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煥春
摘 要:本篇文章首先對商業銀行不良資產基本內容進行概述,從市場因素、政府因素、治理因素、管理因素四個方面對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產生原因進行解析,結合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現狀,提出商業銀行清收化解不良資產的相關對策。
關鍵詞:商業銀行;不良資產;清收處理
在當前社會快速發展的環境下,帶動了我國社會經濟體系全面改革。近幾年,隨著我國經濟新常態全面發展,我國金融行業呈現出“存貸利差收窄、貸款增速回穩”的局面。在這種情況下,我國商業銀行在不良資產清收處理上面臨一定考驗和挑戰。針對商業銀行來說,不良資產清收處理是增強銀行機構綜合實力,控制風險的主要方式,其管理對商業銀行運營發展有著直接影響,需要得到商業銀行的高度重視。
一、商業銀行不良資產基本概述
從商業銀行不良資產角度來說,其具備的特點具體展現在數額高、占比大、清收難度大等方面?,F階段,我國商業銀行中面臨諸多不良資產,并且不良資產產生原因比較多樣,通過統一分析,比較凸顯的是商業銀行對不良資產清收處理中,一般會采取增加貸款額度的方式減少不良資產數額,也就是因為政策、銀行及企業之間沒有充分協調,對應資產不具有流動性,在無法給銀行機構創造理想效益的情況下,使得銀行負擔增加?;诖耍虡I銀行采用貸款方式向外拋售資產,正是受到這種因素影響,導致不良資產數量增加。并且,不良資產發展將會受到經營管理體系因素影響,再加上政府部門對商業銀行發展進行干預,部分商業銀行在運營管理上存在諸多問題,在缺少完善管理機制的狀況下,過于追求市場份額,導致商業銀行現有資產結構無法實現調整,使得投資等風險出現,阻礙銀行機構更好發展。
二、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的現狀
在金融深入改革背景下,我國金融中心管理機構對商業銀行不良資產清收處理提出明確標準,這給各個商業銀行發展提供了良好的不良資產處理環境,國家有關部門也加強了政策及資金支持,試圖采取法律手段規范商業銀行金融交易行為,減少不良資產發生幾率。結合我國金融中心管理部門調查得知,截止到2018年底,我國四大銀行向金融資本管理企業查收的不良資產數量超過1.4萬億元,使得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率發生了變化,讓整體運營管理處于良好狀態。于2008年以后,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資產數量大幅度減少,隨著我國開展向中國人民銀行投資,使得剝離的不良資產總額逐漸降低。除了國有四大商業銀行之外,其他銀行機構也積極參與到金融深入改革活動中,在剝離不良資產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經過了十多年的治理,截止到目前,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資產數額不足3萬億元,和之前比較明顯較少,其中不良資產占比低于8%。但是,隨著國際經濟開始進入大蕭條階段,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總額發生變化,為了保證商業銀行穩定運行,維護國家利益,需要做好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產生因素探究工作,并及時提出相應處理對策,給我國商業銀行運營發展提供良好條件,在提升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管理效率的同時,給實現不良資產總額零突破提供可能。
三、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產生原因
1.市場因素
