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堂管理源自美國行為主義控制學派,它屬于課堂教學管理理論,其主要作用就是用來改變多動性障礙學生在課堂上的不良表現,從而讓學生能夠遵守課堂的教學規定。文章對行為契約概念、價值做簡單的闡述,重點講解如何利用行為契約在普校班級教學中提高多動性障礙學生課堂上自我管理的能力,希望對教師的實際教學有所啟發。
關鍵詞:行為契約;多動性障礙學生;遵守課堂規則;自我管理
中圖分類號:G76;R749.9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24X(2020)03-0078-02
多動是指兒童智能正常或接近正常,但表現出與年齡不相稱的注意力分散、注意廣度小、不分場合的過度活躍、情緒沖動,并伴有認知障礙和學習困難的一組癥候群。與其同義的術語還有輕微腦功能失調(MBD)、注意缺陷伴多動障礙(ADHD),多動綜合征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評價這類學生的一大特點就是不聽話、小動作多、坐不住、不專心聽講、開小差,甚至還在課堂上說話等。這些情況,不僅導致上課注意力不集中,還會擾亂課堂的秩序,影響到整個課堂的效度,從而造成該班的學生出現不同程度的學習成績下降。對于這種情況,教師通過制止對管理課堂秩序并沒有多大的作用,然而使用行為契約對學生具有一定的約束性,在這種學習方式中學生占主體地位,可以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轉變成主動,那么利用好行為契約可以稱得上是一種策略,以下將對行為契約相關理論進行闡述。
一、行為契約簡述
行為契約(contingency contracting)是就兒童應有的行為表現以及兒童具有這樣的表現或沒達到這樣的表現時會得到什么樣的結果等進行約定,并通過文字的形式表現出來。其實質就是通過訂立行為契約來獎勵良好行為,同時約束不良行為。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通過協商,建立正式的契約關系,并擬定書面協議,共同遵循契約中相關規定及內容,此種契約是幫助學生改變不良行為,達成有效自我管理最為直接的一種教學技巧,當然也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二、行為契約在普校班級教學中的要點
1.行為契約的意義
多動性障礙學生一般在普通學校接受教育,但在課堂教學管理上卻存在一定的困難。行為契約已經被證明是一種非常有用的工具,它可以于促進課堂行為、用于促進正在執行的任務、用于教授自我控制、用于調整攻擊性行為和破壞行為等。因此,運用好行為契約將有助于多動性障礙學生在今后學習控制自己的行為并為自己在學校的表現負責,從而建立以及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2.提高行為契約的有效性
與學生制定行為契約中的內容是否可評量、可操作、客觀具體,是對多動性障礙學生執行契約約定是否產生直接的影響的關鍵。每個學生的特點都是不一樣的,教師應根據每個學生的相關情況,包括家庭狀況、學習成績、上課動態等,進行全面分析,切不可籠統帶過,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為每一個學生制定適合其自身的行為契約內容,這樣才能有針對性地解決學生多動性障礙問題,確保行為契約的質量,以此來保證課堂管理制度及規則,進而將行為契約的作用充分地發揮出來。若教師為學生所制定的行為契約超出了學生目前可以理解的認知水平,那么學生將難以執行行為契約的約定。
3.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學生
行為契約核心價值就是通過契約的約定,約束并且提高多動性障礙學生在課堂中遵守課堂規則的能力,最終形成較好的自我管理能力的目標。筆者在小課題的研究過程中發現,學生會隨著任課教師持續不斷地堅持對行為契約的執行而開始發生變化,會有明顯的進步,所以當數據表明目標行為的表現不再有進步的時候,應該與學生討論并重新簽訂契約,以確保契約的可持續性發展。所以,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的表現來對契約進行適當的調整,這樣才能約束學生在課堂上的行為,增強自我管理的能力,從而使得行為契約能夠在普校班級教學中得到有效的應用。
三、利用行為契約在普校班級教學中提高多動性障礙學生遵守課堂規則的方法
1.編寫目標行為契約
很多教師平時經常會不自覺地對學生說:上課不要開小差、不要說話、不要做小動作等。其實這種做法是負面強化,雖然用的是禁止、勸誡的句式,但是強化的是“開小差”“說話”“做小動作”,學生的注意力被轉移到這上面來,教師的教導無濟于事,用錯了方法,從而影響了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那么制定行為契約,則應選擇教師與學生都需要改變的某些行為或者習慣,制定相應的目標,目標包括學生要達成的目標以及教師要達到的目標,在制定行為契約中,不僅要注意目標的編寫要可評量、是否可操作、客觀具體,還要注意的就是能以積極正面行為的方式引導,例如可以把“不要隨意講話”改成“在課堂上保持安靜”;把“不要離開位置”或者“不要上課時在課室后面爬來爬去”改成“上課時能坐在椅子上”;把“積極參與課堂”改成“舉手回答”或者“完成課堂練習”。
2.商定獎懲條例
對于獎懲條例,在班級運作中,我們一般是采用蓋印章的方式,做到了行為契約中的哪一項就蓋一個印章,若有違反約定的就扣一個印章。當獲得足夠的印章(例如10個印章),就可以換取他想得到的獎勵(獎勵可以是物質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要注意確保是學生能有從中激發執行契約動機的強化物,避免單一,缺乏興趣)。因此,在此之前,教師可以與學生一起探討獲得多少個印章后能得到什么樣的獎勵,若違反約定又要接受什么樣的懲罰(例如打掃衛生、罰背文章、整理桌椅或者罰抄課堂管理制度等)。這對于多動性障礙的學生來說,能讓他更直觀地明白以及更好地促進他朝著自己約定好的目標而努力,從而提升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以及教師課堂管理的有效性。
