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背景下,漢語被更多人所熟知,更多的青年也加入到漢語教師志愿者教學隊伍中。漢語課堂管理是教學過程中重要的環節,處理好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則是對漢語教師能力的考驗,建立相應的課堂管理規則與具體性措施則直接影響著整個教學過程。漢語教師志愿者在掌握課堂管理的相關原則之后,通過提高自身知識儲備、建立相應課堂管理規則、建立屬于自己的教學風格等措施來進行更好的進行課堂管理。
關鍵詞:漢語教師志愿者;教學;課堂管理;原則;措施
筆者通過學習前人研究成果以及親身經驗,以新的視角對漢語課堂管理進行進一步研究。在泰國教學過程中,筆者通過與其他志愿者教師的交流,發現在課堂上遇到最多的問題就是課堂管理問題。比如學生陸陸續續走進教室,導致整個課堂比較吵鬧。志愿者大多是剛畢業的本科生或在讀研究生。他們雖然專業知識是過硬的,但由于缺乏一定的實際教學經驗,在課堂管理方面的能力仍需加強。
此文主要從漢語教學課堂管理的概念與范圍、原則、具體措施對漢語教師志愿者的課堂管理進行論述。
1 漢語教學課堂管理的概念與范圍
1.1 概念
提到漢語教學課堂管理,許多人或許會想到是管理課堂紀律,讓學生按時完成作業等。但實際上不僅是“紀律要求”,這只占課堂管理的一小部分,師生行為也是影響教學的因素之一。漢語教學中課堂環境以及規則的制定與實行,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教學的進行。教師本身、學生、環境共同構成了課堂,這里的環境是客觀的物理環境與抽象的語言環境。
因此,漢語國際教育教學課堂管理的概念就是在漢語課堂中,漢語教師通過對自身、學生、環境、規則等諸多因素的管理,保證了教學順利、高效的完成,實現二語學習者聽、說、讀、寫能力的各項提高,最終使其語言能力轉為交際能力。
1.2 范圍
主要從教師本身、學生、環境、規則四個方面進行論述。
1.2.1 教師管理
教師管理往往包括教師情緒,教學內容及方法的恰當使用。
教師情緒往往會影響到漢語教學,對漢語學習者來說,課堂是他們了解漢語的渠道。漢語教師志愿者即使在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時,也不可隨意在課堂上表現出來。漢語教師志愿者學會控制自身情緒,用更加積極正面的形象去展示,才會獲得更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教學內容的選擇,往往根據具體的要求來決定。漢語教師在教授一些基本漢語知識的時候,關注每種教學方法的優劣。這就要求教學在教學實踐中逐漸摸索,選擇到底是情景教學還是其他交際教學法。只要是能保證教學有效、順利的進行,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發展的就是適宜的方法。
1.2.2 學生管理
學生對教師的權威承認度的高低也影響漢語課堂的順利進行。學生漢語學習是以對教師的信任為基礎的,漢語教師一旦獲得學生們很好的信任,課堂管理也就利于展開了。因此在進行學生管理時,教師要有意識的去提高自身的可信度,爭取獲得學生更多的尊重與敬佩。漢語教師率先作為學生學習的典范,才能贏得學生的信賴。
1.2.3 環境管理
環境管理不僅包括了具體的物理環境,也包括抽象的語言環境。
教室作為主要的教學場所,這是客觀條件所限制。漢語教室里的明暗度,光線的強弱等都會影響學生學習漢語的效果。創造一個有利于交際、合作、交流的語言環境,讓學生自然的接受漢語知識和漢語文化往往比直接教授的效果要強一些。因此教師根據不同的年齡段、學習目的創設一個讓他們主動學習、享受學習的語言氛圍,適宜的語言環境會更有利于學生學習漢語。
1.2.4 規則管理
漢語教學中,建立規則至關重要,也應在建立時,做到師生共同制定。不僅是要約束學生的,同時也是約束教師的。學生對課堂規則可接受度的高低,直接影響課堂是否能夠和諧進行。規則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約束學生的課堂行為,而是要盡可能的建立師生間都能認可和接受的一種良好習慣。
2 漢語教學課堂管理的原則
2.1 國際性
