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龍飛?盛亞東
摘 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文化自信在國家和社會彰顯,對于高職院校來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入校園,通過課程的形式推進,以講解、展演、表演的形式參與,讓更多的高職院校的學生了解國家的優秀傳統文化,有助于學生們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有助于增強學生對祖國的文化自信,在當今社會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優秀傳統;文化自信;教育;課程;推進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到了新時代,文化自信越來越成為廣大中國人民的強大精神支柱。對于高職院校來講,由于近些年來西方外來文化的影響,學生們對于傳統文化越來越輕視,反而是對于現代文化情有獨鐘,這都是不利于增強學生們的文化自信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是要把傳統文化的精華部分與外來文化的優秀部分相互結合,并加以時代特征進行融合,這樣才有利于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而一味的傾向于外來文化和現代文化而忽視傳統文化,是極其不可取的。因此,在高職院校中開展傳統文化教育,并以課程的方式推進,是極其重要的一件事,并且對于學生的文化發展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
1 傳統文化進課堂
5000年的中華文明給我們后人留下了大量的寶貴遺產,對于我們現代人來說,真是學也學不完,高職院校通過有效的方式,篩選比較適合學生的優秀傳統文化,在課堂上進行推進,對于學生的學習和自身的成長來說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例如,京劇就是一個很好的案例。我們教師通過搜集相關的信息,在課堂上讓學生們了解京劇的歷史與發展,通過對京劇的講解,讓學生們能夠真正的了解國粹的魅力,讓學生們能夠從陌生、到了解、再到喜歡,這樣就可以很好的完成我們傳統文化教學的目的。除此以外,我們也可以邀請一些比較好的、在京劇方面有造詣的演員或票友,讓他們現場為學生們講解和表演,這樣也能夠讓更多的學生能夠喜歡上京劇。
像這樣的例子很多,只要教師能夠適當的挑選好素材,再通過精心的準備,學生們是很容易接受,并呈現出很好的效果的。對于學生們來說,之前之所以對傳統文化沒有興趣,主要是沒有專門的人去對學生進行教育,使得他們不愿意去接受,現在通過課堂的方式讓學生們去了解,既有被動的接受,也有興趣的增加,可以有效的推進學生們對傳統文化的認知。
2 課外實踐參與
在傳統文化方面,學生們接觸的比較少,也沒有人去主動的向他們去推介,這恐怕是學生們對傳統文化陌生的一個重要原因。而相比較而言,對于現代社會的文化則比傳統文化更具有優勢,使得學生們更容易接受,所以,導致了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低下。
在學校中,我們可以通過課外實踐的方式,讓學生參與進來。這些實踐既可以是晚會的形式,也可以是傳統文化展演的形式。通過組織這樣的活動,讓學生們能夠主動的去參與進來,同時也增進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
以傳統文化展演為例,唐山市每年都有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冀東秧歌、評劇就是一種很好的、也很受廣大人民群眾喜歡的形式。學校在進行傳統文化展演的時候,可以讓不同參與的學生選擇不同的傳統文化表現形式,通過學生們的精心準備,然后以最后晚會的形式進行,不但可以讓學生在準備的過程中了解傳統文化,也可以讓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同時提升了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比如,學生在準備冀東秧歌的時候,他們就要接觸那些熱愛和喜歡表演的人們,通過那些熱心群眾的輔導,讓他們能夠接觸,并能夠很好的模仿,以便于在最后展演的時候能夠表現出來,這就是一種很好的方式。
學校可以根據學生的情況,既可以在校內進行傳統文化展演形式,也可以派出自己準備精良的團隊,去參加社會的各種展演,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們在準備展演的同時,愛好上傳統文化。另外,學校也可以在體育課上開展相關的教育,把體育課與傳統文化結合起來,讓更多的學生能夠參與進來。
3 以社團俱樂部的形式推進
在教師的帶領下,按照國家傳統文化進校園的方案,根據地區的特點成立社團俱樂部,也是一種讓學生們熱愛傳統文化的方式。對于不少學生來說,有的是喜歡,沒有地方去接觸,有的是根本不在乎,如何讓這樣的人都參與進來,俱樂部就可以很好的發揮出作用。
仍以冀東秧歌為例,要想讓這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校園興盛起來,需要有多方面的準備。比如在樂隊方面,需要鼓手和镲手,同時還需要嗩吶手;在表演方面,需要各種各樣的角色,而這些對于唐山地區的學生來說不難,唐山的各地都有冀東秧歌的身影,他們可以從地方的人們的表演中吸取經驗,也可以是聯合合作,這樣,不但可以培養人才,也可以給自己的表演增加了受眾,可以說是一舉兩得的。
社團與社區的結合,這種模式是一種推進傳統文化進校園的有效的模式,它能讓學生與廣大人民群眾相互學習,相互融合,讓傳統文化真正的發揮出它的魅力,從而改變學生們對傳統文化的認知。
在教師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也可以把這種實踐的作業布置給學生,讓學生們通過自己的參與和實踐,既完成了教師交給的任務,也讓學生們了解了傳統文化的內容和表現形式,讓他們更好的知道祖國歷史的偉大。
綜上所述,傳統文化進校園,通過課堂、課外以及社會實踐的形式推進,對于學生們改變對傳統文化的認知,提升學生們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具有重要的意義。學校通過自身的努力,也可以給自己辦出特色,讓更多的學生熱愛傳統文化,喜愛傳統文化。
參考文獻
[1]呂達,李科.高職院校素質教育微課程體系構建及運用研究[J].報刊薈萃,2018(02).
[2]王麗霞.智慧旅游視角下應用型本科課程體系構建研究——以廣州商學院旅游管理專業為例[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8(08).
[3]李繼紅.對接職業標準的高職中藥學專業課程體系構建[J].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06).
[4]趙艷.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雙證融通”課程體系構建的探索與實踐[J].理論觀察,2016(12).
[5]劉喻,盧曉春,陳玲.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構建[J].高教論壇,2017(07).
作者簡介
錢龍飛(1988-),女,河北唐山人,唐山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教師。
盛亞東(1991-),男,河南淮濱人,唐山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