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力莎
【摘要】擁有一定的思維能力,學生的寫作思路才會一氣呵成。思維能力是學生完成一篇優秀作文的必備條件。以撰寫讀書報告的方式可以讓學生進行系統的思維訓練,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關鍵詞】讀書報告;提升;寫作;思維能力;活著
撰寫讀書報告,簡而言之,就是把整本書讀完書之后的所思、所感寫下來,是閱讀者系統地收集、統整、研讀與創作主題相關的各種材料,經分析、歸納、提煉等思維活動,繼而提出個人見解和觀點的文字作品。撰寫讀書報告的目的在于增加新知、提升寫作思維和表達能力。
一、“撰寫讀書報告”的必要性
撰寫讀書報告,以讀促寫,使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相融合。如今高中語文的教學存在著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分離的現狀,事實上,閱讀與寫作密不可分。閱讀是寫作的基礎,撰寫讀書報告就是這樣一種把讀和寫融合起來,也是以讀促寫的有效嘗試。
二、“撰寫讀書報告”的教學策略
那么,學生如何撰寫讀書報告呢?這需要在教學中形成系統的思維訓練模式,其過程簡而言之包含閱讀、撰寫、評價、運用四個步驟。
(一)組織學生閱讀作品。閱讀是撰寫讀書報告的前提條件。本次組織高一C7班的同學中進行整本書閱讀,閱讀的是余華的《活著》,要求學生在閱讀時注重對《活著》中的細節進行把握,以便為接下來細致的分析和寫作做鋪墊。同時為了提高同學們的閱讀興趣,可以要求學生每人出兩個關于書中細節的題目,老師挑選以后集成題庫,組織學生開展《一站到底》知識競賽,來檢驗學生《活著》的閱讀情況。
(二)組織學生撰寫讀書報告。撰寫讀書報告就是在深入閱讀之后對閱讀人物、情節、環境、主題、寫作技巧、語言等方面進行分析,最后形成文字的表達。本次組織學生整本書閱讀《活著》,要求學生撰寫讀書報告,題目如下:
閱讀余華的小說《活著》,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讀書報告。讀書報告的內容可以是:1.對話書中人。選擇書中一個人物與之交流,也可以分析其人物形象。2.感悟主題。與作者進行對話,聯系現實談談余華寫《活著》的意義。3.剖析疑問。圍繞讀書中的一個問題進行思考,聯系現實現象寫出自己的感悟。
(三)評價學生的讀書報告。評價的方式主要是開展“讀書報告分享會”,學生代表將讀書報告在課堂上進行展示,班級學生進行討論,學生及老師共同進行總結,最后學生重新整理、反復補充自己想不到的內容。這種師生共評、生生互評的形式讓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可以觸發學生思維碰撞。
此次,收到同學的讀書報告共48篇,其中有關主題感悟的有11篇,分析人物(徐福貴、家珍、鳳霞、有慶、二喜、福貴爹娘、龍二)的有37篇,因此,教師可以組織寫了不同內容的同學組成討論小組,討論后展示學生的報告。
以寫關于“家珍”的為例,經由生生互評、師生共評后總結學生在讀書報告中存在的亮點與不足,并提出修改建議:1.亮點:對家珍形象的分析比較具體;寫出了對家珍的同情、贊賞之情;文辭大體通順、情感真切。2.不足:創新思維欠缺,內容千篇一律;辯證思維欠缺,寫得太片面;批判思維欠缺,寫得不夠深刻。學生把家珍的形象寫得太過于完美,寫出了她身上的勤勞、善良、頑強、忍辱負重、任勞任怨、以丈夫為重的品質,充滿了女性的光輝的形象。這種 “完美”同學們是以舊社會的眼光和標準來看的,有些同學甚至只對她的“完美”大加贊賞,缺乏聯系現實分析。3.修改建議:在修改時,學生可以用“一分為二”的辯證思維來看問題,以一個現代人批判的眼光看家珍,找出她身上的“不完美”。
撰寫讀書報告,讀寫結合,以讀促寫,可以讓學生對閱讀與作文有重新認知,讓他們的寫作思維能力得到錘煉,寫出一篇富有思想的作文。撰寫讀書報告,更能讓我們的語文作文課堂事半功倍,變得更為高效。
[參考文獻]
[1]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2015.
[2]王彤彥.整本書閱讀教學設計策略[J].中學語文教學, 2017(2):11-13.
[3]劉千秋, 董小玉.高中“整本書閱讀”的現狀調查及方法研究[J].語文建設,2017(28):21-24.
[4]張慧妮.高中作文教學中的思維訓練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