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海燕
摘 要:當前,對于幼兒園來講,優化戶外游戲提升幼兒參與戶外活動的興趣,已越來越受到很多幼兒園教師的關注,戶外自主游戲是幼兒在戶外游戲環境中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以快樂和滿足為目的,自由選擇、自由探索、自由表現的游戲活動。對于幼兒園來講,戶外自主游戲有助于提高幼兒的運動能力,促進幼兒社會交往、口語表達、認知等能力發展,形成積極主動、認真專注、不怕困難、敢于探究、樂于想象和創造、合作、分享等良好的學習品質。作為幼兒園教師來講,應該如何科學的開展戶外自主游戲呢?帶著這一想法,本人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并結合自身從事多年幼兒園教學實際出發,探索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開展的相關策略,希望能為提升幼兒參與戶外活動的興趣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教師;興趣
一、尊重幼兒的興趣與需求,增加多元的自主游戲內容
戶外自主游戲的主體是幼兒,戶外自主游戲到底玩什么,應該是幼兒說了算,因此在游戲內容的選擇上應該回歸幼兒的興趣與需求。本人曾對所任職的幼兒園不同年齡段的幼兒進行 “我的游戲我做主”的問卷調查,了解幼兒的真實想法及興趣需求。根據問卷調查的結果,本人嘗試創設了以 “咔遛樂園”為主題的戶外自主游戲活動場地,增加了多元的自主游戲內容。
首先,“生態+野趣”,讓游戲富有生命力。富有生命力的環境是幼兒認識自然界的鮮活教材,因此,我們利用生態環境設置富有野趣的游戲內容,讓幼兒在開闊的場地上盡情奔跑,在蜿蜒的小路上探險闖關,在灌木叢中穿梭行走,在山坡上攀爬翻越,在翠綠的竹林里盡情涂鴉,在小池塘里快樂嬉戲 ……在生態的環境中,幼兒感受自然的神奇。
其次,“創新+情境”,讓游戲更加多元。我們將戶外自主游戲情境化,盡可能還原幼兒喜愛的真實生活情境,如 “麥當勞”“小吃店”“鮮花店”“娃娃家”等,讓幼兒在真實的情境中學會與同伴交往。
再次,“挑戰+休閑”,讓幼兒自主快樂。在“叢林探險” “運動匯” “冒險島” “足球小將”等富有挑戰的區域中,幼兒能盡情闖關,體驗運動的快樂,發展動作的協調;“陶藝吧” “創意空間”等能讓幼兒勞逸結合。不同能力的幼兒都可以在其中自主選擇,滿足了幼兒的不同需求。
二、科學規劃活動場地,開發多元化的游戲環境
多元的游戲環境才能支持幼兒的自主游戲,發揮自主游戲的獨特價值,因此根據游戲內容合理地分析地理環境、開發多元游戲場地尤為重要。
開放平坦的空間有助于發展幼兒的大動作;幼兒園的角落、封閉的空間對幼兒來說意味著安全、自由和個性化,適宜開展個性化的探究活動及創造性的表現活動。
本人所在的幼兒園操場面積大,地形寬闊平坦,幼兒可以在其中盡情 “摸爬滾打”,適宜開展體育游戲,發展大動作;幼兒園的角落位置具有一定的私密性,能為幼兒創設自由、放松的心理氛圍,有助于開展個性化的探究活動及創造性的表現活動。操場左側狹長但寬度不大的空間,適合開展角色游戲。
三、調整一日作息時間,保證充足的自主游戲時間
幼兒園一日作息時間可以彈性安排,將戶外自主游戲和早操加以整合,將晨間戶外活動和早操相對集中安排,減少幼兒在室內外活動交替、上下樓梯等環節上的等待,從而保證幼兒的戶外活動時間。尤其是一周一次的 “咔遛時間”,幼兒擁有一個多小時的混齡、混班的游戲時間。在此段游戲時間中幼兒可以自由選擇場地、自由選擇同伴、自由選擇玩法、自由選擇內容,滿足幼兒個性化的需要。
四、尊重幼兒的自主選擇 、自由表現,減少對幼兒的干預
自主游戲是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自愿進行的活動。自主游戲的主導者應該是幼兒而非教師。幼兒自主游戲的主題、玩具的選擇以及游戲的進行與結束都應該由幼兒自己來決定。教師會發現:有的幼兒可能從頭到尾不選擇游戲,看似無所事事地游蕩;有的幼兒喜歡選擇相同的游戲,就會出現有的區域幼兒扎堆,有的區域無人問津的現象……教師面對這些情況,不要急著去干預,要基于對幼兒游戲的觀察以及對幼兒游戲行為的分析與解讀,正確把握介入的時機和方法。教師應變“質問”為 “詢問”、變 “制止”為 “了解”,尊重幼兒的選擇,也要尊重幼兒暫時的不選擇,才能讓幼兒成為自主游戲的真正主人。
教師要根據幼兒在戶外自主游戲中的表現,根據班級幼兒不同的發展水平投放相應的材料,以解決幼兒在游戲中遇到的問題,維持幼兒的游戲興趣,支持幼兒游戲的開展。
五、重視教研,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開展戶外自主游戲并不僅僅是為了讓幼兒玩耍,更重要的是促進他們的發展。戶外自主游戲不僅僅是一種游戲活動,更是一種教育活動。部分教師不重視對戶外自主游戲的觀察,一方面是由于他們沒有認識到觀察的價值所在,只是感覺到工作量不斷加大;另一方面是因為戶外自主游戲中有太多不確定的因素,使得教師難以應對,有的教師能捕捉到戶外自主游戲中的一些現象,但是缺乏解讀、分析幼兒行為的方法與思路。因此,要有效地提高戶外自主游戲的質量,就需要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
對于如何觀察幼兒的游戲行為,如何正確把握不同戶外游戲區的觀察視角,如何對幼兒游戲行為進行準確的分析與解讀,都是教師們十分困惑的。我們著手制訂了不同游戲區的觀察量表,將觀察的要點轉化為教師能夠具體操作的、可執行的內容,為教師觀察幼兒提供了有益的參照。
我們以教師現場觀摩游戲或觀看游戲視頻的方式,共同聚焦戶外游戲區,以定點觀察或追蹤觀察的方式,采用實況描述法進行記錄,并分小組對觀察結果進行分析。這種共同聚焦問題 、小組形成合力研討并分享的方式,能很好地消除教師對觀察分析的畏難情緒,幫助他們掌握觀察、分析的方法。
六、結論
總之,幼兒戶外自主性游戲活動的開展需要我們每一個幼教工作者在工作過程中做一個有心人,進一步深入研究幼兒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在實踐活動中不斷探索,尋找更多更好的適合幼兒 發展的教 育途徑和方法。
參考文獻
[1]張薇,課程游戲化 玩出“新花樣”[J].名師在線,2018-11-05
[2]肖菁華,幼兒園戶外游戲材料投放的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08-15
[3]朱壽蕓,優化幼兒園體育活動淺析[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8-05-20
(作者單位: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龍港鎮小龍人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