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萍
【摘 要】目的:觀察對眼科視力低下病患展開預見性護理管理的效果。方法:選擇100位視力低下病患,均根據其治療方案展開護理配合,將其中50例歸為觀察組并給予預見性護理管理,比較病患視力改善效果。結果:預見性護理下觀察組病患視力上升速度明顯快于對照組;對照組視力改善優良率為70%,觀察組為84%。結論:預見性護理可規避病患因自身行為誤區導致的不良因素,為病患制定科學性的視力恢復方案,提升視力恢復有效性。
【關鍵詞】視力低下;預見性護理;改善效果
【中圖分類號】R54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2-03--01
預見性護理強調對各類影響因素的有效預防,在眼科中的應用重點在于為病患提供科學的用眼指導,避免其因認知不全、重視性不足、行為誤區導致視力恢復緩慢或影響臨床治療[1]。本次研究以對比形式觀察了眼科護理中應用預見性護理理念的價值所在。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在2018年5月至次年7月期間收治的視力低下病患共100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均分兩組。對照組中男女比例為21:29;年齡區間處于16-42歲,平均年齡(29.34±4.26)歲。觀察組中男女比例為23:27;年齡區間處于16-44歲,平均年齡(30.38±4.07)歲。組間基礎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
納入標準:根據《實用眼科學》確診為低視力,研究前未接受視力相關治療。
剔除標準:先天性失明、視神經受損、外力致視力低下、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
1.2 一般方法 根據眼科臨床治療提供護理配合,指導病患正確服藥并接受各項檢查。觀察組在此基礎上應用預見性護理理念,操作如下:
1.2.1 心理護理 告知病患眼科臨床用藥或手術治療的目的及意義,讓患者認識到治療的優勢所在,令其充分參與到疾病的醫護過程之中,看到自身視力的好轉,從而提升治療配合程度。護理中考慮到病患因眼部不適帶來的心理壓力,以和善、專業的態度與病患溝通。
1.2.2 環境護理 強調病患住院環境的安全性,由于視力存在制約,預見性護理中需強調安全防護措施,各項物品正確擺放,做到有序、合理、簡便。尤其對于年齡偏高患者而言更應強調病房內物品的有效規整,避免患者出現碰傷或跌倒危險。在各項治療及檢查過程中需將患者攙扶到儀器前,在腳蹬邊緣粘貼醒目標志,避免患者腳下踩空或碰傷頭部。
1.2.3 眼保健操 按照眼保健操操作規范為患者手把手展開教學,針對風池穴、四白穴、睛明穴、攢竹穴合理按揉,每個動作完成四個八拍的按壓動作。將太陽穴使用大拇指按住,并將眼部上下眼眶輪番按摩,達到疏通眼部周圍血管、促使血液流通的效果。
1.2.4 消除疲勞 以按壓眼球的方式消除眼部疲勞程度,令患者在閉眼狀態下使用無名指、中指、食指輕輕按壓眼球,每次按壓20秒左右。從額頭中央向兩側太陽穴方向按壓額頭部位,反復3至5次。可幫助舒緩眼部周圍肌肉,達到顯著消除眼部疲勞的效果。
1.2.5 視覺訓練 通常患者需佩戴助視鏡,預見性護理中可首先向患者介紹助視鏡的功效并幫助有效佩戴。鼓勵患者利用殘余視力對病房內的鮮艷追蹤物捕捉行動,通過視力追蹤練習讓眼球繞圈移動或上下左右移動,逐漸將被追蹤物的體積縮小、鮮艷程度減弱,以提升視物能力。
1.3 觀察指標[2] 以ETDRS視力表測為病患合理測定視力水平,記錄護理前、護理1周、2周、4周時病患視力水平。視力改善效果判定標準:優——視力提升4個字母,良——視力提升2-3個字母,中——視力提升1個字母,差——視力無改善。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患者視力水平以均數±標準差表示,以t檢驗;視力改善效果以[n(%)]表示,以卡方檢驗。若p<0.05表示組間數據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視力變化 比較在護理干預不同時間段下病患視力水平變化情況,顯示兩組病患視力均明顯上升,但觀察組在一周左右開始視力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2.2 視力改善效果
比較兩組病患視力改善優良率,顯示對照組為70%,觀察組為84%(p<0.05)
3 討論
視力低下指的是裸眼視力不及正常水平情況,可因環境設備、用眼衛生、用眼姿勢等多種因素造成,也可由角膜或視網膜玻璃體病變引發,直接影響在于視物模糊或渾濁[3]。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劇,因疾病或自身身體機能下滑所引起的視力受損情況逐漸增多;同時,青少年人群中應用眼不當導致的視力低下發生率也逐年上漲。在這一背景下,眼科臨床治療除了為患者提供科學的臨床干預外,對患者展開用眼指導尤為重要。
預見性護理強調護理操作的前瞻性,讓患者認識到眼睛作為重要且脆弱的器官,其恢復的有效程度與其治療方案、用眼習慣、保護意識等多種因素有關,必須提升臨床配合性,降低患者因眼部不適或行動不便造成的治療依從性下滑行為[4]。其次,通過對病房內環境的護理干預,避免患者因視力不佳出現不必要傷害。最后,通過眼保健操、眼部按摩、視覺訓練等方式幫助改善眼部肌肉、神經及血液狀態,可對臨床治療起到一定輔助效果,加速視力恢復。本次研究中觀察組在預見性護理下視力恢復狀態更佳,證實了應用價值所在。
參考文獻:
任本芬,胡靜. 預見性護理在圍術期老年糖尿病性白內障患者中的應用[J]. 現代醫藥衛生,2014,30(05):757-758.
羅萍,賀軍. 預見性護理在高齡糖尿病性白內障患者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應用[J]. 成都醫學院學報,2015,10(03):390-392.
陳麗平. 預見性護理在老年白內障手術患者術后并發癥的預防效果探討[J]. 系統醫學,2017,2(03):133-135+139.
楊麗芳. 預見性護理在白內障合并糖尿病患者圍手術期護理中的臨床應用[J]. 中外醫學研究,2017,15(17):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