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存霞
摘要: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變革,可以發現社會各界對于初中教育體系的教學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推動初中語文教學適應新課程改革的發展趨勢,滿足當代初中生的學習需求,這也給教師提出了一定的困難和挑戰。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做好積極和耐心的引導,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基于此,本文針對賞識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進行分析,希望能給學生帶來不一樣的學習體驗。
關鍵詞: 賞識教育;初中語文教學;應用分析
一、 引言
縱觀新課程改革不斷發展和進步的趨勢,初中作為學生學習和成長中至關重要的過渡階段,在這一時期學生正處于特殊的青春期年齡,因此在學習和生活中更需要教師給予積極和耐心的引導與幫助,既要保證學生文化素養的提升,同時也要對學生的心理變化加以重視,要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為學生未來的成長保駕護航。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將賞識教育這一新型的教學模式多加關注,并且能夠將其靈活應用于語文教學中,推動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
二、 賞識教育概述與初中語文教學現狀
賞識教育是一種近年來被廣泛應用的新型教學模式,并且已經取得了一定顯著的教學成果。賞識教育從本質上來看是一種以“愛和鼓勵”為核心的教學模式,強調的是教師要能夠看到學生的每一次進步,肯定學生為此付出努力的過程,在過程和結果中都要通過贊揚等形式予以賞識,用激勵的方式達到教育學生的目的。在賞識教育的應用過程中,教師在肯定學生的同時也要幫助學生找出問題和不足之處,幫助學生客觀全面地認識自己,能夠以一個正確的心態來面對學習和生活,從而實現學生與教師的共同發展。
縱觀當前初中語文教學現狀并不是十分樂觀,因此更需要賞識教育被正確科學地應用。當前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雖然已經逐漸認識到新課程改革的教學要求和教學變化,但是由于長年來習慣采取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在一時之間很難馬上改變,因此可以發現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大多數時候還是教師占據著主導地位,給學生留出自我展示和表達的時間很少,教師沒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導致初中語文教學的氛圍較為緊張。在這種教學氛圍下,正值青春期的學生就容易產生叛逆的心理,并且對這種枯燥的教學方式產生抵觸的心理,不利于學生語文能力與綜合素養的提升。學生在這種教學氛圍下普遍認為語文是一項無趣的學科,很難激發學生主動參與語文學習和教學活動的興趣,學生在被動學習的模式下會影響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
三、 賞識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意義
(一)有利于增進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
初中生正處于一個特殊的年齡階段,他們已經具備一定的自我意識,渴望得到教師的尊重和認可,他們希望教師能夠將其平等對待,也就是說師生之間不是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關系,而是一種平等親切、亦師亦友的關系,在這樣的關系下,學生會更愿意主動敞開心扉與教師交流,將自己的問題和想法分享給教師,教師也能夠通過學生真實的反饋來不斷優化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這些都是提升初中語文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如果能夠科學應用賞識教育,將是改善師生關系,促進師生之間和諧共處,共同進步的有效途徑,增進師生情感交流,同時又能夠將“教”與“學”充分地結合,給學生帶來不一樣的語文教學課堂。
(二)有利于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初中生正處于比較叛逆的年齡階段,他們雖然具備較強的自主意識,但是自律性卻有待提升,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經常會出現課堂紀律散漫,注意力不集中等現象。因此為了解決這一教學難題,教師一定要充分借助賞識教育的應用,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多采取語言或動作等激勵方式來對學生的每一次進步和過程中每一次優秀的表現給予肯定和賞識,這樣會將學生的注意力保持下去,并且能夠促使學生在這樣的氛圍內持續地飽有較高的學習熱情,這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十分重要的保障。當學生能夠將學習培養成一種習慣之后,就能夠對語文學習越發地端正態度,從而提升初中語文教學的質量。
四、 賞識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賞識學生的發展與進步
語文作為一門語言類為主的綜合性學科,其在學習方式和進步表現方面可能與其他學科有所不同,比如說數學和英語等學科的進步就會比較明顯的呈現,最常見的方式就是分數,但是語文則不同,語文學科的進步表現比較隱晦,并不能很直接地被學生發現,它可能是學生某一方面能力的進步,如寫作能力、表達能力、閱讀能力等,因此學生有時會覺得“付出得不到回報”,從而逐漸失去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此時教師一定要發揮賞識教育的重要價值,要能夠認真仔細地發現學生的每一點發展與進步,并且做到表揚和稱贊,幫助學生認識到自身的進步,這樣學生會更加喜愛學習和探索。例如:針對初中語文中一些文言文的教學,學生在這一方面的進步是很難明顯表現出來的,這時教師需要在平時的訓練中抓住學生的每一次進步,比如說學生對文言文進行了正確的解釋,對其中易錯字進行了正確的翻譯,這時都需要教師予以賞識,從而加強學生的學習自信。
