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鑫洲
摘要:金融對于實體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金融與實體經濟發展之間的相互關系,然后論述了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難點,在此基礎上探討了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策略。
關鍵詞:金融;實體經濟;難點;策略
實體經濟是我國國民經濟健康穩定發展以及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保障,因此發展實體經濟對于國家的富強以及人們的安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2016年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表示中國要著力發展實體經濟。金融在實體經濟發展中具有催化劑的作用,金融通過對社會資源進行優化配置,可以是實體經濟的發展提供助力。但是當前我國金融在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中依然存在一些問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金融支持作用的發揮。因此本文針對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中存在的難點,探討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相應對策,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一、金融與實體經濟發展的關系分析
(一)金融對于實體經濟的發展具有促進作用
對于現代中國經濟發展來說,金融已經滲透到我國經濟發展中的各個行業領域,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金融在我國經濟發展中起到了主導作用。我們日常經濟活動中所涉及的支付結算以及資源利用的均屬于金融的范疇。隨著金融體系的不斷成熟,其會優化社會金融資源配置,逐漸降低傳統經濟運行的成本,進而促進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在世界經濟發展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金融已經成為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對于我國來說,在改革開放之后我國金融得到了快速發展,目前在市場經濟發展中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其對于我國實體經濟發展的影響將無法取代。
(二)實體經濟是金融發展的基礎
為了更好理解經濟與金融之間的關系,首先應該明確貨幣在我國社會經濟活動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地位,金融不管處于任何發展階段,金融都是我國國民經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近些年正是由于我國實體經濟的快速發展,才為金融行業的發展帶來了契機,所以說實體經濟的發展是金融行業發展的風向標,金融行業發展過程中均需要依靠實體經濟來實現自身的調節和優化,因此金融的發展始終離不開實體經濟的支撐。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在金融的發展過程中,通常會出現金融過度發展,從而偏離實體經濟的情況。在社會經濟中金融偏離實體經濟的具體表現為存差不斷擴大,貨幣處于空轉狀態。這種現象是不合理的,容易導致實體經濟的畸形發展。
二、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難點分析
(一)我國金融市場發展尚不成熟
整體來說我國金融市場的發展仍然較為落后,主要體現在當前我國的資本市場結構依然表現為明顯的倒金字塔結構[1]。在資本市場中主板市場一支獨大,創業板市場以及中小板市場規模較小,而新三板市場以及區域性的交易所等目前仍然處于起步發展階段,此外我國的私募股權市場發展也存在很多問題和不足,有待于進一步完善。與之對應的是在我國實體經濟發展中中小微企業占據了絕大多數,實體經濟結構表現為明顯的正金字塔結構。由于中小微企業生產經營規模相對較小,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方式較為落后,信息披露不及時等,中小微企業在發展中難以從資本市場獲得資金支持。因此我國當前的資本市場結構與實體企業發展需求結構之間無法實現對接,也體現在了資本市場難以有效服務我國實體經濟的發展。
(二)金融與實體經濟發展相分離
但是如果金融經濟發展過快,明顯超過實體經濟的發展,對于投資者來說投資金融經濟的利潤遠遠大于投資實體經濟帶來的利潤,便會促使越來越多的資本持有人投資金融經濟,進而導致金融經濟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而實體經濟的發展越來越慢,形成惡性循環,嚴重影響了實體經濟的健康穩定發展[2]。隨著實體經濟與金融經濟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實體經濟與金融經濟之間的分離現象也就越來越明顯,具體表現為金融經濟體制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而實體經濟體制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小。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體制在國家市場經濟中所占的比重差異越來越大表明越來越多的社會資金開始參與到金融經濟的發展過程中,在這種情況下會導致市場資金的過度活躍以及經濟市場的空前繁榮,但是這是一種虛假的經濟繁榮現象。