從目前情況來說,因為我國信貸體系環境建設效率緩慢,并且企業償債能力披露信息數量少,導致現有資本市場結構不全面,制約企業資產償債能力提高,導致商業銀行產生諸多不良資產。從市場角度來說,導致不良資產產生的原因主要是整體市場結構性調整不規范,如新舊動能轉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補等原因。同時受到部分刺激政策影響,企業為了實現自身穩定發展,盲目擴張和超實際經營的融資,或者把過多融資金額用于非主業業務,過度依賴金融機構再融資,這些都給不良資產出現提供了條件。
2.政府因素
長時間以來,我國政府部門在商業銀行運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政府長期處于主體地位,對商業銀行運營發展進行干預,導致商業銀行不良資產處理效果不理想,加劇了不良資產出現可能性。政府干預具體展現在,地方政府部門為了實現管理目標,對商業銀行進行施壓,國有四大商業銀行向政府借出諸多政府信用資產。但是,由于投資風險發生幾率高,給不良資產出現提供了條件。并且,銀行機構還要履行社會職責,定期發放救濟資產,在這種情況下,導致部分資產行為更具政府性,信貸資產更加財政化,嚴重損害了資產自身經濟效益,使得信貸周期不斷延長,在某種程度上增加不良資產占比。
3.治理因素
現階段,我國部分股份制商業銀行在不良資產清收處理過程中,采取的方式僅僅展現在盤活、清收、重組等方面,這些方式將無法全面處理不良資產問題,具體展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受到自身財力因素影響,呆賬壞賬核銷不能當作處理不良資產的重要方式。其次,盤活、清收及重組通常只適合應用在一些具備還款能力或者具有再生能力的企業中,而針對一些不具備再生能力的企業的不良資產,無法實現科學處理。
4.管理因素
首先,風險管理體系缺失。商業銀行先行的貸款風險評估機制將無法對貸款風險進行科學評判,不能保證借款決策的合理性和專業性。其次,貸款管理體系比較落后,自我管理能力有待提升。隨意更換貸款條件,重視貸款忽略管理,注重放貸輕視回收,貸款之后管理不深入,導致信貸資產損失職責追究不全面,給新的不良資產出現提供了條件。除此之外,借新還舊技術轉變,使得部分貸款風險被掩蓋,不利于相關部門及時處理,影響商業機構今后發展。
四、商業銀行清收化解不良資產的相關對策
1.優化清收法律環境
在進行不良資產清收處理過程中,采用的方式需要滿足國家法律標準。在選擇資產清收處理方式過程中,需要確保在不違反國家法律標準的情況下進行,反之則為違法行為,給資產處理工作有序進行帶來影響,并且需要承擔一定法律職責。在資產處理過程中,有關協議和要求均要擔任對應法律責任。首先,資產處理需要簽署相應合同;其次,簽署的合同應該滿足《合同法》等要求。
2.轉變政府職能并完善銀行體系
要想改善當前政府部門在我國商業銀行中管理控制作用,降低因為政府干預而引發的商業銀行不良資產數量,減少不良資產總額,讓銀行運行更具獨立性,一方面需要建設新的銀行運行體系,專門用于輔助政府管理財政資金。另一方面,需要加大政府授予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資產清收處理的權限,并且承擔因為社會性及公共性投資風險。在轉變傳統行政職能的同時,還要對中國銀行機構采取各個措施降低不良資產的發生。首先,針對商業銀行存在的壞賬資產,需要根據一定轉化要求,讓政府部門報銷,對于部分能夠轉化的資產,可以采用對增值設備、廠房公開招標拍賣方式,減少不良資產的出現。其次,針對部分信譽水平較低的信貸企業,采用定期不良資產清算管理方式,加強對企業資產償還治理,限制企業無節制資產及逃避償還對應資產的違法行為,不給不良資產出現留余地。
3.創新清收思維方式
