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勇軍
摘 要:學困生在學習上比較吃力,是學習成績差、無學習興趣的學生群體。歷來,學困生都是教師教學規劃、指導工作的重點對象,每個教師都希望班上沒有學困生、學困生越少越好,但基本上每個班上都有學困生。這也就要求教師針對學困生的特點,從教學方式、學習方式、學習環境等入手,采取積極有效的方式轉變學困生無學習興趣、知識接受或理解能力差等情況。微課促進初中語文學困生的轉化,文章以微課為主,探究如何借助微課的特點與優勢,激發學困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提出有效的初中語文教學策略。
關鍵詞:初中語文;微課;學困生
微課,具有諸多的優點,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能給學困生帶來更新的學習體驗,從而激發學困生學習興趣,改變學困生無學習興趣、學習效率差等情況,在豐富教學手段的同時,還能讓學困生借助微課養成優良的學習習慣。微課作為微學習的一種特殊手段,包含了微視頻、課件與練習等,具有短小精悍、內容生動等特點,在教育領域中的應用有精細、針對性強的優勢,主要是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是某個教學環節展開,通過反反復復的觀看微視頻,能幫助學困生攻克學習重難點,體會新穎的學習方式,從而提高學習的積極性,改善學習效果。
一、引入微課,激發學困生學習興趣
初中語文教學 并不是簡單的進行語言文字的傳授,更為看重學生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特別是對于文章的鑒賞與理解、學習習慣的養成等。初中生語文學習障礙的成因,與多方面因素有關,如自身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法等等,初中教師應對學困生建立起正確的認知,根據學困生學習效率不佳、學習興趣弱的原因,采取對應的教學方法,豐富學困生的學習體驗,以激發學困生的學習興趣,改善學困生的學習效果。因為,一旦學困生能對某一學科或是其他事物產生濃厚興趣,就不會再厭煩或是懼怕學科知識,學習自信心與積極性也會有所提升。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引入微課,旨在促進課堂教學的轉型升級,將微課與傳統教學模式結合起來,通過微課所帶來的新奇學習體驗,吸引學困生全身心投入學習之中,對初中語文學科產生學習興趣。
例如,在《羚羊雕木》這一課教學中,引入微課以動態視頻的表達方式向學困生展現文本內容,通過色彩鮮明的圖片以及細致耐心的講解,自然就會引起學困生為課本內容以及課堂教學活動的關注,畢竟初中生對新鮮事物的探知欲望遠遠超出教師的想象。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引入微課結合不同的教學模式,多樣化地展開語文教學活動,傳授相關的理論知識,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困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對學困生語文學習產生積極影響。
二、利用微課,創設適宜的學習環境
對學困生進行學習引導,教學方式應多元化,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期望,從而在多元化教學方式的刺激下,逐步轉變學習心態、學習方式,提升教學質量。當前,初中語文教師還存在教學方式落后的情況,有些還是采用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或是多媒體的使用過于泛濫,缺乏先進的教學理念,以致于課堂整體上還是比較沉悶或是壓抑,不利于學困生的轉化。鑒于此,初中語文教師必須要為學生營造輕松地課堂氛圍,利用微課是不錯的選擇。
一方面,利用微課結合多媒體、情境、探究或是合作教學等,既能生動、直觀地導入課堂內容,又能減少講課所占用的課堂時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同時,還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促使學生在微課的幫助下更好地體會、鑒賞與理解文章。另一方面,學生們在觀看微視頻、獲得知識的過程中,教師能以引導者、組織者與幫助者的身份,對學困生進行針對性的指導,讓學困生意識到自己有哪些需要改善的問題,幫助學困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適當地運用分層教學模式,讓他們在分層的基礎上積極與優秀生、一般生交流互動,提升語文水平及能力素養,實現學困生的轉化。
三、應用微課,打造有效的學習平臺
初中語文教師運用微課進行教學時,主要是借助微課特殊的表現形式,引導學困生形成具有系統性的學習流程,逐步讓學困生養成優良的學習習慣。以前,教師向學困生傳授知識時,都是利用課堂,學困生對新知識的學習與理解,也是建立在教師講解的基礎上,使得學困生學習缺乏獨立性,過分依賴教師。這種“教師先教,學困生后學”的模式,并不利于學困生的轉化,反而加重了教師的教學負擔。
將微課貫徹落實到整個教學流程中,教師提前將每個單元的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進行講解,結合互聯網教育資源,錄制更為生動的教學視頻課程,并上傳到QQ群或是微信中,安排相應的學習任務,學困生就會在教師的引導下在課外進行新知識的預習。學困生在生動教學課件的支持下,對新知識建立起初步認知后,會更積極投入到學習之中,在思考、創造、深化吸收更有深度的認知層次,逐步養成課前預習、課后鞏固復習的優良學習習慣。通過將微課落實到整個教學流程中,學困生對語文學習的印象也會發生變化,有利于學困生形成優質的思維品質,在微課創建的高效學習平臺上,學困生通過微課視頻學習與思考,其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會得到顯著的提升,自然就能促進學困生的轉化。
結語
綜上所述,微課融入教學流程、融入學困生學習之中,不僅能給學困生學習帶去新的體驗,還能豐富學習渠道與改善學習方式,進一步提升學習效果,通過更為有趣的教學形式,積極融入學習氛圍,對學困生學習興趣、學習效率產生積極影響。
參考文獻:
[1]程曉玲. 初中語文微課教學的研究[D]. 廣西師范大學, 2016.
[2]譚紅春.初中語文學困生的轉化策略[J].文學教育(上),2015(12):129.
[3]劉衛東.怎樣提高農村初中學困生的語文學習興趣[J].內蒙古教育(職教版),2014(06):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