教師站在國際的角度去認識思考問題,進行漢語教學,國際性原則主要體現在語言環境和教學方法的國際化方面。
2.1.1 語言環境的國際化
漢語學習者雖然首先接觸的是漢語知識,但是把語言知識轉化為交際功能才是他們學習的最終目的。漢語教師在進行海外志愿者教學時,應反思自身是否用跨文化意識去進行教學。語言環境的國際化,在一定程度上,也會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比如在布置教學環境時,可以在有中國地圖的前提下,也布置一個師姐地圖等
2.1.2 教學方法的國際化
因教學對象不同,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也應是不同的。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學習特點,他們在接受教師講解的知識時存在差異。教師在面對不同的學生時,根據自身學習特點來采取較多的教學方法,人人各有長短。比如她這次作業做得很好,而他上課積極回答問題,教師就應分開表揚。在他們獲得了一些較小的進步時,也應及時得到反饋。
2.2 創新性
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過程,沒有哪個教學手段、教學方式是一成不變的,教學方式與手段也因具體情況而改變。漢語教學中,教師用創新思維使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
以教學內容為例:教材是漢語教師志愿者上課使用的主要教輔工具,但不應把整節課設置成講授全部教材內容上。因為這既會限制教師的教學思維,也會使學生在學習中逐漸降低漢語學習的興趣。教師運用多種手段,對教材進行補充。教師不只局限于教材上給的那個主題,以多種手段對教材進行補充。時刻以一種創新思維,完成課堂教學任務。
2.3 針對性
學生課堂表現行為方式不一樣,學習效果也不一樣。教師控制好整個課堂節奏,爭取不出現學生無事可做的情況。
漢語教學課堂管理出現的問題,往往與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有很大關系。教師在提前備課環節中,要妥善安排好教學活動的整個環節。比如在留作業時,有針對性給他們每個人布置任務,因為學生短時間內的學習接受能力不一樣。針對性的選取和布置,盡量做到每個人都能獲得不同程度的提高。
2.4 實踐性
漢語教師志愿者的教學在實踐中發展與完善,這是一個長期動態的過程。課堂管理能力的提升不僅局限于短期培訓,還應使用多種方式。比如可以通過一些網絡渠道了解不同國家學生都有哪些課堂表現行為,也可以通過向師長、朋友詢問,進而在教學的過程中逐漸摸索,形成自己獨特的課堂教學管理策略。
3 實現高效教學課堂管理的具體措施
3.1 增加自身知識儲備,具備國際思維
作為一名漢語教師志愿者,不僅要熟練掌握漢語的基礎知識,也要具備良好的聽、說、讀、寫能力,這是贏得學生信任的前提。只有在自身的知識素養受到認可時,教師的可信度才會增加。教師在專業知識和技能上獲得學生的尊重,才能更好的管理課堂。
教師在漢語教學過程中,不能總是堅持己見,忽視學生的觀點。教師要以開放的胸懷去包容歧義,站在對方的觀點上,接受和尊重他們在課堂上展示出來的信息,以多元化的思想觀念去判斷學生課堂的某種行為。
3.2 提高漢語課堂教學能力,將多種相關知識相結合
漢語教師志愿者的能力要求,不僅是能順利的完成教學,還要學會與多種學科相結合,運用多種教學技術手段等。這里的教學能力主要包括組織加工教學的能力、課堂有效教學的能力、應變能力。
3.2.1 組織加工教學的能力
教師在提前備課時,要將學生已學知識與即將學的知識相結合,設計出適合學生理解的環節和課堂活動。在設定教學目標時,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能力,對教學目標內容要具體化。比如在上寫作課時,設定的這節課目標是讓學生學會寫“動物”的作文,而不是空泛的設定成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3.2.2 課堂有效教學的能力
