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媚
摘要:傳統教育模式下應試教育理念在高校教育階段讓很多孩子成了追逐分數的“考試工具”,而這樣的模式嚴重阻礙了當代青少年在德、智、體、美、勞全方面發展的教育要求。流行音樂以其輕松、易學的特點大受廣大中小學生的喜愛,正確將流行音樂融入中小學音樂教學課堂是順應時代發展的需求,更有助于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激情,促進學生對審美情趣的培養。本文從流行音樂的特征以及對中小學音樂教育的影響談起,分析了當前音樂教育主要存在的問題并對這些問題加以剖析,尋找出相應的解決途徑,旨在為正確引導流行音樂融入中小學音樂教育,使其對青少年品德、智能、情感、審美等起到正面的教育作用。
關鍵詞:流行音樂? ?中小學生? ?音樂教育
中圖分類號:J60-05?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20)03-0120-02
隨著教育課程改革與素質教育的不斷推廣,在此時期突顯了中小學音樂教育對青少年文化藝術修養的培養作用,而流行音樂作為深受人民大眾所喜愛。流行音樂的流行廣泛性與群眾娛樂性以及貼近生活富有情趣化的直接特點,讓中小學生在演唱的時候能夠突出音樂的“自我感受”,其隨性、自由的風格也是比較符合中小學生愛玩鬧、可塑形強的年齡特征,把流行音樂中的積極向上的方面加以正確引導,使之融入中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為迎合青少年愛好,發展個人興趣愛好,做出更大的教育貢獻。
一、流行音樂的特征以及對中小學音樂教育的影響
流行音樂不似古典音樂一般具有邏輯性,也不似搖滾音樂那般具有節奏感,它在整體音樂情感發展方面頗具現代感與通俗性,比較貼近生活且感性認知性較強,正因為此流行音樂逐漸成為當下最具時代感的且擁有較多欣賞者的音樂表現形式之一,它在音樂創新性方面有著其他音樂所不具備的優勢,在題材創作、曲風表現上也有著風格迥異的特色,或自由、或優美、或舒緩、或動感,形式的多樣性與曲調的輕松明快讓很多人產生了視聽感受上不一樣的情愫。而中小學生對于這種多元化的流行音樂則更是青睞,歌詞朗朗上口,音樂引領潮流,最重要的是流行音樂的掌握不需要過多或專業的音樂基礎知識,它更注重的是一種情緒的表達與展現,因此在中小學生當中極易迅速傳播。[1]在早期的中小學音樂教育當中,很多音樂教師認為流行音樂屬于靡靡之音,對青少年的音樂素養培養是沒有什么好處的,但其實這種觀念隨著時代的變遷早已不復存在,青少年音樂教育應該是適當接觸各類型的音樂文化,從而達到豐富他們精神世界的目的。流行音樂有迅速流行占領潮流的優勢就必然有著它的可取之處,不可全面否定,只是需要在進行音樂教育的時候能夠“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把流行音樂當中好的、積極向上的一面拿來,一分為二的進行分析教育,讓當代青少年能夠從流行音樂當中感受到不同的、全新的音樂氣息,正確引導他們從中獲取音樂素材,會欣賞、會傾聽、會展現,這才是中小學音樂教育的重中之重。
二、中小學音樂教育現狀
應試教育模式之下,過于追求基礎課程成績往往把音樂教育淪為教育組成當中可有可無的一部分,無論是從日常教學或是學科考核都顯現出對音樂教育重視程度極度缺乏的現狀,從師資、設施配置或是教學內容等各方面都有著不同程度的不足之處,具體表現為以下幾點:
(一)對音樂教育缺乏重視度
中小學音樂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在義務教育階段很多學校普遍沒有重視音樂教育,畢竟在我國傳統的教育理念當中是有主課、副課之分,無論是從學校、家長以及學生自身來看,他們會自覺地把語、數、英等基礎性學科劃分到主課區域,而音樂、體育及美術之類的興趣課程自然就會有淪落為差別待遇其中的一員。平時上課不受重視,期末考試走過場,尤其是在課業緊張的情況之下,音樂課程往往被其實課程占用,這些都足以說明現階段在中小學教育當中對音樂教育的重視度嚴重缺乏。
(二)中小學音樂教學資源不均衡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與進步,很多農村或偏遠地區的中小學也開始注重提升學生全面素質教育的理念,學校的教學設施與樂器配備也有了良好的改善,但從地域科學文化以及經濟發展不平衡的角度來看,地區之間的差距仍然很大,發達地區與非發達地區之間的教育資源差距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平衡的,從中小學音樂教育現狀來看,地區差異是造成音樂教學資源不均衡的關鍵。
