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幼兒的成長過程中,幼兒園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其對于幼兒良好語言能力培養有很大影響。在幼兒園教學中采取故事教學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幼兒語言能力提升,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因此在實踐教學中,幼兒教師必須結合幼兒實際,選取適宜的故事,讓幼兒在聽故事的過程中,實現聽、說、讀各項能力發展,本文對此進行分析。
關鍵詞:故事教學;幼兒園教學;實踐
一、 前言
對幼兒來說,他們天生對故事充滿了喜愛,優秀的寓言故事、童話故事可以全面打開幼兒的想象之門,能引導幼兒在故事的海洋中暢游。故事能全面調動幼兒思維,并對幼兒的良好品質帶來影響,因此,在幼兒園教學中,教師要做到會講故事、善講故事,讓幼兒借助故事來實現快樂成長。
二、 故事教學法在幼兒園教學中的實施意義
對于故事教學法,主要是結合幼兒喜歡故事的特點,通過生動形象、寓意豐富的故事,讓幼兒獲取一些知識、道理。在幼兒園教學中,采取故事教學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主要體現在:
1. 激發幼兒學習興趣,在幼兒園教育中,興趣是激發幼兒內在學習欲望的主要動力,幼兒要想學好知識,就需要對知識產生濃厚興趣。將故事教學法引入幼兒園教育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幼兒學習熱情提升,幼兒對新鮮的事物充滿了好奇心,對于生動、有趣的故事,幼兒很感興趣,很多時候幼兒會不自覺地投入到故事情節中,好奇丑小鴨的樣子、擔心白雪公主的命運,同時幼兒還會在聽故事的時候提出各種問題。將故事教學法引入幼兒園教育中,幼兒會表現的充滿活力,非常活躍,其求知欲望也會逐步提升。
2. 提高幼兒語言能力,語言是信息傳播的主要方式,也是人們溝通的必要工具。在幼兒園教育中,語言學習是十分重要的內容,幼兒的溝通交流能力都是建立在語言能力的基礎上,所以注重幼兒語言能力培養很有必要。將故事教學法引入幼兒園教學中,教師可以鼓勵幼兒自己對故事內容進行描述,或者讓幼兒對故事進行相互交流,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幼兒語言能力提升。同時幼兒教師可以通過啟發性語言,針對不同年齡的幼兒,設定不同要求,指引幼兒大膽的表達自身想法,如教師可以讓大班幼兒簡單的復述故事情節,而小班幼兒則要求他們掌握一些固定詞組、簡單的形容詞。同時教師還可以在講故事的同時,為幼兒簡單地提一些問題,讓幼兒回答,通過與幼兒的良好互動,來提高幼兒的語言組織能力。
3. 提升幼兒審美能力,對幼兒來說,他們對形象、多樣的故事充滿了喜愛,教師將各種故事引入教學活動中,如科幻故事、童話故事、寓言故事、幽默故事等,這些故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特別是童話故事,教師可以引入《丑小鴨》《青蛙王子》《白雪公主》等經典童話故事,讓幼兒獲取簡單的審美體會。
4. 培養幼兒意志品質,在故事教學法中,教師還可以對幼兒的意志品質進行培養,有的幼兒在自己家里表現得很活潑,但是到了幼兒園就表現得很不自如;有的幼兒在家里具有很強的依賴心理,在幼兒園做事沒有耐心;還有的幼兒遇到挫折不勇敢。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借助故事對幼兒的良好意志品質進行培養,如通過故事《蝸牛搬家》引導幼兒樹立堅韌的品質;通過故事《誰勇敢》讓幼兒知道如何做到勇敢。
三、 故事教學法在幼兒園教學中的應用
(一)故事教學的重點及要點
在幼兒園教學中,采取故事教學法時,必須充分了解到幼兒的實際需求、想法,強化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確保幼兒可以在故事中有所收獲。在當前的一些幼兒園教學中,教師只是單純地將故事教學看作為學生講故事,幼兒雖然非常喜歡聽故事,但是在故事中并沒有收獲,同時教師在講故事時,幼兒雖然表現得非常專注,但是幼兒卻一言不發,導致課堂交流不暢。在實際中,幼兒教師必須意識到,故事教學并不是簡單的講故事,要將教學內容融入故事中,并結合故事內容,設置相應的問題,通過問題來把握幼兒內心想法,實現良好反饋。
(二)合理選擇故事教學內容
在幼兒園教學中,采取故事教學法時需要選擇適宜的故事,故事既要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保證故事內容情節生動、內容充實,還需要將關鍵知識融入故事中。同時故事內容必須契合幼兒的年齡段、接受能力,幼兒教師切忌不可隨意選擇故事,確保故事內容的時代性、教育性,從而滿足幼兒發展需求。
