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曉菊
摘 要:專業教材建設應與行業發展、專業設置以及課程改革的需求相適應。為促進專業課程教學質量提升和改革創新,提升學生職業能力,為產業發展培養所需要人才,本文探索了城軌專業教材的建設路徑和策略。
關鍵詞:產業發展 課程改革 教材建設 高職城軌專業
課 題:本文系深圳市教育科學2017年規劃課題《“互聯網+”形勢下高職城軌專業課程改革與研究》(項目編號:ybfz17013)、深圳市教育科學2017年規劃課題《管理與服務類專業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培養問題研究:以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為例》(項目編號:ybzz17015)、2019級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校級項目《基于云課堂混合式教學的課程改革與實踐——以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安全管理課程為例》(項目編號:2019ktjgzx11)研究成果。
一、城軌行業發展快,專業教材需求旺
目前,我國城市軌道交通建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城市軌道交通熱催生了城市軌道交通專業熱。不管是在校的城市軌道交通專業學生還是在職的城市軌道交通的從業者都迫切需要一套切實符合職業崗位需求,涵蓋知識學習、職業能力培養、崗位技能培訓、新技術普及、職業素質養成等方面的教材或培訓書籍。可見,城市軌道交通作為一個朝陽行業,發展迅速,行業技術日新月異。行業熱帶來職業熱,帶來專業熱,亦帶來專業教材熱,前景良好。
二、提升學生職業能力,高職城軌專業教材建設新要求
1.課程教學質量提升對教材建設的要求
隨著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加速推進,我國城市軌道交通信息化系統的市場規模也隨之擴張。而“互聯網+”時代,學生對專業教材的需求也有了新變化,如學校課程教學從過去的以教為主變為以學為主。紙質教材展現形式受限于圖文資源,對于教師的課堂教學,難以直觀呈現職業教育實操類、抽象型教學內容;對于學生的課堂學習,課本內容晦澀難懂,職教學生不易掌握。課程與資源庫無關聯互動,“教材是教材,網絡是網絡”。因此,專業教材要引起學生的興趣,必須進行優化,應根據學生的情況、認知規律,能應對教育信息化的趨勢,從過去的紙質為主變為教學資源多樣化。
2.課程改革與創新對教材建設的要求
城市軌道交通的快速發展,對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會對軌道交通人才需求更為迫切。一方面,高職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必須依據職業教育自身規律進行,并從職業崗位需求出發,而高職專業課程建設是學生知識獲取和能力培養的核心。課程改革與創新應符合行業技術領域和職業崗位(群)的任職要求,其中教學內容的設計和課程教學質量的提高是專業內涵建設、課程目標實現的關鍵。
專業教材是體現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的知識載體,是進行教學的基本工具、課程資源的核心部分,是實現高質量教學的基本保證,也是實現課程目標的核心因素之一。課程改革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專業教材的好與差,因此,為了更好地實現課程的教學目標,應圍繞職業能力和素質要求進行專業教材內容的精選和整合,以職業資格標準與要求為依據,進一步優化專業教材。
三、正視現狀,專業教材改革實踐
1.突出高職特色,改革教學內容
職業教育是以職業能力培養為目的的教育,高職高專類的專業課程,應突出技能的操作練習,最終促進學生實現由學生到技能人才的轉變。因此,我們組建課程建設小組,緊密結合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相關實際工作崗位的業務要求和現場的技術變化,對專業領域職業崗位進行全面深入分析,包括崗位知識、技能和職責要求等,依照高職專業的培養目標與教學計劃要求,以“適度理論知識,突出實踐應用能力”的思路對原有的傳統專業教學內容進行了大膽的調整,進一步整合和精選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
2.依據職業資格標準,校企合作優化專業課程教材
專業課程開發和建設初期,通過充分調研,校企專家、教師共同解讀軌道交通車站行車值班員、客運值班員、售票員、值班站長、車站站長等站務崗位的職業崗位標準,校企共同開發了專業課程的工學結合校本教材。校本教材在一定程度上提供符合城軌專業學生職業發展特征的學習要素,在專業課程教學中發揮了較大作用。