三、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策略
(一)堅持實體經濟發展的基礎地位
我國經濟發展充分吸收了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在發展過程中的過度金融化的教訓,重充分借鑒了發達國家在經濟危機之后大力發展工業的經驗,在我國經濟發展中將工業作為我國實體經濟發展的核心動力,始終確保實體經濟發展的基礎地位。國家政府也多次強調在經濟發展中應該突出實體經濟發展的地位,并將實體經濟作為經濟發展重點作為我國當前社會發展的重要方針政策。但是整體來說實體經濟發展在我國仍然存在較大的困難,主要原因在于近些年我國實體企業債務杠桿率較高,企業利潤不斷下降,導致資金不斷逃離實體企業轉而投向利潤回報率更高的資本市場。實體經濟發展資本的出逃導致實體經濟技術創新難度不斷增加,而金融行業快速發展,我國經濟整體表現為脫實向虛的發展趨勢[3]。因此需要從國家層面來進行宏觀調控和引導,加強實體經濟的技術創新進而推動實體經濟的快速增長。
(二)優化完善我國金融市場
現階段我國的金融監管部門已經明確表示要建立多層次的資本市場,并且要不斷加大我國金融市場的創新發展力度。此外由于當前市場經濟發展格局的不斷變化,眾多實體企業為了更好順應時代的發展趨勢,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能夠形成核心競爭優勢,實現自身的發展,也在不斷進行商業模式以及發展模式的變革創新,實體企業的變革創新也將會對金融服務提出全新的要求。證券行業作為我國資本市場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對自身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功能定位重新進行審視,緊緊圍繞構建多層次的資本市場來不斷提高自身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能力。具體來說證券行業應該積極拓展社會資本進入實體經濟發展的渠道,并且在對社會資本進行引導的過程中為實體經濟的發展提供高品質綜合性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有效滿足實體企業發展對于金融服務的需求。在證券公司的業務發展以及風險控制方面,首先證券公司要積極幫助更多的優質企業實現主板市場上市,不斷提高直接融資在社會總融資規模中的比重;其次證券公司應該通過新三板市場、區域性交易所市場以及自身柜臺市場等為實體企業的發展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務。
(三)控制金融與實體經濟之間的分離
首先實施寬松的貨幣政策和信貸政策。為了積極鼓勵中小企業發展國家可以實施相對寬松的貨幣政策和信貸政策,幫助中小企業解決發展過程中的融資難以及融資貴的問題,緩解中小企業的資金壓力,通過中小企業的發展來有效帶動我國實體經濟的發展,有效避免中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由于資金不足而被一些大型金融企業所收購。其次積極推動實體經濟的發展。為了縮小實體經濟與金融經濟發展的差距,積極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國家應該采取有力措施來積極推動實體經濟的發展。一方面在網絡信息時代,技術的信息化和數字化水平不斷提高,國家應該在實體經濟發展中充分發揮這些先進技術的優勢,實現先進技術與實體經濟發展的有效結合,提高實體經濟發展速度。另一方面國家應該為實體經濟的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出臺相應的扶持政策,比如稅收減免以及貼息等,來有效刺激實體經濟的發展。再次促進金融經濟自由化。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縮小實體經濟與金融經濟之間的發展差距,并不意味著一定要打壓金融經濟的發展。金融經濟的高速發展從長遠角度分析雖然不利于我國經濟體制的穩定,但是在短期內對于經濟的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對金融經濟的發展應該一分為二的正確看待。在積極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同時也為金融經濟的發展提供一定的空間,通過金融經濟的自由化發展來促進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金融與我國實體經濟發展之間存在相互作用關系,金融對于實體經濟發展具有促進作用,而實體經濟是金融發展的基礎,因此金融對于促進我國實體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當前我國金融在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中存在一些難點,限制了金融作用的發揮。這就要求我國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充分認識到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難點,然后采取針對性的積極策略,更好發揮金融對于實體經濟發展的支持作用,實現我國經濟的健康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 譚軼方. 創新激勵機制促進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思考——以郴州地區為例[J]. 金融經濟, 2017(24):143-144.
[2] 樓齊良, 朱永紅, 寧濱, 等. 大力推進金融業更好支持實體經濟發展[J]. 中國經貿導刊, 2017(6):70-73.
[3] 周琪. 利益相關者視角下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對策研究[J]. 江蘇商論, 2017(9):416-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