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剛
摘? 要:“計算機應用基礎”是中職學生必修的公共基礎課程,傳統的課程教學模式影響下,專業教學中存在“重知識技能灌輸、輕過程方法探究”、教學空間封閉、學生主體性不突出等一系列問題,阻礙著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提升,對學生的職業素養培養不利。翻轉課堂作為新型教學模式,為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提供了全新思路,本研究嘗試分析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現狀以及翻轉課堂教學策略,旨在為中職學生的職業素養培養提供助力。
關鍵詞:翻轉課堂? 中職? 計算機應用基礎? 教學策略
Abstract: "Computer Application Basis" is a compulsory public basic course for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traditional curriculum teaching mode, there are a series of problems in professional teaching, such as "emphasizing knowledge and skills infusion, ignoring process method exploration", closed teaching space, and students' subjectivity is not prominent, which hinders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computer application ability and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professional quality. As a new teaching mode, flipped classroom provides a new idea for the teaching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foundation course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This study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basic course teaching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and the teaching strategies of flipped classroom, aiming to provide assistance for Vocational Students' professional quality cultivation.
Key Words: Flipped classroom;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Computer application basis; Teaching strategy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目標集中在培養學生基本的計算機應用能力上,進一步發展學生的信息素養,結合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要求,提高其在實際工作中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在課程指導中,還要關注學生獨立探究、合作學習的能力與態度發展,這也是學生職業素養的關鍵組成部分。但目前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現狀不容樂觀,學科教育理念滯后、教學方法單一,制約了教學質量提升,這對中職學生來說限制了他們的職業能力發展空間,因此當前我們迫切的教學工作任務就是組織課程教學模式改革與創新。
1? 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現狀
1.1 重知識技能灌輸,輕過程方法探究
“計算機應用基礎”是中職教學的公共課程,課程教學對知識技能教學更為重視,“理論知識考試成績+上機考試成績”是教學評價的唯一方式,因此課程指導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不會嘗試轉變教學模式,依然把知識、技能教學作為唯一的教學目標,更談不上探究相關的過程方法。因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生成性學習機會,導致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養成的教學目標缺位,盡管學生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巧掌握較好,但是思維能力、遷移能力以及崗位工作能力培養效果并不理想。
1.2 多課堂傳授,少課余延伸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實踐性特點突出,因此在教學指導中應該體現課程的開放性特點,結合中職學生面臨的職業崗位工作需求,組織實踐性教學活動。但是當前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還是局限于教室、機房,“教師主講、示范,學生聽講和操作練習”主導,這種閉塞的教學環境和單一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的知識技能與崗位需求之間存在脫節的問題,學生接觸的課程知識更新速度慢。同時,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合作探究、創新學習能力發展也缺乏空間。
1.3 多共性教學,缺個性學習
隨著職業教育改革深化發展,中職教育開始呈現新的面貌,生源素質也有所提升。但是整體上來看,生源質量還不理想,且學生素質水平差距比較大,就計算機素養來說,學生由于家庭背景、興趣愛好等因素影響,計算機知識水平與操作能力也存在差異,尤其是生源地不同,學生的教育經歷、教育條件也有不同,甚至部分學生鮮少接觸計算機。但是顯然當前的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無論是在課程建設還是在教學指導過程中,我們都缺乏對生源差異性的考量,教學規劃整齊劃一,出現部分學生 “吃不飽”、部分學生“吃不了”的問題,嚴重影響學科教學目標落實。
2? 翻轉課堂在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的實施策略
2.1 關注教材重組與教學規劃
翻轉課堂構建過程中,和傳統課堂比較來說,在教學結構、教學空間、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法等方面都需要調整與改進,只有這樣才能夠滿足新教學模式的需求。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中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空間比較大,但也不是所有的內容都適合構建翻轉課堂,因此教師應該有計劃和有目的地選擇,依照新課改要求不斷改進教學規劃。盡管在職業教育改革背景下,“計算機應用基礎”的教學課時減少了,但其實教學內容并沒有減少,這使得教學任務更加繁重,教師需要合理規劃教學,精心設計教學方案,對教材進行整合和重組,使教學內容逐漸模塊化。每個項目可以建設三個模塊——基礎內容、提高內容、拓展內容,如PowerPoint 的知識教學中,我們就可以這樣規劃教學內容:
