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萍
【摘要】基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描寫能力的培養研究。首先,分析通過走進文本,加強描寫意識、滲透描寫知識,掌握描寫方法、開展描寫訓練,提高實踐能力三種途徑。其次,分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描寫能力的培養,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讓學生在明確的語句對比中學習到作者的描寫方法,掌握描寫手法,學習描寫技巧和描寫特點,提高學生的描寫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描寫能力閱讀教學伴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也開始注重對學生描寫能力的培養。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描寫能力,提高學生的文學鑒賞水平。通過學生對文章中的描寫進行分析,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領悟文章的中心思想,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語文素養。從而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
一、走進文本,加強描寫意識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語文教師要帶領學生走進文本內容,來加強學生的描寫意識。語文教師要根據課文的主旨,從課文表達的視角進行研讀,讓學生根據細節的描寫感受文章所蘊含的中心思想。例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黃山奇石》的教學中。語文教師要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黃山山石的奇妙,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首先,課文中的第一部分作者運用比喻的描寫手法,寫出了仙桃石的神奇,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其次,“猴子觀海”,介紹了奇石,描寫出石頭奇在形態像猴子,姿勢和神態很有趣,以及“仙人指路”。作者用了三個動詞“站、伸、指”,將這塊奇石寫的栩栩如生。從而作者通過對奇形怪狀石頭的想象、比喻、夸張等修辭手法,使學生在閱讀時感同身受。因此,語文教師要加強學生在閱讀中對課文內容所描寫的意識,來培養學生的描寫能力。
二、滲透描寫知識,掌握描寫方法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對學生描寫能力的培養,主要讓學生掌握一定的描寫知識。從描寫的對象來說,包括人物描寫、環境描寫、場面描寫;從描寫的角度上有正面描寫、側面描寫;從描寫手法上看有細節描寫、白描和粗筆等。除此之外,描寫中還會用到比喻、擬人、想象、夸張、排比等多種修辭手法。在具體的課文中,還會蘊含著作者的個性化描寫表達。因此,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發現作者描寫過程中運用的方法、技巧等,為學生滲透寫作知識,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例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白公鵝》的教學中。語文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閱讀課文,感受寫作的描寫特點,從白公鵝走路的姿勢和平時的活動來展現白公鵝的所作所為,運用擬人和夸張的描寫方法和風趣幽默的語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具體描寫,喚起學生對動物的喜愛之情。從而讓學生在明確的語句對比中學習到作者的描寫方法,以及帶領學生進行對比閱讀,探究兩位作家的寫法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使學生學會從不同的人寫同一種事物,由于觀察的側重點不同,描寫的內容也不一樣,進而使學生能夠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掌握對內容的描寫特點,幫助學生積累寫作方法。
三、開展描寫訓練,提高實踐能力
描寫是語言的實踐,在閱讀教學中語文教師對學生要開展針對性的描寫訓練,來培養學生的描寫能力。語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學習作者的寫作順序和描寫手法,將課文內容結合情境,幫助學生吸收寫作知識。語文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學習作者描寫的角度和運用的描寫語言技巧,還要讓學生明確內容的重點描寫。因此語文教師要引領學生把握作者表達過程的思路,理清課文的脈絡,來提高學生的描寫能力。例如,在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灰雀》的教學中。通過語言和行動來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展現事件的發展進程。學生在進行閱讀課文時,要學習人物語言和神態的描寫,根據人物的對話描寫,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了解列寧善解人意、循循善誘和對兒童的保護,懂得做錯事應改正的道理。首先語文教師可以為學生營造出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為學生設置一個主題內容,讓學生模仿作者的描寫方式,寫出一種小動物,訓練學生的描寫能力。其次可以讓學生互相交流描寫手法,實現描寫知識的互補,提高學生的描寫能力。從而使學生在實踐中不斷積累描寫手法和描寫技巧,并有效地運用到寫作當中,提高學生的作文質量,促使學生逐漸寫出生動優美的文章。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描寫能力的培養,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通過語文教師引領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掌握描寫手法,學習描寫技巧和描寫特點。讓學生在明確的語句對比中學習到作者的描寫方法,來提高學生的描寫能力,從而使學生能夠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幫助學生積累寫作方法,提高學生的作文質量,促使學生逐漸寫出生動優美的文章。
參考文獻:
[1]王紹雨.優化教學模式,引發閱讀興趣——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分析[J].小學生作文輔導,2017,(7).
[2]蘆晉花.關于對小學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閱讀寫作能力的思考[J].教育界,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