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琳琳
摘要:現代漢語長期脫離小學語文教育的實際教學,難以提高學生興趣。筆者從語用實際出發,提出改革教學內容、教學形式和教學手段,合理調整教學內容,構建新型教學模式,利用多媒體平臺進行知識傳播,通過動畫、微課等形式增加學科趣味性和實用性,力求培養高素質人才,勝任小學語文教學工作。
關鍵詞:小學教育專業;現代漢語;教學改革;趣味教學;有效教學
我國已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速推進現代化建設的新的歷史階段。小學語文教學做作為我國基礎的母語教學,肩負著語言文化傳承的重要責任,對維系語言發展具有不可磨滅的作用。漢語是世界上最悠久、發展水平最高的語言之一,在國內國外占有重要地位。隨著現代化建設不斷推進,現代漢語與小學語文教育的關系日益密切。但現代漢語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些不可規避的問題導致學科與實際小學語文實際教學脫軌。基于此,筆者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幾個方面進行分析論證,改革教學理念,豐富教學手段,使現代漢語教學符合語用實際,以增強課堂趣味性、實用性和有效性,培養高素質人才。
一、根據語用實際,改良教學內容
小學教育專業(文史類)重點在于培養未來的小學語文教師,而現代漢語對于小學語文的基礎教學起著重要的鋪墊作用。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了解現代漢語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訓練及應用尤為重要。根據語用實際,修改良教學內容,實現“統籌整體,抓住重點”需要立足于實際教學,一改傳統教學內容冗雜且沒有重點的現狀,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細化重點,夯實基礎
①拼音是漢語學習的基礎,小學生學習拼音的時間在6周左右,但對語拼音的應用卻是長達一生的時間。從這個角度看,如何合理、有效地進行拼音教學,使學生理解漢字、識記漢字尤為重要。因此,在現代漢語的教學中,教師應該把拼音學習作為重點,細化拼音的筆畫和結構,并使學生明白整體認讀的好處,加強讀、寫、聽的訓練,夯實基礎。②在拼音學習的基礎上,語匯開始出現。作為語言的建筑材料,語匯是構成語言的要素之一。簡單來說,學生掌握的語匯越豐富,駕馭語言的能力也就越強,也就越容易精確的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現行漢字非常多,字音、字形相近的更是不盡其數,這對于啟蒙階段的小學生來說造成了很多困擾。因此,如何引導小學生有效識字,是對小學語文教師的素養的重要考驗。在學習現代漢語語匯這一單元時,老師應從字詞的來源、意義出發,深入解剖,而不僅僅是停留在讀和寫。同時,說明造字法的含義和意義,了解象形字、獨體字的來源也為語匯的學習奠定基石。總之,這一模塊的教學應該注重由繁入簡,使復雜的字詞能夠簡單的呈獻給學生。③隨著字詞的不斷積累,小學生會逐漸接觸修辭手法。從官方定義上來說,修辭是指在語用中,為達到最佳語用效果而對言語形式的選擇和調整。簡而言之,修辭是指人們運用一些手法,使一般的句子變得鮮明妥帖、得體適宜,以達到理想的表達效果。
2.建設以普通話為主,漢語方言為輔的教學構架。
現代漢語的教學過于偏重普通話的內容,而很少涉及到漢語方言。從定義上看,廣義的現代漢語包括現代漢民族共同語和現代漢語方言。很多現代漢語老師在教學時,只片面注重普通話的應用,而忽略漢語方言。這與事實上恰恰相反,每個地區都有方言,方言的濃厚程度也不盡相同,只有真正了解各地區方言的發音特點,才能更加全面的了解現代漢語。在實際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受地域方言的影響,小學生的發音可能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語音缺陷、語調偏誤等問題,這要求小學語文老師學會引導學生正確發音,從而為學生的語言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二、革新教學方法,促進趣味教學
1.提倡語言教學,踐行發現式教學和聯想式教學。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于知識的渴求程度越來越高。基于此,語言教學日益興盛。教學活動最初形成之時,主要有文字教學、語言教學等主要教學方法。其中文字教學最初是依據講義而產生的教學形式,并長期存在于各地的教學。新課程改革的推進,現代漢語這門課程的教學形式應該由文字教學逐步轉向語言教學。名詞定義本身是沒有任何理解意義的,它就像古時書籍長期封存“保護”一樣,即便內容再精辟入里,無人閱讀也沒有任何的價值。只有轉換為語言并被人們理解時,才能發揮真正的作用。現代漢語目前的教學方法缺乏創新意識,沒有使課堂“活”起來,以致很多小學教育專業的學生到小學實習時適應很慢,對課堂語言的把握我也不夠到位。其次,現代漢語在教學時普遍存在這樣一種情況:老師在講臺上講得非常辛苦,學生在座位上卻是自娛自樂。這樣一種教學情景不禁讓我們反思,是老師的知識不夠淵博嗎?是學生聽不懂老師的話嗎?顯然,這些都不是。眾所周知,小學語文課堂中師生互動是十分關鍵的。對于啟蒙階段的孩子,很多知識、道理都需要老師一點一點做指導,如何正確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將直接影響他們的人生觀的形成。因此,在現代漢語教學中,應踐行發現式教學和聯想式教學。顧名思義,這兩種方法是指在教學中主張學生發揮主體作用,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自主學習,充分發揮想象。在這種教學方式下,學生暢所欲言,不必顧及對與錯,以探究的心態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同時,學生通過《現代漢語》這門課,學會了如何增進師生、生生之間的關系,使每一位小學生都能夠真正走進課堂、享受課堂。
2.根據教學要求,老師和學生變換角色。
《現代漢語》一書中部分內容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講解存在一定難度。如修辭這一單元,要求老師的講解既要嚴謹,也要詼諧有趣,使小學生容易理解。學生在聽現代漢語時,感受不到教學的難度,也就很難引起學生的重視。越是難以理解的模塊,就越容易讓學生感受到壓力,以“變換角色”的方法進行知識講解是十分有必要的,這會讓學生的壓力轉換為動力,思考如何在未來的教學中傳播知識。同時,現代漢語老師應聯系語用實際,使學生學會以合適的語言進行教學 ,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對概念的識記。通過變換角色,激發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三、優化教學手段,實現有效教學
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優化教學手段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方法之一。多媒體教學是一種新型的教學形式,它以直觀、生動、形象、容量大見長。現代多媒體技術,可以彌補傳統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使用多媒體課件,可以更加直觀生動地將教學素材制作成軟件。通過多媒體計算機、電腦投影儀和大屏幕等展示出來,這對改革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產生了重要影響。同時,這種模式突破了傳統的“黑板+粉筆”的局限,使學生享受在圖文聲情并茂的課堂情景中,從而使枯燥無味的講解生動化、趣味化。以拼音教學為例,在大屏幕上演示口腔內舌位變化的動畫,可讓學生形象直觀地了解發音的動程,進而進行正確發音。
利用互聯網,可以及時把握學科的前沿知識,吸收現代漢語網絡課程軟件的精華并應用于課堂,并精選重點進行合作。例如,微課堂憑借“小”“時”“新”特點活躍在網絡平臺。在這個“互聯網﹢”的新時代,網絡正發揮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合理把現代科學技術應用到小學語文的課堂上,使小學生真正享受課堂帶來的樂趣,是教學改革的重要途徑,也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參考文獻:
[1] 汪國勝.關于現代漢語教學的幾點思考 [J] . 華中師范大學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
[2] 張明仙.小學教育專業現代漢語教學改革思考 [J] .曲靖師范學院學報,2003,.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 [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