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樹鋒
【摘 要】新聞傳播學科作為應用性較強的學科,實踐教學的成效直接影響了人才培養的水平。山西傳媒學院作為培養新聞傳媒人才的應用型本科院校,其新聞傳播學科在多年的實踐教學中依托人才培養方案,結合專題實踐項目、行業實踐基地、院系實踐平臺、課程實踐版塊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標準化的操作系統。本文以此為基礎,結合新時期的指導思想和行業新發展,從環節設置、技術手段等方面探索實踐教學更加科學化的思路和方法。
【關鍵詞】新聞傳播學科;實踐教學;山西傳媒學院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07-0133-02
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各行各業改革步伐的加快,我國高校的新聞傳播教育也經歷了初創期的緩慢成長、發展期的積蓄力量、轉折期的重新認識和繁榮期的百家爭鳴。而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信息產業進一步發展,我國新聞傳播事業跨越式發展成為了一種常態。中國高等教育的新聞傳播學科也逐漸被重視起來,1997年,新聞傳播學科被國務院列為一級學科,新聞學與傳播學并列為二級學科,新聞學進入新的發展時期。作為一個實用性相對較強的學科,在學科建設和教育規劃時,如何將實踐教學進行科學有效的規劃,是擺在每一個從事新聞傳播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項重要的事情。在新時期,隨著媒介融合的加速,新聞傳播學科的實踐教學如何與行業進行有效接軌,如何培養行業最需求的人才,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
山西傳媒學院的前身是1983年由原廣播電視部建立的華北廣播電視學校,1990年經教育部批準,在此基礎上成立廣播電影電視部管理干部學院,2013年4月經教育部批準,成立山西傳媒學院,是全國第三所獨立設置的公辦傳媒類本科院校。新聞傳播學科在學校辦學史上創辦已久,2014年山西傳媒學院成為山西省首批“部校共建卓越新聞傳播人才培養基地”高校。2017年山西傳媒學院將新聞學、廣播電視學、網絡與新媒體三個本科專業整合,成立了新聞傳播學院,新聞傳播學科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作為一所應用型本科院校,山西傳媒學院的新聞傳播學科歷來重視實踐教學的環節設置、效果評估,在四年的教育教學開展中,除了新聞傳播理論課程的設置,新聞業務課程在傳統的采、編、寫、播、評等環節之外還加入了新媒體新手段的應用等課程。讓學生在理論超前、實踐與行業同步理念的指導下,成為兼具行業需求與個性發展的新型新聞傳播人才。
一、堅持理論指導是實踐教學的前提
新聞傳播學科的特點決定了其受政治、社會、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在教學環節的設置中,加強實踐教學,培養動手能力、思考能力、創新能力,一定是在具體的理論指導下進行的。若脫離了理論框架,實踐教學就會如同無源之水,必然不會走遠。
(一)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指導實踐教學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是指導無產階級新聞事業發展的理論武器,新聞記者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實踐者和主要推動者。[1]新聞傳播學科是培養新聞記者的主陣地,而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則是其指導方針和思想靈魂。在我國社會主義新時期,馬克思主義新聞觀還應與時俱進,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作為指導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提出,為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在中國的發展明確了新時代的新戰略、新目標,也為新聞傳播工作和新聞教育提出了新任務、新要求,為新聞院校加強思想政治工作、推進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指明了方向。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統率、審視、調整和完善新聞教育大綱、培養目標和課程體系,[2]不僅可以保障新聞院校培養出的畢業生真正成為習近平總書記所要求的“四向四做”的新聞工作者,而且有利于克服和清除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的影響,批判地吸收西方新聞學和傳播學學科知識和學術觀念。堅持正確的政治導向,保障新聞輿論工作的社會主義方向。
(二)運用權威新聞理論和經典新聞業務著作指導實踐教學
以權威理論和經典的新聞業務著作為指導是實踐教學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的保障。山西傳媒學院教材的選定采用教師建議,專業、系部、學院多層審核,兼顧權威性、專業性、時新性。根據學生特點、學科定位和教學環節設置,確保教材的適用性。
二、新聞傳播學科實踐教學的規則設立
由于實踐教學自身的特點,教師個人的操作特點和要求對教學效果的影響較大。為了保障實踐教學成效,便于量化評估,將實踐教學的過程和結果評價標準化和規范化是新聞學科實踐教學順利開展的關鍵。山西傳媒學院新聞傳播學科在實踐教學環節的設置上遵循早規劃、統一化、強評價的原則。