基礎教學:(1)PowerPoint 相關的概念知識;(2)編輯操作演示文稿;(3)美化幻燈片,包括字體、顏色以及背景的設置;(4)演示文稿對象的編輯處理,比如插入藝術字、媒體剪輯、插人圖形等;(5)放映設置的基本操作,包括設置超鏈接、動作按鈕、幻燈片切換方式等。
提高教學:(1)能夠正確使用模板、主題、色彩;(2)自主應用模版、母版、版式;(3)綜合應用藝術字、音頻和視頻素材,創作演示文稿;(4)動畫設置與超鏈接的綜合應用;(5)完成高級動畫設置任務,比如路徑;(6)制作自動播放幻燈片。
應用教學:給學生提供驅動任務,選擇學生比較熟悉的教學素材,設計教學案例,一般數量控制3~5個,包括專業特色以及校園生活、童年趣事等主體內容,利用微視頻進行教學導入,明確應用教學方向,按照基礎和提升的教學要求給學生提供任務驅動清單,讓學生依據自身能力選擇不同難度的任務,全面滿足學生差異化需求。
2.2 教師團隊寫作,提高微課制作水平
翻轉課堂構建需要微課支撐,教師則是微課的制作者,微課的制作水平和教學質量直接相關,中職計算機教師可以建立合作教研團隊,共同制作微課。當前我國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微課的應用與制作還處于發展階段,在組織翻轉課堂的過程中,可以借鑒國內外優秀的微課制作經驗。中職學校應該組織計算機教學的微課教研團隊,充分利用 Camtasia Studio等屏幕錄制軟件,聯合手機、攝像機等設備,組織設計針對不同課時階段的視頻,一般視頻長度要求在3~8min左右;設計微課的時候還要注意視頻結構,盡量做到設計新穎、內容清晰、線索明顯,視頻內容要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體現出趣味性,教學語言使用要精煉。微課設計過程中,教師可以融入導學案、任務清單、主題案例以及測試題等多元形式的內容,豐富微視頻內容,突出微課的實用性特點。
2.3 整合教學資源,建設網絡平臺
以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教學應用作為背景,微課的出現與應用都要依托于信息技術,“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過程中翻轉課堂的構建也應該和信息技術直接相關,因此中職學校應該致力于建設信息技術軟件和硬件設施,給翻轉課堂建設提供條件保障。信息化教學目標落實,要求學校建校園局域網,擴展無線網絡覆蓋范圍,增強教學平臺建設投入,擴展網絡教學空間。“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團隊可以充分發揮專業優勢,建設校園線上教學平臺,把課程介紹、教學視頻以及答疑解惑等模塊都建設到平臺上來。同時,積極組織專業范圍內、班級范圍內的研討微信群或 QQ 群,上傳精良的微課教學視頻,幫助學生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使學生的學習途徑多元化。
2.4 互動合作學習,提升學習效率
第一,學生分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影響下,小組合作學習是重要的課堂教學組織方式,這個過程中學生分組尤其重要。科學分組要求我們能夠基于學生的學習能力、基礎水平、性格特點等多元要素,根據“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原則,建立動態分組模式,結合不同的教學任務以及學生的能力變化,及時調整小組成員。
第二,問題梳理。展示教學問題引導學生探究是翻轉課堂構建的關鍵環節,教師要給學生提供問題引導,同時接受學生提出的質疑;小組合作學習匯報過程中科學評價學習成果,引導學生樹立團隊意識,發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學科思維能力。以上述環節為基礎,總結共性問題。
第三,互動探究。課堂互動才是實現教學目標基礎,翻轉課堂更是如此,教學互動是解決教學問題、營造探究氛圍的關鍵舉措。比如學生之間的互動,既包括小組內部能力互補的學生之間進行討論交流,也包括先完成學習任務的小組到沒有完成任務的小組中提供幫助。當然教師也需要發揮自身的教學指導作用,學生合作學習的時候教師負責巡視管理、答疑解惑、個別幫助,巡視過程中找出大部分學生都不能完成的任務,重點分析和示范操作,補充知識點。如PowerPoint 這部分內容教學中,學生在自主學習中遇到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演示文稿制作完成之后,想要打包演示文稿的時候單擊“文件”子菜的“保存并發送”命令,單擊“將演示文稿打包成CD”命令、“打包成CD”按鈕后,發現打包失敗了,這時候教師就可以給學生提供集體指導。
第四,評價反饋。構建翻轉課堂之后,傳統的課堂教學評價模式就不再適用,我們需要尋找全新的教學評價模式,基于學生的翻轉學習效果構建動態的、多維度的、多主體的綜合性教學評價模式,聯合組內評價、組間評價、教師評價、作業評價、考試評價等多種方式,使教師和學生都成為教學評價中的主體。教師可以給每一位學生都建立電子學習檔案,詳細記錄和反映學生的日常表現、合作學習情況以及測試成績等內容,提高考核評價結果的客觀性。
2.5 課后跟進,拓展延伸
通過學習平臺上的作業管理模塊,可以跟進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獲得統計數據。學生登錄平臺完成測試任務,測試情況可以直接反饋給教師甚至是學生家長;此外,教師直接給學生布置線上作業任務。
3? 結語
“互聯網+”對傳統教育模式沖擊很大,為順應教育改革形勢,我國職業教育也積極深化課程改革,旨在滿足中職學校學生的職業能力養成需求,為社會輸出高質量的專業化人才。《計算機應用基礎》作為中職學生必修的公共課,創新課程教學模式旨在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縮小學生之間的差距、促進學生的學科思維發展,全面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用于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活動中去,給了學生自主學習的廣闊空間,不僅僅局限于課堂上,學生還可以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在學習過程中鍛煉自己的自主學習和創新思考能力,也利于發展學生的協作學習意識。基于此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的應用優勢,本研究嘗試對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現狀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用路徑展開探索,希望能夠與廣大同行共同探索課程建設方向。
參考文獻
[1] 曲昕.中職計算機基礎教學現存問題及對策探討[J].赤子:上中旬,2015,22(2):248-249.
[2] 耿成峰.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的課前任務設計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6.
[3] 董捷迎基于信息技術的中職專業課教學設計的研究與實踐[D].北京:北京理工大學,2015.
[4] 蔡正紅.中職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改革措施[J].職教通訊,2017,9(57):253-254.
[5] 孫湘平.在中職計算機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J].新課程研究,2018,22(30):170-171.
[6] 劉東.淺談計算機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職業,2017,22(18):131-132.
[7] 楊英.翻轉課堂在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的嘗試[J].無線互聯科技,2015,21(4):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