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 鞏妮
摘要:本文以陜西國際商貿學院為研究對象,通過調查問卷和訪談的形式,分析大學生群體的健康狀況和高校的健康教育發展狀況。研究發現大學生的健康意識、健康信息素養有待提高,高校的健康教育課程體系有待優化。一方面,應做好基本醫療知識、急救知識的普及,另一方面,應提高學生健康信息的搜索、辨別能力,方便大學生健康信息搜尋。
關鍵詞:大學生;健康狀況;健康教育
1 問題的提出
2018年,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開齊開足體育課,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 錘煉意志”。各大高校對大學生健康問題也是十分重視的,基本都開設了相關課程。但課程體系能否滿足大學生的健康需求?大學生是否有健康意識?這些都是需要我們進一步去研究和探索的。國內外關于“健康”主題的研究較多[1],但對于大學生群體的研究相對不足[2]。本文以陜西國際商貿學院為例,通過調查問卷、訪談等形式,了解大學生身心健康狀況以及高校大學生健康課程開設等情況,促進二者之間形成互相促進的良好機制,能夠為高等院校健康課程體系的構建提供建設性意見,能夠為提高大學生的健康意識和健康信息素養提高參考。
2 大學生健康狀況分析
2.1 大學生生活習慣分析
調查問卷分析發現,大多數大學生的飲食、作息等并不規律。在飲食方面,呈現出一日三餐隨意的特點。有時一天會吃好幾頓,晚上會吃夜宵或是泡面等。有時,一天只吃一頓飯或以零食、水果等代餐,且超過50%的學生表示沒時間吃早飯,究其原因,一方面,大多數學生熬夜賴床或起床遲,來不及吃早飯;另一方面,有24.6%的學生表示沒有吃早飯的習慣。
在作息方面,呈現出“晚睡晚起”的特點。雖學校明文規定晚上10點斷電就寢,但超過80%的學生仍會躺在被窩里玩手機或是與舍友聊天,睡覺時間基本都在12點以后,甚至有24.6%的學生2點以后才睡覺。睡得晚導致早上起不來,會出現沒時間吃早飯、遲到、曠課、課上睡覺等多種惡性循環現象。大學生平均睡眠時間為4-6小時,熬夜原因存在年級差異,低年級學生熬夜的首要原因是玩手機、打游戲等,高年級的學生主要是由于學習、兼職工作等方面的影響。而且,年級越高,睡眠質量越差。這主要是因為高年級的學生面臨畢業、找工作、步入社會等事宜,會出現焦慮、惶恐等現象,影響睡眠質量。
除此之外,大學生還有酗酒(32.3%)、抽煙(42.6%)等不良習慣。且多數學生并不重視身體鍛煉,僅有23.4%的同學會一周鍛煉兩三次。可見,大學生群體生活習慣并不健康,有待進一步加強和優化。
2.2 大學生基本醫學知識掌握情況
通過分析發現,非醫學類大學生相對缺乏基本的醫學常識。69.1%的學生不能十分準確地指出肝、腎、胃、肺脾等主要器官的位置,對于“青春痘”、“月經”等常見的大學生生理現象,大多數大學生能正確對待,但對于乙肝等傳染性疾病,還有不少學生不了解其主要傳播途徑。對于一些常見的急救知識,比如扭傷關節、煤氣中毒和摔斷腿等,喜憂參半,51.2%的學生知道該如何處理,但仍有48.8%的學生表示不大清楚。可見,大學生對基本的健康知識還是缺乏的,有待進一步提高。
2.3 大學生健康意識分析
通過調查問卷和訪談的形式,發現幾乎所有學生都缺乏健康意識。68.7%的學生表示一般不會主動去例行體檢,只有身體不舒服的時候才去醫院,甚至有23.6%的學生在不舒服時也不會選擇去醫院,會等待自己好轉,或是自己去藥店買點藥。而且,有近一半的學生認為開設有關健康課程與否并沒有很重要。大部分學生認為自己身體狀況良好,現在考慮健康問題為時過早。可見,大學生群體基本處于18-24歲年齡段,健康意識并不是很強烈,有待進一步加強和提高。
3 高校健康教育現狀分析
3.1 高校健康課程開設情況
根據學校人才培養方案,所有學生都會在大一期間學習《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該課程共有32課時。主要課程內容有心理健康基礎知識、大學生的自我意識與培養、人格發展與心理健康、情緒管理、人際交往及戀愛心理、壓力管理與挫折應對、生命教育與心理危機應對等。可見,學校關于健康課程的設置主要偏向于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忽略了大學生身體健康教育,缺乏常見疾病、突發情況、急救知識等基本醫學知識的傳授,大學生表示獲取相關健康信息基本都是通過網絡途徑獲取(86.3%)的,然而學校也并沒開設過有關信息檢索課程,網絡上的信息錯綜復雜,大學生很難辨識和判斷信息的真偽。所以,我們需要進一步優化健康課程,匹配專業教師,或是邀請行業專家,對學生進行全面的健康教育,而不只是局限于心理健康教育。
3.2 高校健康主題活動開展情況
健康活動的開展形式多樣,有系列講座、心理健康月活動、心理健康活動比賽等。活動開展的受眾較小,一般是輔導員、個別學生參加,學生整體參與度和體驗度較低。同時,可發現各類活動主要偏于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忽略了大學生的身體健康教育,應不定期開展諸如基本醫學知識競賽、急救情景大賽等身體健康教育活動,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醫學常識,獲得基本的急救本領。
4 結論
通過上述分析可發現,現如今大學生健康狀況及高校健康教育的基本現狀就是大學生自身健康意識不強、高校大學生健康教育體系不完善。在今后,作為高校,我們要在注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上,加強大學生的身體健康教育,要不斷普及常見的醫學知識和急救常識,提高學生的健康意識。同時,也應開設相關檢索課程,提高大學生的信息檢索能力,提高大學生的健康信息素養,讓大學生既擁有健康的靈魂,也擁有健康的體魄。
參考文獻
[1] 孫凌云. 鄭州高校大學生健康素養狀況及健康教育需求分析[J].中國學校衛生,2015(5):139-142.
[2]王麒麟, 馬冬梅, 程暉. 大學生身心健康教育問題調查分析研究[J]. 貴州體育科技,2019(1).
作者簡介
李紅,女,漢族,1989年11月,陜西安康,陜西國際商貿學院,研究方向:經濟運行,碩士研究生,講師
鞏妮,女,漢族,1989年10月,陜西咸陽,陜西國際商貿學院,研究方向:健康文化,碩士研究生,講師
基金項目
陜西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陜西省健康文化研究中心課題:《基于移動終端的大學生健康信息搜尋行為研究》(JKWH2019-Q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