在傳統不良資產清收處理過程中,思維方式主要局限于采用追索債務、呆賬核銷等方式實現不良資產清收處理,這種方式已經無法迎合現代化商業銀行運營發展要求。所以,在不良資產處理中,需要加強不良資產市場化運行體系建設和體系推廣,全面探索可以迎合當前商業機構運營發展需求的不良資產處理模式。如果對已經產生的不良資產企業進行起訴處理,從而拆封或者拍賣資產,則導致企業中部分設備變為廢鐵,而銀行機構也不能全面回收貸款資金,這種結果不管是對于企業、還是銀行,乃至整個社會都是不利的。所以,銀行機構需要創新不良資產處理思維方式,一方面需要合理應用現有設備,組織企業一同運營生產。另一方面應該盡量回避經營者帶來的各種風險。導致企業陷入到生產運營危機中的風險因素比較多,大部分均是因為企業經營者管理不善導致。因為銀行介入到企業中,經營者由銀行機構選派并由銀行統一管理,這樣能夠有效減少風險發生幾率。銀行機構在對不良資產進行處理過程中,可以把現有不良資產清收當作核心,組建專業的管理團隊,只有這樣,銀行機構才能更好地介入到企業中,實現不良資產的控制和治理。除此之外,在不良資產清收處理中,也可以采取不良資產證券化清收方式。在不良資產證券化中,包含了不良貸款、準履約貸款、重組貸款、不良債券和抵債資產的證券化。不良資產證券化作為資產擁有者將一部分流動性較差的資產經過一定的組合形式,通過在銀行間或者銀登中心開展,重點做好次級的銷售工作,讓資產更具穩定性,經過提高信用,從而轉換為在金融市場上流動的證券,減少銀行損失,保證自身合法利益。
4.加強資產清收管理
首先,在開展資產清收管理工作時,需要按照不良資產清收管理要求,成立專業的管理部門,由專人負責清收管理工作。同時,加強人員培訓,讓其掌握專業知識,能夠面對不良資產清收可以快速反應,在最短時間內采取措施。例如,企業無法經營,則應考慮盡快保全財產,重視以訴促談。其次,靈活運用債務重組、清收轉化、以物抵債等多種方式開展清收工作,重點發現企業有效資產,如企業的應收賬款等,可通過司法執行、賬戶監管等措施。其中,債務重組主要指,企業在出現財務困難、不能按時償還債務的情況下,對現有債務重新組合,通過減少或者減免債務人所欠債務的方式,調動其還債積極性,從而實現不良資產快速回收。這種方式應用的前提依據在于,在企業面對經營困難情況時,資產周轉不順暢,債務到期但是不能順利清償,且到期債務數額比較高時,企業無法利用內部資產調節方式行使相應義務,需要在外部力量的配合下,采用資本運行方式。從長遠角度來說,企業自身具有一定的發展潛力,沒有完全失去清償能力。商業銀行可以通過債務重組方式,實現不良資產的快速處理。最后,對于抵押資產,除司法拍賣外,重點考慮以物抵債,實戰快速解決不良資產的壓降。以物抵債應重點考慮評估價值基礎上的折扣和交易稅費的問題。與此同時,商業銀行可以通過和信托企業合作的方式,由信托企業輔助商業銀行進行不良資產清收處理,在信托企業的專業化處理上,從抵債資產中及時回收資產,同時回收貸款本息。抵債資產通過信托方式進行處理,可以將信托企業專業處理優勢全面發揮,讓銀行脫離處理抵債資產的負責流程中,集中精力運營,讓銀行機構整體效益得到提升,實現商業機構的穩定發展。
五、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新形勢背景下,隨著不良資產數量的增加,我國商業銀行在不良資產清收處理上將會面臨繁重任務,如果不良資產清收管理方式不合理,相應體系不完善,將無法獲取理想管理效果。所以,我國相關部門應結合時代發展需求,做好商業銀行不良資產清收處理方式創新工作,減少經營風險出現,實現資金風險科學防范和控制,提升資金運營效率,給我國商業銀行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李翠平.淺談互聯網環境下不良資產處置的新思路[J].商訊,2019(35):154+156.
[2]荊珂.新下行周期下商業銀行不良資產處置的機制及其構建[J].銀行家,2019(12):81-84.
[3]逯曉瑋.商業銀行“互聯網+”不良資產處置再思考[J].銀行家,2019(12):85-87.
[4]林志穎.新常態背景下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的清收處置策略[J].時代金融,2019(10):60-61.
[5]申慶元,高揚.商業銀行小微企業不良貸款風險防范研究——以鄭州轄區民生銀行、平安銀行、中信銀行為例[J].價值工程,2019,38(31):70-72.
[6]彭曉娟,呂陳鳳.新一輪不良資產處置高峰下信托機遇與模式研究[J/OL].金融理論與教學: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