(二)賞識學生的人格與思想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對于賞識教育的應用,教師想要發揮賞識教育的最大價值,同時也要在賞識的基礎上挖掘更深層次的賞識方向,比如說賞識學生的人格魅力與思想價值觀就是一個很能夠激勵學生開心學習、健康成長的關鍵因素。初中階段是學生學習和成長的重要階段,也是學生健全人格塑造的黃金時期。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不僅會學習很多文化知識,而且也能夠學習很多傳統文化和先輩思想,這些都會對學生的人格和思想產生一定的影響。教師要肯定學生健康、積極的思想意識與人格魅力,同時也要糾正學生的一些錯誤和偏激的想法,從而給學生帶來全面健康的學習體驗,促進學生健全人格和正確價值觀念的形成。例如在《智取生辰綱》的教學中,教師既要肯定其中一些優秀的品質,同時也要告訴學生不要過于效仿,因為這畢竟是一部小說,其中很多處事方式都不適合當今社會,一定要避免學生產生偏激的思想,保證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三)賞識學生的個人觀點
初中教育階段中,學生具備較為強烈的自我意識,教師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要對學生發表的觀點予以尊重。每一位學生由于成長環境、語文基礎、價值觀念等方面的不同,對于一件事情的觀點可能會產生不同的理解與感悟。當學生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向教師提出了自己不同的想法后,教師不要像傳統教學模式中那樣先給予否定,這樣會嚴重打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嚴重的可能還會造成學生的自卑心理。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不同觀點,先遵循賞識教育的方式對學生提出觀點這一行為予以肯定,之后將學生的觀點來進行剖析,讓全班學生進行討論,來探討這個觀點是否正確,給予學生充足的被尊重感,加強學生學習的自信。例如:在《春》這篇散文的教學中,教師在講解作者思想感情表達方式的時候,學生一般會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可能在學生的眼中對每一段、每一句的解讀方式都不一樣,此時教師要認真傾聽學生的觀點,先對學生的觀點予以賞識和肯定,之后鼓勵學生踴躍表達自己的想法,營造初中語文教學課堂的良好氛圍。
(四)為學生創設被賞識的環境
賞識教育要在一個自然的狀態下進行,對于賞識教育要有一個特定的環境與氛圍,教師如果毫無理由地對學生進行賞識教育,那么可信度會大大降低,學生也不會感覺到成就感。因此教師要立足課堂,在課堂教學中給學生表現的機會,從而創設被賞識的環境。例如:在《黃河頌》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對學生興趣愛好、學習能力等方面的了解給學生布置不同的學習任務。例如可以讓表演能力強的學生將課文進行朗讀和表演;讓表達能力強的學生對這一篇課文進行一個深入的復述和情感的剖析,這樣學生的優勢方面能夠得到充分的展現,教師也可以通過學生任務的完成情況來發現學生的潛在能力,針對學生的特長之處和興趣愛好來開展一些教學活動,創設賞識教育的環境,這可以更加高效自然地發揮賞識教育的教學價值,對于學生的成長能夠起到積極的影響。
(五)借助教學設備提高賞識教育的應用效果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對于賞識教育的應用,教師可以充分挖掘合適的教學設備,借助這些教學設備的優勢來開展賞識教育,發揮賞識教育的最大價值,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在眾多的教學設備中,多媒體是最常見且應用最廣泛的一項教學設備,其對于賞識教育的應用也能夠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例如:在《木蘭詩》的教學中,文言文一直是學生初中語文學習中的難點之一,針對于此篇文言文的教學,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將文言文以故事的形式播放給學生,以此來充分調動學生的各個感官,加深學生對文言文內容的記憶和情感的理解。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通過自主思考或合作探究的形式來尋找問題的答案,之后教師針對學生的匯報回答給出一些賞識評價。這樣在學生提高對于課文理解和認知的同時,也能幫助教師順利地開展賞識教育,學生會在教師的賞識評價中越發喜歡學習語文,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而且學生會越發感受到語文學習的趣味和魅力。
五、 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當前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變革,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社會各界對于初中教育體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初中語文教學中,以往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必須得到改變,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初中生的心理特征與性格特點,充分認識到賞識教育這一教學理念應用的重要價值,并且通過不斷的研究,采取科學的策略將賞識教育應用于初中語文教學中,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輕松的學習環境,改善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為學生文化素養的提升和道德能力的培養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這也是推動初中語文教育體系發展和進步的有效途徑,可以為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提供重要的保障。
參考文獻:
[1]余梅珍.賞識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中學教學參考,2016(18):57.
[2]沈習敏.論“賞識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課程資源,2019,140(2):18-19+61.
[3]周曉玲.淺論賞識教育應用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具體策略[J].內蒙古教育:D,2016(5):93.
[4]郭曉燕.賞識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祖國,201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