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南海
摘 ? ?要:新課改對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強調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但應試教育的理念已經根深蒂固,課堂上教師占據主體地位,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位置,這種機械式、被動式的學習嚴重制約了學生的創新和探索熱情,難以發揮教學的效果。本文就新課改理念下如何激活初中物理課堂提出了幾點建議,希望能夠改善現狀,全面提升初中物理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物理;課堂教學
《物理課程標準》指出,要讓教學課堂充滿活力,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扮演引導者的角色,通過學生的不斷活動來激發其內驅力,從而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占據主體地位,學生被動接受知識,這制約了學生的創新思想和探索熱情,違背了新課改的理念。因此,作為初中物理教師,需要在新課改下轉變觀念,探索激活初中物理課堂的教學手段。
一、重視課堂教學開場白,實現好的開始
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開場白會影響到整個課堂教學,教師一定要加以重視,做好開場白,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開始的一瞬間激發出來,從而提升教學效果。以九年級物理第十三章第三節“比熱容”為例,物理教師在講授這節內容之前,需要事先設計好開場白,課前取兩個燒杯,分別放入等量的水和油,使用同樣型號的酒精燈進行加熱,讓學生觀察在同樣時間內加熱燒杯中的水和油,其溫度的變化情況。此時,學生的注意力會被吸引過來,也會七嘴八舌地討論“在同樣的加熱條件下,水的溫度會高于油的溫度還是低于油的溫度”的問題。最后使用溫度計進行測量、對比,提出“為什么油和水在同樣加熱條件下溫度不同”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進而展開課堂教學。受到求知欲望的激勵,課堂上學生會集中注意力,積極探索其產生的原因,使物理知識的學習事半功倍。
二、聯系生活實際,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物理知識與生活之間存在密切的聯系,在開展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聯系實際生活,讓學生產生利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成就感,從而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學習。傳統物理課堂教學局限于物理教材,很少聯系實際生活中的例子,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無法對物理知識產生清晰的認識。聯系生活、結合實際的教學模式會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物理的樂趣,加強其印象,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探索精神。例如,教學初中九年級物理第十五章第三節《串聯和并聯》時,教師可以聯系家庭用電,在學習完教材內容后,向學生提出“家庭用電采用的是串聯還是并聯”的問題,讓學生分小組討論,總結原因,最后由教師從旁引導,指出家庭用電采用并聯的原因。通過這種形式的教學,學生不僅掌握了串聯和并聯的各自優勢及用途,也學會了將物理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培養了在生活中學習物理知識的習慣。
三、探索教學內容,創建趣味性課堂
初中物理涉及的大部分知識較為抽象,對于理解能力較差的學生來說學習難度較大,加上未做好理論知識與實踐的結合,使得這部分學生望而卻步。為了改善這一狀況,物理教師需要將抽象的物理知識形象化,通過視頻、動畫、PPT等方式開展課堂教學,更直觀地讓學生實際感受到一些物理現象,從而加深理解,提升物理課堂的教學效果。作為初中物理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挖掘教學內容,探索可以形象化、趣味化的教學點,借助互聯網搜索資源,做好備課工作。例如,在初中九年級物理第十四章第三節“能量的轉化和守恒”教學中,教師可以收集一些發電站以及常用交通工具的圖片或者視頻放給學生看,讓學生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分析能量的轉換情況。一方面,播放視頻的教學方式能夠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學生的參與感會大大提升;另一方面,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形象、具體、深刻地認識到能量的轉變情況。通過觀看視頻,學生學會了聯系實際去解決問題,在學習中不斷成長,這樣形象化、趣味化的學習方式自然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果。
四、改善教學方式,做到學以致用
將學會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能夠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物理知識的成就感,加深了對物理知識的印象。因此,物理教師應該重視物理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最為常見的教學方式就是聯系生活實際提出問題。例如,為什么大雪以后環衛工人要在地面上撒大量的鹽?為什么家庭用電要接地線?為什么家庭用電為并聯接入方式?這些結合實際生活的例子,能誘發學生思考,在思考、分析及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自然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積極地將學到的物理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實現學以致用的目的。“處處留心皆學問”,生活是最好的老師,學以致用是學習的最終目標。
五、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實現教育創新
新課改要求課堂教學中應鼓勵學生進行發散思維,暢所欲言。在傳統物理課堂教學中,學生出于對教師的畏懼心理,在課堂上不敢發表自己的見解,嚴重制約了物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針對這一情況,在新課改理念的影響下,物理教師應當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實現創新教育,在日常教學中鼓勵和支持學生積極參與,給學生的思維留有余地,讓學生在課堂上大膽地說、講、議、辯,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例如,在教學初中九年級物理第十七章第三節“電阻的測量”時,在學生對歐姆定律有了基本的認識后,部分學生仍會產生“如果只有電流表與一個已知電阻,或者只有電壓表和同一個已知電阻時,應該如何測定未知電阻”的疑問。針對這樣的疑問,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分析、解決,并鼓勵學生結合已學的測量電阻的知識,說清楚分析、理解的過程。把思維過程通過語言表達出來,這樣既有利于教師及時糾正學生思維過程中出現的錯誤,又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可謂一舉兩得。因此,物理教師一定要重視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的思維更廣泛、更靈活。
綜上所述,在新課改理念下,初中物理課堂教學重要的改革方向就是提高學生學習的趣味性及主動性。通過現代技術、循循善誘等手段,幫助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利用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來開展教學,教師則扮演引導者的角色,最終實現新課改下優化物理課堂教學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孫建軍.新課改下如何優化高中物理課堂教學[J].科技資訊,2014(12):154.
[2]葸克亮.新課改下高中物理課堂教學初探[C].2018年基礎教育發展研究高峰論壇文集(十三),2018.
[3]高岳東.新課改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效率[J].西部素質教育,2018(17):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