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欣欣 白艷霞 鄧鈺涵 邱璞 陳玲
【摘 要】目的:針對脊柱骨折患者采取情志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進行分析和討論。方法:選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期間前來我院就醫的脊柱骨折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總例數為89,以隨機數字表格的方法將其分組,即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對照組的44例脊柱骨折患者接受常規的護理,觀察組的45例脊柱骨折患者則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采用情志護理干預的方法,分析和比較兩組脊柱骨折患者在護理后的臨床效果。結果:經過護理后,觀察組脊柱骨折患者的睡眠質量評分、疼痛評分與對照組脊柱骨折患者相比,明顯較低,優勢顯著,P<0.05。結論:對于脊柱骨折的患者,可以采用中醫情志護理的方法,其臨床效果較為顯著,值得使用和進一步的推廣。
【關鍵詞】脊柱骨折;情志護理;睡眠質量;臨床效果;分析研究
【中圖分類號】R47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3-09--02
脊柱骨折(spinal fractures)屬于一種臨床上較為常見的骨科創傷,通常情況下,是由直接或者間接的外力沖擊所引起的,患者會出現脊柱局限性腫脹、壓痛、甚至運動障礙等不良的反應,一定程度上對患者正常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了嚴重的影響[1]。本次研究主要針對脊柱骨折患者采取情志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展開了分析與探討,現將具體分析的內容進行了整合,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本次研究選取的起止時間為2018年9月、2019年9月,研究的對象為前來我院就醫的89例脊柱骨折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格的方法將89例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在44例對照組脊柱骨折患者中,男女人數的比例為24:20,最小年齡與最大年齡分別為23歲、71歲,平均在(47.12±2.03)歲;在另外45例觀察組脊柱骨折患者中,男女人數的比例為26:19,最小年齡與最大年齡分別為25歲、73歲,平均在(49.32±1.58)歲。分析和比對兩組脊柱骨折患者的一般資料可以發現,兩組之間的差異較小,有研究的意義和價值,P>0.05。
1.2 護理方法
為對照組的44例脊柱骨折患者提供常規的護理方式,觀察組的45例脊柱骨折患者則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中醫情志護理的方式,具體表現為:(1)說理開導法。對于脊柱骨折患者,相關的護理工作人員必須要及時向患者講解治療與護理的方案以及關于此病的基礎知識等,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程度,緩解患者的恐懼感,幫助患者建立一個正確的疾病觀念;(2)順情縱欲法。對于部分情緒起伏較大的患者,護理人員可以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來鼓勵患者將內心的痛苦與矛盾全部發泄,對于一些合理的心理欲望,護理人員可以盡量滿足,從而幫助患者較好的調整身體氣機功能,促進患者體內氣血的循環[2]。(3)移情解惑法。對于部分性格內向、沉默寡言的患者,護理人員必須要及時向患者講解關于脊柱骨折的相關知識,解答患者內心的疑問。與此同時,還可以利用患者喜歡的事物來較好的轉移患者的注意力,改善患者的負面情緒。(4)暗示法。相關的護理人員還可以邀請一些在本院治療成功的案例前來與患者進行一對一的溝通與交流,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3]。
1.3 評價指標(1)利用醫院內專用的睡眠自評量表,分析兩組脊柱骨折患者在護理后的睡眠質量,判定標準為:睡眠質量較好:5分以下;睡眠質量良好:5分~20分;睡眠質量較差:20分以上。(2)采取視覺模擬評分法來觀察兩組脊柱骨折患者的疼痛狀況,總分設置為10分,分值的高低與患者的疼痛狀況成正比關系。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選擇在SPSS21.0軟件下完成對所需數據的分析和處理,相關的計量資料以()表示,t檢驗,組間比值P<0.05作為有統計學意義的參考標準。
2 結果
據統計的數據顯示:觀察組脊柱骨折患者在護理干預后的睡眠質量評分為(4.03±0.18),疼痛評分為(5.14±1.07),對照組脊柱骨折患者在護理干預后的睡眠質量評分與疼痛評分分別為(8.79±1.38)、(7.39±1.54),兩組患者相比較來說,觀察組較低,優勢較為明顯,T=22.69,P=0.00,T=7.99,P=0.00。
3 討論
情志護理主要指的是以中醫基礎理論為指導,以良好的護患關系為連接,對脊柱骨折患者從各方面采取科學合理的方式,改善患者的負面情緒,促進患者盡早康復的一種方法[4]。
在本次研究中,最終的結果證明:觀察組脊柱骨折患者在經過情志護理干預后的睡眠質量評分為(4.03±0.18)、疼痛評分為(5.14±1.07),對照組脊柱骨折患者的相關指標分別為(8.79±1.38)、(7.39±1.54),兩組患者相比較來說,觀察組較低,優勢較為明顯,P<0.05。其主要原因分析為,針對脊柱骨折的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可以采取中醫情志護理的方式,首先,必須要加強與患者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充分了解患者的內心想法以及情緒變化情況,其次,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為患者提供針對性的護理,對于情緒起伏較大的患者,采取相應的指導患者進行發泄,從而較好的調整患者的氣機功能;對于性格內向,沉默寡言的患者,護理人員可以利用患者感興趣的方式來增進與患者之間的情感,與此同時,還可以較好的改善患者的負面情緒,幫助患者盡早的康復。
總而言之,針對脊柱骨折的患者,在臨床上護理工作人員可以根據患者病情發展的實際情況在常規護理的同時采取中醫情志護理的措施,不僅可以促進患者體內的血液循環,改善患者的睡眠質量;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緩解患者的疼痛情況,有較高的使用和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孫歡,高麗萍,王海明 . 中醫情志護理對緩解消化道腫瘤患者疼痛及情緒改善的效果分析[J]. 中華腫瘤防治雜志, 2018, 25(S1):298-299.
唐敏. 中醫情志護理干預對改善冠心病病人心理狀態的影響[J]. 蚌埠醫學院學報, 2017, 42(4):543-545.
李雯雯, 賈靜, 戶晶. 中醫情志護理對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生活質量及負面情緒的影響[J]. 海南醫學, 2017, 28(5):176-178.
董微, 劉延迪, 孫惠杰,等. 中醫情志護理對糖尿病患者生存質量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響[J]. 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7, 33(2):304-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