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鈺婷
摘要:民族民間舞蹈是具有中國民族特色舞蹈,在每個舞姿里都深刻的代表著中國民族特色歷史文化,在民間舞教學中,嘗試通過舞姿的形式與動作和內容情感表演出形體與思想的結合,襯托出中國文化的底蘊,因此在民間舞蹈教學中要準確把握提升民族文化內涵,在新改革中情感的代入則是目前民族舞蹈所大力提倡的教學思想,情感與技能是新教學中不可缺失的一項,學生利用舞蹈跳出舞姿的歸屬感。
關鍵詞:民族民間舞? ?教學改革? ?學生創造力
中圖分類號:J70-05?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20)03-0132-02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則民族昌盛的國家,中華民族是具有文明、勤勞、富有創作精神的偉大民族。民族民間舞蹈是歷史悠久的民間舞蹈,具有淳樸熱情的民族氣息,因此我國更應該注重民族民間舞的教學,采取有效的措施發揚民族舞蹈的傳統精神。指導學生要用自己獨立的眼光去對待舞蹈,領悟到舞蹈在我國民間舞教學中不能缺少的一部分,目前民族民間舞缺乏內涵,舞姿模式都比較形式化,沒有意境。缺乏了實質性精神,針對此論述問題,作出相應的解決辦法,總結民族民間舞在現實生活中存在的意義及研究。發揚民族的精神傳統加快對民族舞的改革,提升對學生創作的培養。
一、目前民族民間舞存在的問題
學生過于追求新社會潮流,缺乏對民族舞精神的深意的傳遞,民族舞是代表著中國特色特點的特征,具有鮮明的民族氣息和真諦。現在的舞蹈過于精細于動作和形體上,并沒有注重傳授給學生精神和思想上的概念,導致了學生對舞蹈沒有感情引起了對舞蹈的枯燥感,提升不起興趣和創作能力。
教師教學方式比較枯燥守舊,導致學生沒有積極性和應付現象,如果想盡快的使民族舞發揚光大,必須要在意教學的教育環境,促使學生可以更好的進入角色感受到民族民間舞的特色氣息,現在的民族舞依舊是利用傳統模式,學生只是學習動作,沒有辦法領悟民族民間舞的實質性意義,也大大降低了學生對民族民間舞的熱情和興趣。民間民族舞依然屬于傳統舞蹈教學的單一性,大部分的舞蹈都是處于教材上的班門弄斧,導致民間民族舞的專業性不能更好的展示出來,教師教學觀念也比較落后,對于學生學習舞蹈就像一個復制工具,只是追求舞蹈的正確性,而沒有靈魂精神層次,這些問題導致了舞蹈教學理念的缺乏。使民間民族舞成為改革的重大問題。
二、培養學生在民族民間舞中的創作思維能力
對中國民族民間舞探究中發現,民族民間舞主要是對肢體形態釋放過于細化,在現有的民族民間舞原有的基礎上融入民族特色文化傳統,民族民間舞的編排應該要有創新特點,在創作的過程中體現舞蹈文化創作出民族民間舞本質該有的價值,民族民間舞不光需要它本質的創作性,還需要一定的活躍性,在對課程組織范圍內,其目的是希望教師做為領導者來對教學的構建的傳統化程序,導致課程單一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興趣起到一定的負作用。在課堂上教師應該讓學生成為主體,教師需要在對學生肢體動作的細化,還要在舞蹈的創作上讓學生即興發揮民族民間舞的創作上,因此來實現學生的創作能力和思維能力。
民族民間舞的本質特點是具有一定的創作精神,如果民族民間舞想要更好的發揚光大,就應該引導學生在思維上做為開發,讓學生在對民族民間舞的學習中,將自己的感情思維與舞蹈融入一體,因此,更好地將自己帶到舞蹈的創作世界中,彰顯民族民間舞的本質精神。舞姿是舞蹈的構造起到重要作用,它擁有著中國文化傳統精神重要傳遞,因此,要客觀全面的改變目前對舞蹈的誤解,舞蹈不只是作為表演,而更應該是多樣化,從思想上教育學生合理的利用舞蹈。在培養學生上,不光因為就業實現價值,還要在精神要對舞蹈擁有真正的喜愛,重點培養那些對舞蹈有天賦喜愛的學生,引導那些具有天賦的學生對舞蹈深入的探究。在學生不斷的自我創新、自我探究的過程中使自己在發展過程中有更多的空間。
三、完善教學方法及教材