(三)專業課教師師資力量薄弱
正因為社會、學校以及家長的傳統教育觀念而形成了音樂教育的重視程度不足,讓很多中小學在音樂專業課教師配備上較為匱乏,師資力量薄弱的前提下學校培養力度欠缺,薪資待遇低下以及獎酬機制不完善留不住專業人才,學校也很少組織相應的專業課知識培訓,致使中小學音樂教師的整體素質不是很高,與其他基礎性學科教師相比差距甚大。[2]
(四)音樂教育內容及方法單一
中小學音樂教育并非以專業化聲樂教育為主,而是為了向青少年兒童普及基礎的樂理知識與初級的音樂技巧,在教學方面雖然說不必有過于深奧的講解,但在內容與方法上應當采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多種教學手段并用才能夠體現出音樂教學的多樣化,但目前很多中小學音樂教學對教學方式上沒有更多的創新模式,難免會出現課堂內容過于枯燥,不容易讓中小學生產生入情入境的學習狀態。
三、中小學音樂教學中科學利用流行音樂的措施
流行音樂要在中小學音樂教育當中科學利用,除了要注重教學模式與創新教學手段之外,還應當對流行音樂當中內容進行適當的遴選,使之更符合中小學生年齡與心理特征,做好課堂教學與課外流行音樂特長培養方面的有效銜接,進一步促進學生在音樂學習的基礎上培養個人特長愛好。
(一)要注重培養音樂教師的素質
中小學音樂教師作為課堂教學活動的引領者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所以更應當注重培養中小學音樂教師的素質。在素質培訓過程中應當從哪些方面著手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進行:首先,提高自身對音樂教育的使命感。大家都知道藝術的生命在于情感,缺少了情感的音樂教學是空洞無味的,至少是無法達到教育的根本目的的;其次,需要合理的提高音樂教師教學知識理論結構,讓教師能夠具備綜合素質,借以幫助教師在教學活動開展中能給學生帶來更多的知識信息,更高的學習理念。
(二)做好課內音樂教學與流行音樂的銜接
針對物質文化發展及人們精神世界的不斷豐富的現狀,商業化模式下大量流行音樂資源沖擊著校園音樂教學,很多中小學生通過網絡、媒體、手機等現代化通訊方式接觸到流行音樂資源,完全制止不是解決之道,只有做好課內音樂教學與流行音樂的銜接,使之流行因素體現于課堂之上,通過相應的手段來提升學生的音樂審美情趣,結合當下流行音樂的積極向上的、經典的、耳熟能詳的曲目,引入課堂結合音樂教學,促進學生領悟、感知、分辨音樂的美丑,從而增進學生的音樂學習熱情。
(三)在中小學音樂教學中引入更多積極向上的流行音樂元素
流行音樂具有鮮明的時代感,加之當下網絡時代信息資訊發達,流行音樂自身能夠廣為傳頌其根本還是因為其自身的藝術魅力。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在立足于教材本身的同時,選擇和教材主題相匹配的流行音樂元素,將它們融入到課堂教學中,通過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傾聽的過程中正確把握音樂節奏和內容。
(四)強化實踐提高教學效率
那種固執認為流行音樂一定會對中小學生產生不良影響的錯誤觀點,應當隨著音樂教育的不斷革新而進行改觀。我們的音樂教師要積極培養中小學生的鑒賞能力,多去選取一些積極向上的優秀曲目來豐富我們的課堂內容,與此同時,要在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理論教學中不斷強化實踐教學,以此來提高課堂教學的高效能。
四、結語
任何事物都有著其發展結果的雙面性,但只要通過一定的有效途徑就可以將雙面性中負面因素降低或轉化,正如讓流行音樂融入中小學音樂教育雖然同樣利弊共存,可針對中小學生的心理與生理特點決定了他們對流行音樂的喜愛程度必定高于其他音樂表現形式,作為音樂教育者應當順勢迎合這種愛好的趨勢,把流行音樂當中的精華部分加以整合,使之走進課堂,通過多種多樣的教學途徑以及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加以展現,讓青少年從課堂中學習更多音樂之美,正確引導他們看待流行趨勢,因材施教的同時挖掘青少年對音樂方面的天賦及潛能,使之在提升音樂學習熱情的同時達到教育教學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趙久峰.基于流行音樂的中小學音樂教育策略分析[J].青年與社會,2014,(10).
[2]王婷.中小學音樂教育現狀評析[J].中國教育學刊,2012,(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