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芳 程凡芝
【摘要】 目的:探討放射防護在導管室介入治療中的應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接受介入治療的73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在介入治療期間應用鉛玻璃防護屏、增加與球管之間的距離、穿戴鉛防護服、床下鉛橡膠簾等防護措施,比較放射防護前后各防護器材與不同距離距球管的輻射劑量差異。結果:與放射防護前相比,放射防護后穿戴鉛防護服與眼鏡、鉛玻璃防護屏與床下鉛橡膠簾的X線輻射劑量均明顯降低,前后比較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距離球管1m、2m、3m處時的輻射劑量分別為(2.91±0.46)μSv、(0.88±0.39)μSv、(0.05±0.03)μSv,不同距離距球管的輻射劑量比較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結論:放射防護可有效減少導管室介入治療中X線對醫護人員及患者的輻射劑量,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 放射防護;導管室;介入治療;輻射劑量
介入術是指在影像儀器指導下將精密器械置入人體來完成疾病診治的過程,因其具有微創性,效果顯著被臨床廣泛應用[1]。但相對于其他X線檢查,介入治療對患者及醫護人員的X線輻射劑量更大,近年來,國內外不斷有關于介入手術操作造成醫護人員輻射損傷的案例,嚴重威脅其身體健康,因此如何降低介入治療所致的輻射損傷一直是介入醫學領域研究的熱點[2]。放射防護是近年來臨床降低放射治療對人體輻射損傷的常見措施,為此本研究以我院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接受介入治療的73例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放射防護在導管室介入治療中的效果。
選擇我院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接受介入治療的73例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知曉本次研究的目的及意義,自愿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字,且排除介入治療禁忌癥、治療依從性差及臨床資料不全者。其中男41例,女32例,年齡25-69歲,平均年齡(40.43±2.65)歲;支氣管動脈栓塞8例,肝動脈化療栓塞15例,腦血管造影26例,經皮肝穿刺膽管造影11例,下肢靜脈栓塞9例,其他疾病造影4例。
選擇BH3103B便攜式輻射儀,美國medrad高壓注射器,造影劑為非離子型碘帕醇,西門子DSA。介入治療期間穿戴鉛防護服與眼鏡、床邊懸掛活動室鉛玻璃防護屏與床下放置鉛橡膠簾,以上防護措施均為0.5mmPb鉛當量,患者治療時監測X線防輻射效果,比較放射防護前后各防護器材與距離球管1m、2 m、3m處時的輻射劑量。
利用SPSS 20.0軟件,計數資料(n/%)和計量資料(x±S)分別行卡方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與放射防護前相比,放射防護后穿戴鉛防護服與眼鏡、鉛玻璃防護屏與床下鉛橡膠簾的X線輻射劑量均明顯降低(P<0.05),見表1。

表 1 放射防護前后各防護器材 X 線輻射劑量(x±S,μSv)
表1 放射防護前后各防護器材X線輻射劑量(x±S,μSv)
距離球管1m、2m、3m處時的輻射劑量分別為(2.91±0.46)μSv、(0.88±0.39)μSv、(0.05±0.03)μSv,不同距離距球管的輻射劑量比較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
隨著介入放射學的迅猛發展,介入術的興起為血管瘤、腫瘤等難治性疾病的臨床治療提供了新的選擇。介入術集診斷與治療為一體,可在X線、血管造影劑的指引下將導管等器材準確置入人體病變部位進行微創治療,且不會損傷其他組織,應用價值較高[3]。但患者在接受介入治療時需借助X線透視,在一定程度上對醫務人員及患者產生輻射,不利于身體健康。故臨床上在介入治療期間應用鉛玻璃防護屏、增加與球管之間的距離、穿戴鉛防護服、床下鉛橡膠簾等防護措施,以期減少輻射損傷。大量研究資料顯示,X線照射機體時可與體液、組織、細胞等相互作用使分子或原子電離,破壞機體某些大分子結構。其中電離輻射還可直接影響細胞中的染色體,出現細胞變異,若損傷體細胞,則可能引發放射性皮炎、造血系統疾病、晶狀體混濁等,若損傷生殖細胞,則可能影響生殖功能或出生質量[4]。目前我國在放射防護方面仍較落后,大多醫務人員缺乏輻射相關知識,防護意識較差,因此在導管室還需加強宣傳力度,通過防護培訓、知識宣教等方式幫助醫務人員掌握輻射相關知識,提高自身防護意識,同時還應該定期檢查X線輻射量,一旦出現體內輻射量過高,則應及時停止相關工作并給予針對性治療,減少疾病發生風險[5-6]。本研究結果表明,與放射防護前相比,放射防護后穿戴鉛防護服與眼鏡、鉛玻璃防護屏與床下鉛橡膠簾的X線輻射劑量均明顯降低,前后比較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距離球管1m、2m、3m處時的輻射劑量分別為(2.91±0.46)μSv、(0.88±0.39)μSv、(0.05±0.03)μSv,不同距離距球管的輻射劑量比較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
綜上所述,放射防護可有效減少導管室介入治療中X線對醫護人員及患者的輻射劑量,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1]劉靜,欒振峰.風險管理在放射科介入治療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11):187-188.
[2]王尊敏. 導管室醫務人員職業危害與防護對策分析[J]. 護理研究, 2014(21):2673-2674.
[3]靳容,張杰,張素艷.放射防護在導管室介入治療中的應用價值[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36):70+72.
[4]陶功福,張楓.導管室放射防護評價[J].中國醫療設備,2014,29(10):115-116+159.
[5]黃玲,鄭玉秀,楊宏.介入導管室醫護人員職業危害及防護對策[J].心理醫生,2016,22(13):231-232.
[6]蘇泉妹,孫秀芳.精細化護理與臨床護理路徑在心血管介入導管室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應用[J].醫療裝備,2018,31(8):18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