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今教育,信息技術正以其獨特的優勢,逐步深入到各學科領域,深入課堂教學改革中。它追求的是教育、教學的高效率和教學效益的最優化。作為教師,為適應現代教育形式的變革,必須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運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學生的學習方式等的變革。
關鍵詞:信息技術;語文;優勢;反思
中圖分類號:G623.2;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24X(2020)03-0013-02
一、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學科整合的應用及優勢
1.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強化了文字訓練,提高語文能力
語文教學過程是訓練學生聽、說、讀、寫綜合能力,并滲透思想教育,發展思維的過程。這些能力的提高必須貫穿在字、詞、句、段、篇的扎實的語言文字訓練中,從而將語文學科素質落到實處。 運用信息技術的直觀性,能訓練學生體會文字。
如《草原》一課,對草原的特點“一碧千里”,學生借助文字只能理解到“一望無際全是碧綠的”這個意思。出示課件,將草原的景象展示在大屏幕上,學生立刻感受到了草原綠得那樣生動,大得那樣廣闊,無邊無際的全部涂滿了綠色。從而了解到“一碧千里”所包含的草原的兩個特點“綠”“大”。感受到了作者用詞的準確性和詞語本身的鮮活、靈動。
2.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強化了學生的主體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語言是一門創造性思維較為豐富的學科,生動形象的文字、包羅萬象的內容,再配以信息技術所提供的鮮活的畫面,激發了學生求知的欲望,使學生迸發出創造的火花。學習興趣對創造能力的形成和發展有啟發、導向的作用?,F代教育媒體的恰當運用,強化了主體的視聽感受,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低年級語文《小獅子》一課導入時,教師向學生展示了一個可愛活潑的小獅子的形象,并讓學生跟這位新朋友說說話,學生的目光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接下來這位新朋友會做些什么,說些什么,強烈的好奇心驅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中來。
3.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引領學生步入文本描述的境界,感受文章的美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閱讀教學應當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币虼?,教師必須充分發揮網絡資源優勢,為學生創造情境,激發情感,啟迪思想,使他們通過直觀、形象,步入文本境界,感悟課文內容,達到既定的學習要求。
例如,教學《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重點段第四段時,利用課件展示各種各樣的魚的形象,展示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魚”的情景,把學生的視線拉到了富饒美麗的西沙群島的海底世界,把“美”再現在學生面前。而《桂林山水》一課,則把學生帶進桂林,使其流連忘返。結束全文時,把學生留在了“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美好感受中。如詩如畫的情境,為學生領悟課文內容打下基礎,并強化了對生活美的感受。
4.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語文的能力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在課文教學中,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一理念不僅強調了學習方式的變化,而且強調了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是學生,學生在課程與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得到重新的確認。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一切都由教師主宰,從教學內容、教學策略、教學方法到教學步驟,學生只能被動地參與這個過程,而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徹底打破了這一局面。交互式的學習環境中,學生可以平等地共有、共享人類的學習資源,可以按照自己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來選擇學習內容、方法、策略和發展目標,學生在這種開放式的學習空間有了主動參與的可能,有了自主學習的天地。
例如,在“十五”規劃重點課題《新課程標準的網絡資源開發和應用研究》中,我設計了課程資源《松鼠和松果》。其中的識字環節,我根據低年級學生的特點,將其按由易到難設計分為三個環節:認讀帶拼音生詞、帶拼音生字、不帶拼音生字。學生可以看屏幕自讀詞語,也可以跟讀(點擊詞語有錄音),每個環節中都設計了小游戲。通過玩游戲幫助學生檢驗掌握生字的情況。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感受識字趣味性的同時增強了其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整合的反思
在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整合的研究中體會到,新的教學理念,要求教師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因此,為了適應現代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整合,教師必須不斷地學習現代信息技術,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操作能力,把自己融入現代信息技術中去。第一,通過聽講座、進行專題學習、拓寬信息渠道這三條途徑更新教育觀念。明確學生掌握和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是和讀、寫、算一樣重要的新的終身有用的基礎能力。信息技術研究和實踐的對象主要不是教學過程,而是學習過程。這些新的教育理念引導教師積極主動地參加現代教育技術培訓。繼而堅持全體參與,分類培訓,分層推進,整體提高的原則,利用業余時間,進行計算機基礎知識和應用能力的系統培訓、CAI課件制作培訓、網絡知識的培訓等,這樣教師才能掌握信息技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能比較熟練地運用網絡等信息技術進行教育教學。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應是兩者的融合。任何游離于語文學習規律之外的信息技術,都是不可取的。這就需要教師對文本內容有深刻的理解,融會貫通,根據語文學習的規律,找準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融合的切入點,將兩者融為一體,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第二,要從學生的年齡特點、知識和能力的基礎出發,使之能夠跟上信息技術教學的要求。
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尚處在起步階段,難免有不完善之處。信息技術與其他教學手段一樣,它僅僅提供了一種新的與他人交流、獲取知識的途徑,而不是知識創新、人格形成的必然途徑。在學生與教師之間發生的交流不僅依靠教學手段,而是教學存在本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認知、技能掌握和情感具有同等重要的意義。所以說,學生的主體地位和能動作用的發揮體現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信息技術對其必然有作用,但非完全作用。還有資源的多樣化容易掩蓋分析思考過程;一些基礎知識容易被忽略等。教師應加強學習管理,加強課堂上師生之間的直接交流,培養學生的自主參與意識、自我約束能力,加強課外輔導,尤其應重視基本語文能力的培養,不可全盤否定傳統教學方式。自評、互評、教師評量等方式,既要評價個人的學習績效,更要評價小組的學習績效,這樣不但能注重學習者的獨立學習能力,更能使學習者注重協作學習,發展學習者的獨立精神和合作能力。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整合,信息素養成為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對語文教師和學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更應關注對教學過程的研究,探索如何應用教育技術構建新的教學模式。我們相信,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程的整合一定能為語文教學改革開辟一條新道路,為培養創新型人才開拓一片新天地。
[參考文獻]
[1]李 琴.淺談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整合[J].甘肅教育,2019(11):43.
[2]王高升.淺談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7(6):107-108.
[3]漆 萍.論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的意義[J].青年文學家,2011(13).
[4]陸靜亞.信息技術令學生妙語如珠 助學生筆下生輝[J].閱讀與鑒賞(中旬刊),2011(2).
[5]謝美華.理性反思 智慧整合——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整合的實踐與反思[J].學周刊,2011(17).
[6]白俊華.透析課程整合下的語文教學[J].學周刊,2011(21).
[7]張 煒.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踐與反思[J].中學課程輔導(江蘇教師),2011(7).
[8]楊麗娜.語文教學在信息化時代色彩紛呈——淺談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的研究與實踐[J].中小學電教(下),2011(8).
[9]范奕烽.信息技術與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整合的實踐反思[J].學周刊,2011(29).
[10]張康橋.國際視野下的小學語文學科課程單元的構建與思考[J].江蘇教育,2011(13).
[11]王 鵬.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讓語文課更有魅力[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1(Z1).
[12]趙 娟.淺談英語課堂與信息技術的整合[J].成才之路,2011(18).
作者簡介:李聰聰(1983—),女,山東煙臺人,中小學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