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教育水平的提升,新課程改革已經開始在現實中得到了貫徹落實,傳統的教學目標得到了更新,這也使得小學音樂學科的整合育人問題漸漸引起了人們的重視。以往的教育目標為能力本位,而在如今已經轉變成了素養本位,所以有必要以小學音樂學科教學內容為基礎,對教學方式進行創新,加強小學音樂與其他學科的結合,通過整合育人能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與綜合素質,讓每個學生都能夠通過學習而獲取知識,通過理解而獲得進步,為學生未來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據此,本文對相關問題進行分析,希望能夠對
小學音樂教育工作有所裨益。
關鍵詞:小學;音樂;學科;整合育人
一、 前言
小學音樂學科整合育人的目的在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因為音樂學科與其他的學科存在著一定程度上的聯系,學科教學所能夠達到的具體作用與效果也較為相似,如果對不同學科進行整合就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效率,讓學生積極的學習,主動的學習,認真的學習,專注的學習,快樂的學習,進而達到最終的教育目的,這也與新課程改革的相關理念較為符合。除此之外,很多的小學音樂教師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忽視了整合育人的問題,認為小學階段的音樂教學只需要讓學生聽歌曲、合唱歌曲就可以,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對應試學科進行學習。這種落后的教學理念無法達成現代教育目標,所以需要對相關問題進行重視,加強分析與研究。本文分析了相關問題,具備一定程度上的現實意義。
二、 小學音樂學科整合育人的實踐價值
想要對整體問題進行研究,就必須要在一定程度上明確小學音樂學科整合育人的實踐價值。在我國的小學音樂課程標準當中明確提到,音樂是十分重要的藝術類別,與人們的日常生活以及相關的文化存在著十分密切的聯系,在教學過程中對這種聯系進行貫徹落實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核心素質。具體地說,正是因為音樂與人類社會生活的聯系密切,所以音樂學科與小學教育階段的其他學科也存在著相輔相成之處,這也能夠為整合育人的過程提供高質量的資源。針對這種情況,小學音樂教師有必要以課程標準為基礎,以完善教學內容為手段,以創新教學理念為核心,發揮音樂教育的真正價值,在教學過程中對音樂藝術的特點進行突出,對學科綜合的相關問題進行關注,在上課時注重各類細節因素,從小處入手對不同學科之間的教學內容進行滲透,產生學科橫向聯系的基本作用,完善學科聯合教學的體系,如此能夠對學生的藝術視野進行拓寬,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最終達成新課程標準下小學音樂教育的目的。
除此之外,以小學音樂學科為基礎實施整合育人的具體方案能夠加強教師之間的合作,不僅僅是同一學科的教師需要進行合作,不同學科的教師也應該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共同進步,創新教育,優化內容,改進方法。在整合育人的過程中,雖然每個學科的教師所能夠做的只是一些“小”事情,但是卻可以對學生的整體綜合素質進行培養,這就成了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大”問題。除此之外,對學科整合也可以對學生的情感、審美能力、道德水平進行培養。總的來說,小學音樂教師有必要對學科交融的思維進行建立,對學科資源進行整合,形成教育合力。以上所述基本就是小學音樂學科整合育人的實踐價值。
三、 “大”問題,“小”事情——小學音樂學科整合育人的實踐措施
(一)小學音樂學科與美術學科的整合育人措施
在小學教育階段,藝術學科只有音樂與美術,由于不同藝術存在著相通之處,所以小學音樂學科最適合與美術學科進行結合,小學音樂教師應加強與美術教師的聯系,拓展學生的藝術思維,發揮音樂與美術的藝術特征,提升教學內容的藝術魅力,培養學生的藝術核心素養。有些時候,一首歌曲就可以展現出圖畫的意境,而在欣賞美術作品的過程中搭配樂曲,也能夠更好地達成音樂中有圖畫的境界,所以,音樂與美術的整合育人勢在必行。
近幾年來,很多思想境界水平較高的教育工作者都注意到了音樂教育與美術教育的共通之處,他們選擇對音樂、美術進行整合,統一為藝術課程,除此之外,部分小學也開始對音樂美術的整合課程進行了實踐,甚至有音樂美術整合的教材通過了教育部門的審核,從這個角度來看,美術與音樂的整合育人將成為一種趨勢,所以小學音樂教師必須要注意這一問題,例如,在小學音樂的課程教學過程中,《西風的話》是具備代表性的內容,其對自然的景色進行了描述,在音樂中學生能夠體會到自然的美,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可以對歌詞進行結合,對學生進行教育,同時教師還可以對“畫歌”的相關活動進行設計,讓學生通過繪畫的方式表達自己對這一歌曲的理解與想法,在實踐過程中,很多學生都會存在積極性,另外學生的注意力也能夠集中,全身心的進行投入,由于每個學生的具體理解都存在區別,所以他們的美術作品也會呈現不同的特征,一些學生對秋天的景色進行了繪畫,一些學生對紅葉進行了描繪,在此基礎上,教師還需要為學生布置音樂背景,進一步地對學生進行引導與啟發,讓學生領悟聽覺藝術與視覺藝術的真諦,不僅僅可以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還可以對其審美認知進行豐富,提升其綜合素養。
