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楊
小學階段是提高學生識字量的黃金時期。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識字教學是基礎,其不僅關系著后續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正常開展,也對學生其他科目的學習產生重要影響。教師要想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整體質量,就要加強對識字教學的重視。本文就針對小學語文教學中識字教學的策略進行了具體研究,希望能有效促進小學語文識字教學質量的提升。
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中,聽說讀寫是小學生必須掌握的技能。對于聽說方面的學習來說,由于小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經常需要用到這部分知識,因此學習途徑相對豐富。而對于讀寫方面的學習,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觸較少,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加強訓練,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而要實現小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的提升,教師要充分認識識字教學的重要意義,做好識字教學工作。
一、理清識字教學思路,確定教學先后順序
前文提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和寫作是重要內容。擴大學生的閱讀量,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而且能夠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在此基礎上,學生也能在閱讀的過程中受到更多啟發,逐步實現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當學生具備了一定的寫作能力之后,又會反過來促進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可以說,兩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的關系,缺一不可。
新課程標準提出,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閱讀理解能力是三項基本的任務。因此,很多教師在教學中都加大了對閱讀與寫作的關注程度,希望以此為基礎,來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升。但是,其效果普遍不佳,原因主要包括兩點:一方面,學生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的培養,本身就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很難在短期內收到良好的效果;另一方面,很多教師都忽視了識字教學,識字量不夠,詞匯量不夠豐富,嚴重限制了學生表達能力的提升。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理清教學思路,確定教學先后順序十分有必要。
例如,在教學《小蝌蚪找媽媽》一課的過程中,教師就要理清思路,在組織閱讀教學活動與寫作教學活動之前,進行并加強識字教學。學生只有在保證識字量的基礎上,才能夠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教師也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在此基礎上,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才能更好地表達自己的觀點,進而達到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教學目標。
二、合理控制教學難度,激發學生潛能
小學階段,隨著學生學習深度的增加,教學大綱中對學生識字量的要求也在逐漸增加。新版的語文教材中,不僅包含大量的常用字,也包含少量的非常用字。非常用字并不服務于其他學科,只服務于學生的語文學習,但是,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其對于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升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而不同學生之間的語文基礎普遍存在較大差異,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時要合理控制教學難度,在此基礎上,充分激發學生的潛能。
例如,教師在教學《登鸛雀樓》的過程中,其中就涉及到了“鸛”字,這個字在現實生活中并不常用,但是對于學生理解古詩十分重要。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就可以在充分考慮學生情況的基礎上,合理確定教學難度,針對學習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要求學生會寫;針對學習基礎較弱的學生,只要求學生認識即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確立教學難度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
三、轉變教學思維,確定教學思路
要使識字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積極作用得到充分發揮,教師就要加強對實際教學的重視,提升自身教學思路的合理性。首先,從學校的角度來看,要加強對小學語文教師的引導,讓小學語文教師能從思想上重視識字教學。其次,從教師的角度來看,教師要合理確定教學目標,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學習要求,確定學生的識字量要求。
以小學二年級的學生為例,學生要想滿足自己日常的生活需要以及學習需要,識字量要達到500個。因此,教師在開展識字教學之前,要提前統計課本中的生字數量,在未達到500個的情況下,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需要,適當進行補充。對于學生的識字量問題,教師要主動轉變思路,改變以往只在課堂中進行識字教學的方式,采取多種有效的手段,擴大學生的識字量。
四、加強趣味引導,拓寬教學渠道
教師要在高度重視識字教學的同時,轉變以往單一的識字教學方式,采取多種有效的教學手段,提升實際教學的趣味性,在此基礎上,拓寬教學渠道,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趣味引導,使學生能在學習生字的過程中找到樂趣,掌握生字學習的方法,促使學生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能夠主動學習生字,使識字教學走出課堂,走進學生的日常生活中,豐富學生的識字路徑,促進學生識字量的提升。
例如,教師在教學《陶罐和鐵罐》一課的過程中,除在正常的識字教學之外,教師還可以采取多種趣味化的識字教學手段提升學生的識字量。教師在完成正課的教學之后,可以借助班級的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示一些課外的寓言故事,引導學生閱讀。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遇到生字,在故事的吸引下就會主動學習。這樣就使得教學渠道得到了拓寬,學生的識字量也得到了提升。
五、注重課外實踐,提高識字數量和質量
學生僅僅在課內進行識字是不夠的,還需要在課外實踐的過程中,提高學生識字的數量和質量,確保學生語文學習的質量。例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課外閱讀一些童話故事書,要求學生將自己不會的漢字標記出來,而后通過查詢字典、詢問家長或者是老師,增加學生的識字量。這對于學生語文基礎的夯實是非常有利的。同時,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的家長參與到實踐中,通過家長帶領孩子進行有效的識字教育,提高孩子識字的數量和質量。
六、結語
小學語文教學中,識字教學是一項最基本的教學內容,教師要在充分考慮學生現實情況的基礎上,采取多種有效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在此基礎上,提升學生的識字量,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老邊區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