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丙國
摘 要:國有企業是助推我國經濟由中高速增長向高水平增長的中堅力量,在提升我國整體經濟水平,增強國有資本運行效率方面,保障人們公共利益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伴隨著國企改革的不斷推進,企業面臨著更多的挑戰,這對于國有企業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財務內控是企業強化內部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通過加強財務內控可以提升企業的財務管理水平,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下文主要分析國有企業財務內控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優化策略,為國企強化財務管理提供借鑒。
關鍵詞:國企 ?財務內部控制 ?問題 ?對策 ?探析
一、國有企業重視財務內控的意義
第一,提升會計核算的科學性和規范性,國有企業加強財務內控,需要完善權責分配體系,發揮職能作用,可以對不相容崗位進行相互分離,建成既相互約束又相互協調的管理機制,如國有企業可以增設會計復核崗位,提升核算的準確性,也可以設立費用支出審批崗位,以規范支出管控,防范資金不當利用,同時也避免由于人為操作導致會計信息出錯,以提升會計信息質量。加強財務內控,需要完善審計監督機制,這可以實現對會計核算的動態監督和管控,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從會計信息中發現企業經營管理存在的問題,以防范企業財務風險。第二,防范國有資產損失風險。國有企業重視加強財務內控,可以保證資產安全,實現國有資產的最優化利用,為保障經營活動奠定物質基礎。國有企業通過完善授權審批體系、細化職責可以對固定資產的購置、保管、使用、折舊、報廢等進行規范化管理,在采購環節可以通過明確采購審批制定專人采購,避免多頭采購或者重復采購,造成資金浪費。
二、國有企業財務內控存在的問題
國有企業財務內控存在以下問題:第一,財務內控全面性不足,部分國有企業制定內控制度時更傾向于經營層面、業務層面,而對于治理層面、財務層面等重視度不夠,企業將內控管理的重點放在如何提升研發水平和效益上,而忽視了財務內控、會計內控,對于財會工作的審計監督不足,因而降低內控效率;同時部分企業在內控管理中不重視遵循《內部控制基本規范》,使得內控管理缺乏科學依據和指導。第二,財務內控制度約束力不強,部門國有企業雖然制定了財務內控制度,但是制度趨于形式化,沒有發揮“用制度管人、用人做事”的效用,個人決策凌駕于制度之上,由此導致制度乏力。其三,財務風險管控意識薄弱,財務風險防范是企業加強內控管理的重要目的之一,然當前大部分企業對于風險的防控存在滯后性,即更多傾向于事后風險處理,而沒有做到事前分析、評估、事中防范,缺乏完善的風險識別和分析機制,因而容易誘發企業風險。
三、國有企業提升財務內控水平的有效對策
(一)增強財務內控意識,搭建專業內控管理團隊
財務內控是企業管理的一項重要手段,國有企業要提升財務內控水平,應重視增強財務內控意識,使財務人員認識到財務內部控制的重要性,可以將財務內控納入財務管理人員的考核范疇之內,并且將財務內控的執行力和執行效果直接與福利、薪酬、晉升等掛鉤,以調動財務人員從思想中高度重視財務內控,并落實在具體的行動中;國有企業可以開展針對財務人員的思想教育,提升工作人員的職業覺悟和素養,為貫徹落實財務內控制度奠定基礎。此外,國有企業還應重視人才建設, 提升財務人員的專業水平,可以對財管理人員開展深層次的業務培訓, 將財務風識別、分析以及防控作為講解的重點,使財務人員具備風險防范能力,同時要為財務人員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可以組織研討會,結合企業實際情況,以財務法規為導向,優化企業財務管理制度,完善業務流程,保證企業經營活動的有序進行;國企可以定期組織業務能力考核,查補工作人員的業務能力薄弱環節,提升專業水平。
(二)重視資金預算管理
1、完善資金預算管理制度
國企應重視完善資金預算管理制度,通過切實可行的規章制度,將國企的資金預算納入全面預算管理,對預算的責任進行明確,以保證預算管理工作有序開展,同時企業需要建立責任制的資金管理制度,以國企決策層做出的資金決策為基準,加強對資金運行過程的控制,企業還可以借助財務信息化系統對資金預算執行情況進行動態管控,如果出現預算不足的情況,應及時報備,經財務部門核實后方可調整預算,國企通過加強資金預算管控,可以強化資金流控制,提升資金利用效率。
2、強化資金內部控制
第一,國有企業應在財務部門設立專職出納人員,負責辦理現金、銀行存款等的收支業務,出納業務不能由會計兼任,同時出納也不能兼任其他業務工作,出登記現金、銀行日記賬外,不能保管憑證和其他賬目。第二,重視現金稽核管理,國企要對所有現金及銀行存款業務收入,以收入憑證和收入日報表進行稽核。第三,明確現金的使用范圍,國有企業要對現金支出的用途、方向和金額等進行明確規定,國家現金管理規定明確說明,庫存現金只能用于工資性支出和個人福利勞保支出、差旅費、備用金以及銀行結算金額以下的小額款項,其他特殊情況需要使用現金需要企業總經理以及財務部門審核批準。第四,規范付款審批和支票的簽發,企業所有付款需要按照審批金額權限進行,需由兩人以上有關人員辦理,付款支出必須經過兩人以上的簽章方為有效,財務和支票的專用圖章要分別管理,開出支票必須進行登記。
(三)搭建財務信息管控系統
國有企業應根據企業發展需要和工作實際搭建財務管理信息系統,以強化內部會計控制,確保信息安全、真實,以逐步實現企業內部信息的實時共享;國企財務系統的管理和操作人員必須相互分離,不能兼任,操作人員只能按照授予的權限進行系統操作,嚴格保密并定期更換密碼,禁止越權或者使用他人密碼進行系統操作。財務部門要指派專人負責財務信息系統的維護、升級和運行安全,定期備份和妥善保存財務數據,以防止病毒入侵,保障企業財務數據安全。
(四)強化審計監督,防范財務風險
審計監督是保證財務內控實施效果的重要舉措,國有企業通過完善審計監督體系可以強化約束力,促使企業科學經營,防范經營風險。首先,國有企業應設立獨立的審計機構,即審計委員會,由其負責企業內部監督與審計工作,審委會直接對董事會負責,向其報告工作。其次,實行審計回避制度,審計成員與審計事項存在利害關系的,應事先申明,不得參與審計工作。最后,審計人員要負責做好內部財務審計工作,對企業的財務計劃、財務預算、財務收支相關的經濟活動及企業的經濟效益,財務管理內控制度執行情況等進行內部審計監督,對審計中發現的問題要及時向相關部門或者個人進行取證調查,以及時發現財務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防范財務風險。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經濟新常態形勢下,國家不斷貫徹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產業結構、助推經濟轉型升級,作為在國民生產總值中占據重要比例的國有企業,應重視強化財務內控管理,為企業營造良好的治理環境,保證企業各項經營活動的有序進行。國有企業加強財務內控,可以從完善財務內控制度,健全內部崗位職能體系,優化授權審批、強化資金管理等方面展開,提升國有企業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質量,為實現國企資產保值增值助力,發揮國有資產的最大效益,為國有企業的長效發展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丁芳.淺析企業財務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集體經濟,2017(29):105-106.
[2]徐立軍.淺析制造業集團公司財務內控管理問題及對策[J].全國流通經濟,2019(12):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