3.行為契約注意事項
第一,建議教師和學生簽約時,一定要正式、鄭重,盡可能地營造一種嚴肅的儀式感,要求進行書面簽名,讓學生感覺到行為契約的存在,以此來突出其重要性。
第二,這份行為契約要確保學生能有從中激發執行契約動機的強化物。
第三,在執行過程中,教師要時刻關注多動性障礙學生的學習動態,無論是在課堂上的表現還是課后的活動,盡可能收集有關目標行為表現的數據,以便能做好分析記錄以及為后續的調整提供依據。
第四,若當數據表明目標行為的表現不再有進步的時候,應該與學生討論并重新簽訂契約,以確保契約的可持續性發展。
在現今社會進步非常快的時代,人們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也在提高,如何提升課堂效率、管理好課堂是教師課堂管理效度上至關重要的一環,遵守課堂學習管理相關制度及提高教學質量,無論是對于學生還是教師本身都有著深遠的意義,它不僅影響著新一代學生日后的發展,也間接地影響國家未來的發展。因此對于利用行為契約使得多動性障礙學生能夠遵守課堂規則是很有必要的,為每個學生制定合理的學習目標,調動其積極性,促進學生不斷進步,在學生遵守課堂規則的同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孫 雯,孫玉梅.2011-2015年國際應用行為分析熱點研究——以《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為例[J].現代特殊教育,2016(18):60-67.
[2]張 曉.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學生課堂學習干預措施研究[J].漢字文化,2019(14):195-197.
[3]邢玉嬌,袁 茵.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學生課堂學習干預策略與建議[J].綏化學院學報,2018(7):125-129.
[4]劉朝瑩,霍平欣,李思思,等.基于“行為契約”原理的家教新探索[J].中小學管理,2018(6):50-51.
[5]鄭 潔.家校共育 培養自律的孩子——《做守信的家長,培養自律的孩子》評介[J].中小學管理,2018(6):58.
[6]秦曉霞.走出孤獨的世界——脆性x綜合征學生問題行為干預案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8(19):243-244.
[7]劉晉紅.對行為契約式課堂管理模式的探究[J].教學與管理,2016(21):73-75.
[8]李 源.課堂問題行為及其管理策略[J].教書育人,2015(2):46-47.
[9]沈永江.學習困難小學生課堂行為的微生態系統干預[J].教學與管理,2014(29):22-23.
[10]馬先敏.讓孩子慢慢成長[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3(5):42.
[11]劉永輝.課堂問題行為與管理研究[J].當代教育科學,2012(22):43-46.
[12]耿 山.誰之錯[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0(4):28-29.
[13]邱高明,呂濟彩.淺談行為契約在中學生課堂問題行為管理中的應用[J].當代教育論壇(學科教育研究),2008(2):48-49.
[14]武素云,冷澤冰.一種有效的課堂管理模式:“積分法”的課堂管理行為契約[J].當代教育論壇,2006(8):26-27.
[15]鄒 紅,熊克蓉.一份神奇的契約[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4(11):17-19.
[16]晏 紅.契約面前 親子互惠——行為習慣培養法(5):行為契約法[J].少年兒童研究,2003(11):37-39.
[17]金星明.兒科臨床行為治療[J].臨床兒科雜志,1993(3):194-195.
[18]劉慶芳,曾凡林.多動性障礙診斷問題的文獻分析[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6(1):10-14.
[19]孟 玥.注意缺陷/多動性障礙綜述[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32):164.
[20]衛平民,景學安,王永健.淮南市區小學生多動性障礙調查[J].泰山醫學院學報,1995(4):306-308.
[21]許克銘.提高兒童注意缺陷伴多動性障礙的診治水平[J].中華兒科雜志,2004(4):6-7.
[22]金玉玲,楊慕蘭,張健娜,等.心理測驗對多動性障礙診斷價值的初步探討[J].中華兒童保健雜志,1996(3):150-151,154.
[23]靜 進.注意缺陷多動性障礙(ADHD)易合并的行為問題[J].國外醫學.婦幼保健分冊,2001(4).
[24]孫銘曉,董崇林,高海妮.沙盤游戲療法治療兒童多動性障礙的臨床觀察[J].基層醫學論壇,2015(13):1866.
[25]吳 虹,金星明.注意缺陷多動性障礙(ADHD)兒童的個性特點及心理治療[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2(2):126-127.
作者簡介:張曉瑩(1986—),女,廣東興寧人,小學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特殊教育、融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