民族民間舞是具有長久而多樣化的歷史特色。同時,也會讓學生覺得像應試教育一樣枯燥乏味,導致學生不會專心聽講,而教師就應通過各種辦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作,學生對舞蹈有了興趣就會自我主動去探索、嘗試,這樣很好的激發了他們,在民間民族舞都是來源于歷史大自然以及身邊的生活,老師可通過一些比較鮮明有趣的動作,在教學中把這些具有舞姿深意的故事講述給學生聽,學生通過故事背景來領悟民族舞的精神,更方便的融入一體,如果不懂舞蹈舞姿的深意就如同背誦課文一樣沒有任何的感情色彩,那么學生也會覺得沒什么意義,很快的對舞蹈失去信心,如果舞蹈失去了它本質意義就沒有了存在的價值,舞蹈是代入在舞者的精神情感上一個特殊舞姿,在不同的民族中都代表著不一樣的民族風情,教師在課堂上可以針對性對學生指導,引導學生有自我分析自我創作能力達到和舞蹈擁有一體的成果。在教師選擇教材的時候,要選擇正確的合理的教材是目前對于舞蹈最重要的,因學生在課堂中通過教學提供的教材各不相同,導致學生處于迷茫狀態,而在每個老師教學不同也會這些因素導致學生在學習上成為了問題,因此,學校應該更好尋找一些對舞姿熟練的教授來給學校老師傳授編排,以便更好的指導學生。民族民間舞教材是一項必須解決地域特色和少數民族舞風情上的舞蹈,民族民間舞是具有原生態的舞蹈,教學上更應該在科學應用民族民間舞原生態的個人情感的宣泄。具有合理的教材才能更好的要求民族民間舞的提煉和創作,表達出各個民族的特點和精神,改革的教材要充分的體現出民族民間舞的優勢特點的教材。
民族民間舞的民間現象,是民族舞蹈的主要文化,通過對民族舞文化的了解,將我國各個不同民族風情通過數字平臺呈現給學生,現在是一個信息化社會,學生通過影視視屏能更有效的了解清楚民族民間舞的人文風情和文化,很好的激發了學生對學習的興趣與對舞蹈的認知,學生通過影像資料的對比來合理的檢驗的自己的不足。學習舞蹈就要對民族民間舞的歷史文化背景做深入探索,通過利用數字平臺來講解歷史文化的教學方法,指引學生通過所領悟到的民族舞蹈做成一套屬于自己的民族特色,只有學生真正理解了民族民間舞的精髓,才能更好的發揮出舞姿的特色,比如,蒙古族是北方的游牧族,主要以狩獵畜牧為生,蒙古族的形成主要以豪邁、舒展等特點,在蒙古舞中的筷子舞主要是由男性表演,由右手握筷,不同的擊打自己的腿手和肩部位,具有一種特殊的風韻,筷子舞雖動作簡單但通過技巧取悅人,學生在通過對蒙古族的歷史背景的了解在對舞蹈舞姿代表意義更好的掌握舞蹈的精髓。而藏族舞主要是以身姿穩重,手臂自然擺動,重心微微向前傾,觀察上看腳位都是八字位的特點;新疆舞是要是以移頸,鼓掌彈指昂首,立腰的整體動作特點,主要以男女合舞作為表演,是新疆舞的主要特色,女性舞姿優美舒展,男子舞姿高大威猛,體現成新疆舞的活潑和舞步的靈巧,身體各個部位都有極其豐富的物資。在不同地域的影響和文化背景的影響,民族民間舞有著它獨特的風格,學生對民間民族舞的滲透,能更好的提升對舞姿美觀上和精神上的錘煉。民族舞來源于社會來源于民族,學生可通過調研實地考察去感受民族舞蹈的特色,老師帶領學生通過寒暑假的時期到各個民族去探索民族文化的精髓,通過感同身受來實踐發展目標,學生通過學習了解來對民族舞蹈的見識,挖掘信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以便完善學生對舞蹈創作。提升學生對民族民間舞的認知和眼界。
四、結語
學生對民族舞的了解可以更好地提升舞姿的精髓和創新,創新是學生在教育教學的重要思想,有創新才有前進的力度,教學教材合理的選擇上有效的輔助學生的自主能力,提升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通過實踐調研提升學生的興趣,重點培養具有天賦的學生,成為發揚中國民族特色的旗幟。我國少數民族存在的價值是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民間舞的品種具有上千萬種,通過研究探索的基礎,形成了現有的民族舞蹈,因此在教學模式上更應該需要的是突破性的創新,舞蹈是一項用動作來表達民族感情和個人感情的交互,因此為了在思想上具有創造力,院校更應該創新教學理念和完善教學方法和教材。發揚我國上下五千年民族民間舞的傳統精神。
參考文獻:
[1]葉凌飛.論民族民間舞教學改革與學生創造力的培養[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11,(02).
[2]陸喆.淺談高校民族民間舞蹈的教學改革與實踐[J].藝術評鑒,2017,(02).
[3]肖艷華.舞蹈教學改革與學生綜合素質培養[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3,(04).
[4]李菁.論民族民間舞課堂中培養學生想象力的重要性[J].中國校外教育,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