在漢語教學中,教師運用多種方式使課堂更加生動、活潑,這樣更有利于學生學習漢語。在教學環節實施的過程中,控制好時間,不做無效的教學。如果任由學生、教師的興趣隨意發展,是不利于之后的課堂管理的。教師在教學的起始階段就建立起學生日常行為和課堂學習行為的常規,是非常重要的。
3.2.3 應變能力
教師應隨時觀察學生學習行為的變化,在學生注意力分散時,應及時采取措施讓學生重新聽講。在課堂上,控制好個人情緒,不隨意在課上表現出自己的個人情緒。在教學過程中,適當調整教學手段和策略。在對同學漢語學習指導時,使用多樣的教學技巧。
1)創造獨特教學風格,展示個人風采魅力。一位優秀的漢語教師志愿者,必然有著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在本節課中,能夠被學生記住與喜愛,往往離不開教師獨特的人格魅力和個性化的教學風格。(1)建立個性化的教學風格。首先,漢語教師志愿者始終以一種飽滿、積極的狀態去面對學生。其次,用個性化的教學風格更好的進行課堂教學。作為一名漢語教師,職業的特殊性就要求我們始終熱愛漢語知識與文化。無論自己的個性是什么,但當站在講臺那一刻,就應讓學生看到一個滿腔熱情、神采飛揚的教師,讓學生感受到一種年輕的心態。最后,在繼承前輩經驗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個性,創設屬于自己的教學風格。比如喜歡唱歌的老師,可以將教學內容與音樂相結合,這樣或許能取得更加的教學效果。(2)形成獨特的個人魅力。對漢語教師志愿者來說,有充足的耐心和愛心則是形成個人魅力的前提。作為國際漢語教師,對學生的愛應是平等的,不因個別學生的優秀而有所偏愛。在面對同樣的課堂時,教師通過自身高度的責任感,在每個環節盡可能的照顧到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比如在面對課上自律性不強的學生,要多加引導,思考學生的課堂行為背后的原因,最后找出解決措施,實現高效課堂教學的效果。
2)建立合理的規章制度。在漢語教學課堂中,應該是師生共同制定規則。師生在制定規則時,要考慮到是否與學校的規定相符合,是否符合本班學生的性格、學習特征。學生們不能只是單方面去接受教師制定的規則,也要盡可能的使他們參與到課堂規章制度的建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整個教學過程的引導者。通過這樣的方式,才能在實施的過程中對學習者起到管理作用。漢語教師及時根據學生們不同變化,對規章制度做出相應調整。
通過以上研究得知,隨著漢語教師隊伍的逐漸壯大,漢語教師志愿者的培養也應更加多樣化。課堂管理是在實踐中逐漸完善的,高效的課堂管理會直接影響學習者的學習效果。漢語教師只有充分控制好課堂,才能將中國漢語知識以及優秀的傳統文化教授給學習者。
因為筆者能力以及閱歷的不足,可能在此文中提到的實現漢語教學課堂管理的具體措施存在些許問題,希望在后續的研究中能得到實踐與完善。
參考文獻
[1]杜欣.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課堂控制性管理能力的培養[J].亞太教育,2015(11).
[2]黃莉.淺談漢語課堂教學的課堂管理[J].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8(6).
[3]王丕承.漢語國際教育師資進行課堂管理的一些具體的有效方法[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7(1).
[4]王丕承.培養漢語國際教育師資在課堂教學中建立學生自我管理能力[J].教師,2017(5).
[5]閆鵬旭.漢語國際教育課堂環境管理[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下旬),2013(3).
[6]鄭通濤.漢語國際教育師資對課堂教學過程進行有效管理的方法[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7(3).
[7]張凌菡.淺析漢語國際教育背景下的中華文化傳播[J].納稅,2017(18).
作者簡介
黃亞銘(1993-),女,碩士研究生,中國傳媒大學,研究方向:漢語國際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