(二)小學音樂學科與語文學科的整合育人措施
小學音樂學科還可以與語文學科進行整合,因為從本質角度來看,語文學科也具備藝術的特征,無論是文學藝術還是哲學思想,抑或是對自然的認知、對文化的傳承,這些因素都包括在語文教學內容的整體范疇當中,而音樂本身也與語文息息相關。實事求是地說,語文是學生一生中能學習到的最重要的知識類別,同時也是最能提升學生思想境界的學科,只有將音樂學科與語文學科進行合理的整合,才可以真正地促進學生未來的發展。語文中涵蓋著很多的道理,存在著很多的藝術思維,甚至還與音樂學科的基礎知識、進階知識存在著密切的聯系,能夠給學生以一種美的享受,所以小學音樂教師必須要注意與語文學科整合育人的問題,不斷地促進學生進步。
具體地說,在語文學科當中,詩歌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中國傳統的詩歌需要以音樂來進行伴奏,即便是現代的詩歌朗誦,也必須要對具有意境的音樂進行搭配,如果能夠在教學過程中達到“詩樂合一”的境界,就可以提升音樂課堂的教育實效性。以現代音樂與古典詩詞進行結合,既能夠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同時也可以更加理解音樂旋律,促進學生的進步。
(三)小學音樂學科與歷史學科的整合育人措施
歷史學科與音樂學科看似風馬牛而不相及,實際上存在著較為密切的聯系,對于一首歌曲、一段音樂來說,其本身就可能代表著歷史的相關因素,以我國著名音樂家冼星海為例,其創作的《黃河大合唱》就代表著我國艱苦抗戰的歷史,深刻地反映了中華民族堅強不屈、堅忍不拔、屢敗屢戰的歷史形象。以這部作品為基礎進行分析,小學音樂教師應先為學生播放《黃河大合唱》的音頻,之后對學生進行講解,《黃河大合唱》以黃河為背景,對中華民族的歷史進行了歌頌,同時也對侵略者給人民帶來的災難進行了深刻的批評。在此基礎上,中華民族的英雄形象得以塑造,現代的美好生活也被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當教師與學生對抗日戰爭的歷史進行了回顧之后,就能夠加深學生對音樂與歷史的印象,對學生的愛國熱情進行激發,加深學生對音樂的理解。
歷史與愛國教育息息相關,而音樂同樣如此,音樂學科與歷史學科存在著契合之處,二者都是對愛國教育進行開展的重要載體。以國歌為例,其是小學音樂課上必須要開展教學的內容,同時也是歷史學科中的重要內容,大多數學生在幼兒時期就已經會唱國歌,但是他們的認知能力還處于不斷發展的階段,很難對國歌的內涵進行理解,到了小學四年級,音樂教材涉及《國歌》的內容,小學音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對國歌的相關因素進行了解,無論是《義勇軍進行曲》的作者還是創作背景,都需要包括在其中,以音樂結合歷史。能夠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與此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保證學生的專注性,不僅要及時地糾正他們的演唱錯誤,同時還應該將歷史的相關因素融入其中,如此就可以加深學生的理解。
學生對國歌的演唱除了需要注重聲音外,還需要在表情方面保證莊嚴性,目的在于對愛國情懷進行感受,逐漸沉淀歷史的因素,音樂與歷史的整合,可以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真正地感受到如今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由此可見,音樂學科與歷史學科的整合育人較為必要,教師需要對其進行充分的重視。正如前文所說,小學音樂教師有必要以課程標準為基礎,以完善教學內容為手段,以創新教學理念為核心,發揮音樂教育的真正價值,在教學過程中對歷史學科綜合的相關問題進行關注,在上課時注重各類細節因素,從小處入手對歷史學科的教學內容進行滲透。
四、 結論
綜上所述,很多的小學音樂教師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忽視了整合育人的問題,認為小學階段的音樂教學只需要讓學生聽歌曲、合唱歌曲就可以,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對應試學科進行學習。這種落后的教學理念無法達成現代教育目標,所以小學音樂教師需要實施整合育人,在整合育人的過程中,雖然每個學科的教師所能夠做的只是一些“小”事情,但是卻可以對學生的整體綜合素質進行培養,這就成了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大”問題。
參考文獻:
[1]趙春鳳.沂蒙精神育人價值實現的有效路徑:基于沂蒙山區紅軍小學育人實踐的研究分析[J].教育現代化,2019,6(82):306-308.
[2]山東省東營東凱小學:小學課程重組下的“文智課程”建構實踐探索[C]∥國家教育行政學院教育制度創新研究中心、北京智慧云教育科學研究院.中小學管理創新案例(2010—2019)研究報告.國家教育行政學院教育制度創新研究中心、北京智慧云教育科學研究院:北京國人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2019:269-272.
[3]文世林,駱秉全,馬克,李文超,劉曉華,辛迎喜,高原,陳鈞.首都體育學院“高參小”項目互動育人模式的理論與實踐探索[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9,31(3):235-238+242.
作者簡介:剡秀娟,甘肅省蘭州市,中國科學院蘭州分院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