(一)實踐前的準備:行業環境與學生個體的研究
首先,對行業環境和學生個體的研究是實踐開展的前提。新聞傳播行業是一個日新月異的行業,新的技術的推動帶來的媒介生態格局的轉變、傳播模式的變化等都使得這個行業的傳播內容、技術工具、操作方法時刻處于變化當中。及時捕捉行業變化,將新的行業需求在實踐環節中進行體現,是補充教材理論滯后的唯一辦法,也是培養滿足業界需求的合格人才,實現學校教學與行業需求無縫對接的要求。在當今新媒體迅速發展的大背景下,我校新聞傳播學科不僅在相關課程的實踐環節將互動、直播、新媒體技術等加入實踐內容中,還應勢搭建多個新媒體平臺,為學生提供更具接近性和參與性的鍛煉機會。
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是統領教學過程的核心因素。在實踐環節的設置上對學生個體研究是保障實踐內容針對性和實踐結果有效性的重要內容。根據學生的已有知識水平、專業、優勢以及家庭地域、特長愛好等安排實踐內容,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保障實踐環節的順利開展。
其次,實踐環節的啟動遠早于實踐行為開始之前。為了保障實踐教學的效果,實踐內容的開啟一般遠早于教學計劃中安排的實踐時間。如新學年的小學學期實踐一般在上學年放暑假前就已詳細安排實踐內容、要求、選題的申報等;課程實踐內容在實踐課時之前的兩周左右就完成了選題的申報和前期的外聯工作。
最后,調動參與感是實踐深入展開的重要條件。為了增強實踐參與的深度,提升實踐教學的效果,在團隊的成員組成中允許跨專業、跨班級的聯合創作;在選題確定上將具有個人興趣的自報選題與統一規劃的系列選題相結合等。
(二)實踐過程:設置實踐環節與過程跟蹤
為了便于實踐過程中的實時監管和指導,保障實踐的效果,山西傳媒學院新聞傳播學科已形成了課堂實時指導和階段性檢查相結合的過程監督體系,及時將新的社交軟件和手段運用到課堂實踐環節中。運用建立實踐微信群、使用微課堂軟件等方式,及時解決實踐環節中碰到的問題,保障實踐學習順利開展。對于用時較長的電視片拍攝等實踐內容,除了課堂指導,還加強了階段性的檢查,及時跟進,加強過程指導,保障實踐學習的效果。
(三)實踐后總結:結果評價與效果反思
對實踐結果進行評價,是實踐教學過程的一部分,也是學生實踐學習的指揮棒。[3]評價時間的確定、改進意見以及對實踐效果的總結都是評價的重要內容。在實踐結束后的一周之內,學生處于高度關注期,是評價的最佳時期,有利于評價結果的反作用,引發學生的思考。將依托專業的大實習、卓越新聞人才培養項目專題實踐和小學期實踐進行獨立學分設置是實踐教學在學科體系中重要性的一種體現。[4]運用行業媒體發布、公共平臺推出、印刷紙質刊物和圖片冊子、舉辦作品展等多種方式進行匯報、展示和總結。通過教研會、教學科學研究等環節進行再次反思形成系統化的操作規范。
三、對新聞傳播學科實踐教學的思考
(一)教學計劃要建立因時因勢調整機制
相較于理論教學,新聞傳播學科的實踐教學內容變化更快。及時修訂教學計劃,尤其是其中的實踐內容,是行業發展的要求,也是人才培養的要求。在教學計劃的修訂中,通過師生在媒體實踐中基于真實任務和真實評價及時了解行業最新動態,[5]調整培養目標和具體要求,有利于為教師教學提供綱領性依據,保障人才培養目標與行業要求一致。
(二)實踐要注重基本功訓練
新聞傳播行業日新月異,媒介形式層出不窮。信息海量過載、內容龐雜、渠道多元,這已成為當下全媒體時代的傳播領域的“新常態”。[6]在教學中如何盡量保持與行業同步是新聞傳播學科教育始終追求的目標。但行業所要求的專業人才的采、寫、編、評、播的基本功不會變,對于行業具體形態的過分追逐容易使教育舍本逐末,注重基本功的培養才是能力培養的核心。在實踐環節中注重把握政治導向、提高業務專業水準和把握行業法律的底線更顯重要。
(三)實踐要有前瞻性
實踐的前瞻性表現在實踐內容的前瞻性、實踐方法的前瞻性、實踐要求的前瞻性。山西傳媒學院新聞傳播學科結合行業發展態勢、山西地域發展情況、新聞傳播學科發展規律和學生就業前景等多方面的因素,進行具有前瞻性的實踐環節設置,培養了學生的新聞敏感性,調動了其積極性,提升了實踐教學的效果。對于學科發展、專業建設和地方發展建設也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四、結論
實踐教學作為我校新聞傳播學科教育的主要教學方法,不僅是適用的,更是必不可少的。當下如何利用地方、學校專業的政策優勢和實踐平臺優勢發揮實踐教學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的作用不僅要把握方向、注重積累,形成規范化、系統化的操作流程,更要與時俱進,從內容到形式與行業要求同步。
參考文獻:
[1]王云祥.論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中國化發展[J].社科縱橫,2017,32(12):9-11.
[2]童兵.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新發展——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感悟[J].新聞與寫作,2017(12):55-58.
[3]侯懷銀.高等教育學[M].山西出版集團,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12).204-210.
[4]石義彬,劉駿.新聞傳播學教育應與時俱進[J].教育傳媒研究,2017(06):33-34.
[5]賴黎捷,李瑞芬,周晶,曾蒸.基于真實任務和真實評價的新聞實踐教學探索——以重慶新聞學院“新聞1+1”活動為例[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06):81-86.
[6]孫繼山.把好新聞業務的“底線”[J].新聞戰線,2017(19):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