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琳
【摘 要】目的:研究常規護理和綜合護理對慢性腎小球腎炎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采用本院2017年2月-2019年2月時間段內收治的患有慢性腎小球腎炎病癥者共計60例,按照隨機分組形式分成兩個組別,分別為參照組與實驗組,每組各30例,參照組和實驗組分別使用常規護理和綜合護理;實驗組在對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基礎上進行綜合護理,觀察并對比兩組患者在不同護理方式下對生活質量的影響。結果:實驗組患者在生活質量各項指標方面的數據比參照組優秀,兩組差異顯著,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慢性腎小球腎炎患者進行綜合護理模式,可以提升其生活質量水平,緩解其心理壓力,值得廣泛應用。
【關鍵詞】常規護理;綜合護理;慢性腎小球腎炎;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R47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3-09--01
慢性腎小球腎炎屬于比較多見的慢性病癥,該病癥的主要臨床表現為貧血、水腫、高血壓、腎功能不全和蛋白尿等。盡管病程發展緩慢,但是長久不進行治療的話,會慢慢發展為慢性腎臟衰竭,對于患者的生命健康構成威脅[1]。所以一旦患發該病癥,應該盡早治療,而合理有效的護理方式對患者的治療效果具有一定的作用,因此本文主要研究綜合護理和常規護理對慢性腎小球腎炎患者在生活質量等方面的影響,并對護理結果進行分析和比較,具體詳情總結如下。
1 條件和方式
1.1 基本條件
選取年份: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患者病癥:慢性腎小球腎炎;病例數:60;組別:實驗組與參照組;組別例數:各30。參照組中,男女例數比為15:15,年齡區間是22-70歲,年齡平均值是(35.92±8.55)歲;病程3至13個月,平均病程(7.96±2.21)個月。實驗組中,男女人數分別為14、16例,年齡區間在22-68歲,年齡平均值是(36.26±3.79)歲;病程4至14個月,平均病程(6.92±2.55)個月。相比后,每組患者的年齡、病程和性別等基本條件均沒有明顯差別,不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能夠相互對比。
1.2 方法
參照組:為患者進行常規護理方式,具體方式:為患者講解用藥的正確方式,囑咐患者遵醫囑用藥,監督患者按時按量用藥。告知患者若感覺身體不適要馬上和護理人員聯系,護理人員按時為患者進行常規指標檢查。向患者講解預防感染有關知識,并對患者入院和出院進行指導工作,同時維護患者病房環境,保持干凈衛生等[2]。
實驗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使用綜合護理模式,具體方法為:①用藥方面:按照患者的文化程度使用不同的形式為其講解藥物的使用方法,包括劑量、注意事項和不良反應。協助患者建立用藥日志,并進行檢查,防止患者自主停藥,提升患者對藥物的依從性。②感染方面:因為患者自身病癥的影響,患者極易發生感染,所以在治療時,要對患者感染的防范進行加強,護理人員要向患者講解疾病知識,感染須知事項,并對患者做好保暖工作,防止感染感冒病癥。③休息、運動方面:按照患者病情設置針對性的運動方案,對患者的運動量和活動幅度進行指導,如果患者病情嚴重則囑咐患者休息,不應運動,待病情改善后才可適宜活動。④飲食方面:護理人員根據相關該病癥的食療方案為患者進行飲食宣教,指導患者食用低鹽低脂,以優質蛋白為主的食物,多食用維生素豐富的蔬菜瓜果,按照患者的病癥特點合理選取食物,并對禁止使用的食材嚴格控制。⑤心理方面:護理人員在患者入院時態度要熱情,對患者的提問耐心解答,平時多和患者交流,建立良好護患關系,并對患者的心理狀態和家庭支持做出評估。⑥舒適方面:為患者打造干凈、衛生、舒適的病房環境,可以為患者提供適當的娛樂活動,對患者進行護理時,語言要輕柔,要注重禮儀,按照患者基礎資料使用合適的稱呼和交流方式。⑦出院指導方面:患者出院時,護理人員告知患者及其家屬對病情變化的處理,藥物的正確用法和注意事項,告知患者復查時間,若病情發生變化要馬上就醫,防止病情惡化。
1.3 觀察指標
在不同護理方式下,對患者生活質量進行評分,并進行分析。生活質量包括生理、心理、社會和環境四方面,用生活質量評價表進行評價,分數越高表明生活質量越優越。
1.4 統計方法
利用SPSS18.0軟件,將患者護理后的結果進行統計計算,包含計數與計量兩方面,計數和計量分別用百分比和表現,并用卡方和T值做檢驗,如果P小于0.05,就表示兩者差異明顯,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在生活質量方面,實驗組的評分高于參照組,組間差異明顯,存在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慢性腎小球腎炎屬于內科多見病癥,其具有病程久、治療難等特點,患者在心理及生理雙方面都會受到較大影響。當今對于此病癥的治療往往以綜合治療為主,盡管治療可以讓患者病情得到改善,但是單純依靠藥物治療對患者進行心理康復治療和提升其治療依從性還是作用不夠明顯,必須依靠合理正確的護理方式,才能輔助治療效果,讓病情改善達到最佳,從而縮減病程[3]。伴隨護理模式的不斷更新,常規護理模式已經不能完全滿足患者的需求,綜合護理模式作為更加有效的護理方式逐漸被廣泛應用,并受到護患人員的歡迎。
從本文研究可知,在綜合護理模式下,患者得到了心理和疾病上的健康教育,在日常生活和飲食運動方面得到個性化服務,不但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質量,也改善了患者的負面情緒,對于患者的預后具有積極意義。
總之,將綜合護理作用于慢性腎小球腎炎患者,其生活質量有所提升,利于病情改善,值得臨床研究并借鑒。
參考文獻:
徐丹紅,李亞妤.人性化護理干預對慢性腎小球腎炎患者心理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15,53(19):149-152.
倪娜.綜合護理干預對慢性腎小球腎炎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慢性病學雜志,2018,19(02):190-191.
梅琳翌.綜合護理干預在慢性腎小球腎炎治療護理應用中的臨床價值體會[J].中國實用醫藥,2019,14(04):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