互動巧妙招,教學主題更突出
主題教育活動是圍繞教學主題以真實情境來表達主題思想的綜合性的、一系列的教育活動。作為一個過程性活動,隨著主題開展的深入需要考慮幼兒對活動連貫性的感知,由于幼兒年齡小,記憶保持時間短,在主題活動教學中總是不能完全記牢一些知識點,往往“學了后面忘了前面”。主題教學活動中,教師以圖片、音視頻等方式將活動過程記錄下來,利用微課將教學過程連貫地呈現給幼兒,幫助幼兒鞏固獲得的知識和技能,加深幼兒對主題的體驗[3]。
如在大班的《麥子成長記》主題活動中,孩子們先對“麥子是怎么長出來的”展開討論,并把討論的結果在紙上畫下來,之后孩子們紛紛從家里帶來了麥種,在老師的幫助下種到了班級的種植園里,孩子們一起探索麥種的生長變化。為了更清晰的記錄小麥的生長過程,老師和孩子共同制定了“小麥生長記”,在小麥發生變化時可以及時的記錄下來,如有的孩子發現麥苗長得稀疏時就把情況及時記錄下來。在這個主題活動中,老師把孩子們的探索發現以及行為表現及時用相機記錄下來。在活動接近尾聲時,老師通過制作的微課幫助幼兒回顧自己的探究過程,討論自己做了什么,怎么做的,結果與目標是否一致,這不僅鞏固他們對小麥的成長過程,又能感受農民伯伯種一季糧食的艱辛,從而激發他們尊重他人勞動成果和愛惜糧食的良好品質。
三、微課前后善反思,教學效果更明顯
在每一次教學活動結束后,教師需要對教學活動過程進行回顧、反思、總結來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一般教師需要在教學活動之后進行反思,如整個教學活動或者其中某個教學環節是否具有科學性、合理性;整個教學活動的效果如何;幼兒對活動重難點的把握是否到位,哪個環節是幼兒比較感興趣,樂于參與的;對于教學活動中的突發事件教師的處理機制等等,通過反思,發現教學中的新問題,分析問題尋求解決的辦法從而總結經驗,是教師實現自我提升的重要方式。除此之外,微課還需要提前的反思,在教學活動開始前對活動中可能出現的教學環節和教學效果進行預設。
如小班語言活動《森林里的餅屋》,活動選擇孩子們生活中熟悉與喜愛的動物形象,采用反復的手法給孩子們講述了小貓分別給小老鼠、小綿羊、大象制作不同造型的餅干的故事。這個活動一般會考慮結合動畫的形式開展教學,在活動前,老師就需要對幼兒觀看微課視頻的反應進行預設。當老師提問“今天誰會來小貓的“講屋”呢? ” 可以讓幼兒通過聽聲音 “吱吱” 、“咩~咩~”來猜測“誰來了”,當大象進入畫面時,還可以展示部分遮擋的大象提問幼兒“看,是誰來了?”利用提前預設活動設計的效果,增加教學活動的趣味性。為了實現其中 “豐富幼兒詞匯攪一攪、拌一拌、咕嚕咕嚕” 的教學目標時,需要反復播放小貓做餅的微課視頻,第一次的播放孩子會對做餅的步驟有初步的印象,孩子們會情不自禁開始模仿,當小貓需要再次給小伙伴做餅時,為了讓孩子們不但會做還能大膽的說出來,這個時候還需要教師的演示。那么,什么時候演示,什么時候需要播放小貓做餅的微課視頻?微課視頻的多次觀看會給孩子帶來什么樣的思考呢?活動前與活動后的反思,有助于教師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同時對教師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教學能力有重大意義。
四、建立微課資源庫,教學資源更豐富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4] 那么,需要整合各種教育資源,建立新型的教育體系。除了充分開發與利用自然環境和社區教育資源外,還可以挖掘適合幼兒的網絡資源,如科普常識、科學小實驗、科技小發明、愛國主義主題宣傳等,利用微課向幼兒傳遞現代科技的魅力,滿足農村孩子對科技知識的渴求,還可以培養孩子的愛國意識與民族文化認同感。這時,微課在幼兒園教學中運用的優勢就體現了出來。教師可以利用微課形象性、針對性、個別化的優勢,建立幼兒園的“微課共享資源庫”來進一步豐富幼兒園的教學資源,同時還需要提高微課運用的“使用率”。[5]如幼兒園通過以備課組為單位,規劃出各年齡段各領域微課建設的知識點列表,將列表中的知識點進行分工,每位教師通過網絡(幼教資源網、幼師口袋等)下載優化或自己制作,完成各自所分工的知識點的微視頻資源及與之對應的檢測,構建各年齡段各領域新學期以知識點微視頻為主的微課資源庫。同時,老師們還可以將各領域的系列微課在幼兒園網站上進行共享,還可以將“微課”運用到教學活動、區域活動等方面,方便其他教師下載使用,提高微課運用的“使用率”。
參考文獻:
[1] 郝秀麗.微課在幼兒科學活動中的運用[J].課堂,2018(4):122.
[2] 網上文章:《淺談微課在幼兒園新型教學模式中的運用方法建設》[J]http://www.dylw.net/xueqianjiaoyu/157293.html
[3] 張蕾,耿雪冬,蔡旻君,等.中小學微課應用現狀的調查分析與研究——基于提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思考[J].數字教育,2017,3(02).
[4]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5] 錢秋芳.例談“微課”在幼兒園科學活動中的運用[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6(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