針對職業崗位需求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在已有的校本教材基礎上,新編專業教材內容體現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方法;有機嵌入職業標準、企業標準或行業標準,涵蓋理論知識、實踐問題;以企業真實案例(工作任務)為載體,設計學習項目,融入企業元素,突出學中做,做中學,使教與學的過程有任務,實踐有目標,效果有對比。專業課程配套的教材內容穩中有變,變中有刪除、有調整、有更新,循序漸進地將理論與技能、基礎知識與操作能力、專業素質與綜合素質有機地結合起來進行組織編排,使理論學習、方法訓練和技能掌握三個環節相銜接,進一步體現課程的職業性、實踐性和開放性。
3.建設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立體化專業課程教材
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在新一輪的人事改革以及職稱評定中,明確規定教師的教學工作量,同時規定一定的教科研工作量,其中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建設工作被提升到了更加重要的地位。同時,學校在校級質量工程建設項目上提供了積極的保障措施和經費支持。在建設精品在線開放課程過程中,多種媒體形式教材建設即“立體化教材”的建設是課程建成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的關鍵因素之一。
“立體化教材”圍繞課堂教學、課堂模式建設,呈現方式數字化,其中數字資源包括電子教案、電子課件(PPT)、在線題庫、電子多媒體資源庫等。學校教學網絡平臺以及眾多的校外教學資源建設平臺、管理平臺和網站均在一定程度上為課程教學提供并優化了在線學習環境,促進了學生探究自主學習。“立體化教材”的建設能夠進一步完善教學項目和教學載體,實現在線調查和測試,提供交流與學習平臺,并不斷優化和補充適合網絡傳播的教學資源,實施動態管理,為課程的教、學、練、考等提供便利,進一步優化教學信息環境和教學手段。
四、新形態一體化教材建設探索
高職專業教材形式要符合高職教育規律。新形態一體化教材是紙介質教材和數字課程的一體化設計。新形態一體化教材呈現方式實現了數字化、紙質教材排版印刷和配套數字資源的深度融合,是“互聯網+”時代教材功能升級和形式創新的成果。在編寫紙質教材的基礎上,我們建設在線開放課程,建設適用于在線開放的教學資源庫,探索建設新形態一體化教材,具體的做法和有待進一步探索實踐的方面包括以下幾點。
一是在原有專業教材基礎上,需要完成和完善對應在線開放課程的網絡平臺建設,對重點任務校企合作拍攝微課視頻,將專業、前沿的內容進行多角度形象化展示,并以二維碼等形式嵌入紙質教材。
二是教育部印發的教技〔2018〕6號文件《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的一個核心理念就是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這就需要加大現代化信息化技術的運用力度,尤其是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相關的運營設備故障設計、安全技能規范操作、工作場景安全隱患排除等方面的課程內容,需要開發和完善能操作和互動的虛擬實訓項目,并探索采用AR/VR等新技術設計實務操作型任務,提升課程的教學質量。教材建設和改革始終圍繞學生的職業能力和崗位定位進行。
三是充分利用目前在教學中廣泛使用的“藍墨云班課”“雨課堂”“云課堂”“課堂派”“智慧職教”等平臺的在線測試功能,建設在線題庫并進一步針對課程內容同步設計標準化測試卷,實現在線調查和測試。
四是提供交流與學習平臺,在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同時,整合各類教學資源,依托校內、校外教學平臺,突出信息技術應用,實現線上線下互動,滿足“互聯網+”信息化條件下課程教學模式改革和創新的要求。
參考文獻:
[1]周雷,邱勛.基于任務驅動的高職互聯網金融項目化教材建設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11).
[2]李建英,張海燕.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的高職院校精品課程教材建設研究[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1(6).
(作者單位: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