幼兒園的小班學生年齡都比較小,其教學的關鍵是指引幼兒可以做到簡單的溝通對話,以此促進學生表達能力的提升,所以幼兒園教師在選擇故事時,要盡量選擇簡單、易懂的內容,如將一些關于小動物的故事,便于幼兒接受。而對于大班的幼兒來說,他們對于人際關系有了初步了解,思維能力也有了一定提升,因此在故事選擇上,要盡量以人性角色為主,同時要設置相應的劇情,鼓勵幼兒進行表演,以此吸引幼兒注意力。此外,教師在選擇幼兒故事時,要注意故事內容符合幼兒審美發展需求,當前很多著名童話、傳統神話中都存在一定的暴力、血腥場面,如故事《小紅帽》中,大灰狼將奶奶吃掉的場景;《三只小豬》中大灰狼被燒死的場景;《哪吒鬧海》中抽龍筋的場面,教師必須對其進行合理處理,用簡單的語言來概述這些情景,消除幼兒在接觸故事時的恐懼心理。最后教師要注意故事內容有助于幼兒智商及情商發展,如故事《小猴和桃子》,小猴子將給媽媽買的桃子送給了餓的一直哭的田鼠,小猴媽媽知道后夸了小猴。這個簡單的故事告訴幼兒要想得到別人的喜愛,就要學會幫助別人。現在的幼兒大多不善于和他人相處,教師可以借助故事來培養幼兒與人相處之道,促進幼兒情商提升。
(三)通過生活化語言構建故事
對幼兒來說,他們的語言能力是在應用語言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故事中蘊含著豐富的詞匯及內容,教師在為幼兒講解故事時,要注意將故事與幼兒的現實生活結合起來,使得幼兒可以更好地理解故事中的詞匯,并學會在生活中應用這些詞匯,以此促進幼兒語言能力提升。在實際教學中,幼兒教師可以為幼兒創建一個貼切現實生活的情景,指引幼兒更好地融入故事角色及故事情節中,誘發幼兒生活聯想。同時幼兒教師還可以在活動中激發幼兒想象力,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故事畫面,讓幼兒能靈活地應用故事詞匯進行語言表達。如在故事《燕子吉吉》中,幼兒對詞語“漸漸”不太了解,教師可以為其簡單的講解其含義,然后引導幼兒用“漸漸”這個詞語來造句,如秋天來了,天氣漸漸的變冷。同時幼兒教師還可以引導幼兒嘗試用其他詞語來代替“漸漸”,如“慢慢”,在此過程中,幼兒教師引導幼兒將故事中的詞語靈活地應用到實際生活中,促使幼兒可以將書中語言與生活實際結合起來,促進了幼兒語言應用能力提升。
(四)在故事教學中創設游戲形式
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一種活動,也是幼兒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開展游戲化教學活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調動幼兒積極性,而游戲在故事教學法中的應用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幼兒的學習效果。首先教師可以組織幼兒開展角色扮演類游戲,在故事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幼兒扮演成故事中的主要角色,讓幼兒進行表演。如在故事《小豬發脾氣》中,教師可以先將故事講給幼兒聽,當幼兒完全理解故事以后,教師讓幼兒扮演成小豬、小兔、刺猬、豬媽媽等角色,讓幼兒將故事展現出來,在角色扮演游戲中,教師要對幼兒進行合理引導,避免出現場面失控的情況。同時幼兒教師還可以鼓勵幼兒自己發揮想象力,在保證故事順利進行的前提下,適當的改變臺詞,以此促進幼兒綜合發展。此外,幼兒教師還可以組織幼兒開展搶答游戲,以故事為背景,設置相應的問題,讓幼兒搶答,在此過程中幼兒教師要控制好競爭的公平性,以此調動幼兒積極性,增強幼兒的游戲體驗,加深幼兒對故事的理解。
四、 總結
總而言之,在幼兒園教學中采取故事教學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其可以全面激發幼兒學習興趣,提高幼兒的語言能力、審美能力,并且能培養幼兒良好的意志品質,有助于幼兒身心健康。因此,在實際教學中,幼兒教師必須結合幼兒的現實情況,科學合理的選擇故事,采取多樣化的方式將故事展現到幼兒面前,促使幼兒可以在故事中實現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王麗娟.論故事教學在幼兒園教學中的實踐運用[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2017(47):42.
[2]陳霞.故事教學法在幼兒教學中的運用探究[J].成才之路,2019(24):122.
[3]李志蓮.故事教學在幼兒園教學中的意義及實踐[J].中華少年,2018(5):13.
[4]牛淑鳳.幼兒園教學中故事教學的作用及其實踐研究[J].祖國,2017(23):175.
[5]周巧利.試論故事教學在幼兒園教學中的意義及實踐[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8(10):152.
[6]李益英.淺談故事教學在幼兒園教學中的作用及實踐[J].新課程,2016(3):380.
[7]錢雯.故事教學在幼兒園教學中的意義及實踐探討[J].內蒙古教育,2015(7):96.
作者簡介:管鴻雁,吉林省長春市,吉林省長春市農安縣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