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聿文
【摘要】在低年級智障兒童數學課堂教學中,把學習的數學知識與孩子們的日常生活密切聯系起來,讓數學知識生活化,課堂中實施分層教學,適應每個孩子學習和生活的需要,使智障學生能夠真正地學會生活技能,融入社會。
【關鍵詞】低年級智障兒童數學分層教學智障兒童智力低下,學習速度慢、注意力集中困難、遷移能力差,在培智學校的課堂教學中,數學課又能教給他們什么呢?《培智學校義務教育生活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生活數學課程學習能幫助學生掌握必備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為學生適應生活、適應社會奠定重要的基礎。所以,我認為應該在培智學校數學課堂中把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歷緊密聯系在一起,讓他們學會和生活有關的數學知識,為適應生活、走入社會打好基礎。
一、在數學課堂中結合學生生活進行教學
1.生活中發現數學
數學知識來自于生活的每個角落,智障學生雖然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缺陷,但他們也不是一張白紙,在日常生活中,他們也會有自己的發現,所以,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孩子們的發現去引導他們發現數學問題。如班里女生少,男生多,跑步分組比賽時,我讓男生和女生一對一進行比賽,讓學生發現問題,比賽到最后,剩下一個男生沒有參加比賽。通過簡單的跑步比賽,就讓學生學會了多少的比較,也學會了一一對應的關系含義。走進課堂練習,我把學生的照片導入課件,利用白板的拖動功能,讓孩子自己選擇要一起跑步的好朋友,效果非常好。
2.情景中感受數學
在數學教學中,創設生活中的情景讓學生學習數學,會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選擇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場景,把生活情景模擬出來,讓學生親自體驗,在活動中學習數學。如在教“1+1=2”時,我設置了小白兔拔蘿卜的場景,讓孩子們充分發揮助人為樂的優點,幫助小白兔拔蘿卜、數數,學生興趣都很高。A層學生幫助小白兔先拔了1個蘿卜,B層學生又拔了1個蘿卜,合起來就是拔了2個蘿卜,教師引導學生列出算式。C層學生也參與到一起拔蘿卜的場景中,通過這樣的情景教學,所有孩子都參與的活動中,不同的目標,同樣的感受,孩子們喜歡幫助別人的好品質也都體現了出來。
3.實際中應用數學
學會數學知識,應用才是最終目的,而家庭是數學教學社會化的重要陣地,因為他們在家庭生活中應用數學的機會會更多,學校和家庭的聯動對智障學生社會化成長非常關鍵,不僅可以提高智障學生在社會生活中應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且可以培養他們主動參與社會的信心。認識“大和小”,我制作課件,講述《孔融讓梨》的故事,圖畫結合,視聽結合,孩子們學習興趣十足,然后給孩子布置作業,讓孩子回家分一分水果,學會關心別人,生活中這樣的作業應用會讓孩子更好的認識數學,并學會在生活中應用所學的數學知識。
二、積極探尋低年級智障兒童數學課堂生活化分層教學模式
1.目標分層
依據新課程“關注每一個學生發展”的新理念和教材內容制訂分類目標,我把本班學生分成ABC三層,A層學生的原基礎知識比較好;B層學生的原基礎知識和學習能力一般;而C層學生則是學習能力較差的。在教學中,根據以上分組的情況,從任務、練習、作業等方面進行分層,從而促進每一層次學生都能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達成相應的目標。根據學生掌握情況實時記錄,做好統計,學期末根據學生的目標達成情況設計成統計圖,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就一目了然了。
2.指導分層
授課時,對各層次的學生采用相應的、適當的不同教學方式。A層次基礎知識較好,學習能力較強,以自我指導式為主。B層次學生,則以嘗試、模仿式為主。C層次學生只能以模仿形式進行。具體操作方式就是A層次學生通過老師講解后,自行進入鞏固練習,并加強提高訓練;B層次學生通過例題的嘗試學習,進入鞏固題練習;C層次學生進行嘗試題的學習。
3.作業分層
在作業布置上更是突出各層次的不同要求,讓學生量力而行,有所選擇,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情況布置不同難度的作業,讓每個孩子都能完成他能完成的作業。A層次學生要全部完成;B層次學生難度降低,需老師幫扶;C層次學生仿寫,所有孩子都能跳一跳夠得著。孩子們的數學學習積極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護和提高。
4.評價分層
因為每個孩子接受程度都不一樣,在進行評價時,我主要進行縱向評價,而不是橫向評價,每個孩子在自己原有基礎上的進步,其他孩子是無法比較的,所以對在課堂上以前不敢發言的,能夠積極主動的舉手了,給予表揚;以前不能完成作業,現在能夠完成作業了,給予鼓勵;當學習有困難的C層學生能夠說出完整的詞語了,輕輕撫摸一下頭,給及獎勵;對于學生出現的任何一點進步,老師的眼睛都要看到,鼓勵要做到,語言表揚到,樹立學生的自信心,有效提高智障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
三、生活化分層教學提高了智障學生的各種數學技能
1.不同層次學生的生活能力提高了
在生活中創造機會讓學生去運用所學知識,讓學生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知識,才能提高他們的生活能力。如比如認識快慢,大課間時,我讓兩名同學比賽跑步,其他同學觀察,誰跑得快,誰跑得慢,讓學生切身體會,然后在教學快與慢時,A層學生就能很快理解,B層學生因為有實踐練習,也能理解,C生比較難理解。如認識“大和小”,讓學生回家比一比爸爸、媽媽和自己的鞋子,第二天課上孩子們進行交流十,都能用完整的話說一說。
2.不同層次學生的觀察理解能力提升了
有目的、有意識的引導智障學生觀察生活中數學問題,理解生活中的數學知識,有利于他們觀察理解能力的培養和提升。如教學“數前概念”認識“多和少”時,我把這部分知識放到孩子們的生活環境中去進行教學,我設置小小打擂臺,讓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進行比賽,最后剩下了2名男生,我讓學生比一比誰多誰少,A層、B層學生能通過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男生多女生少,還能夠比較其他的生活實例,C層學生也能知道自己是男生或者女生,要到男廁所或者女廁所如廁。
3.不同層次學生的表述能力進步了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我一直注重讓智障學生在課堂中學說完整話,如“男生多,女生少”“蘋果大,草莓小”“桌上有臺燈,桌下有皮球”等,時刻訓練學生語言表達能力。C層學生也能聽懂老師指令,單詞表述他的意愿。讓智障學生完整表述數學概念,有利于培養他們的表達能力,更好的幫助他們了解生活。
4.不同層次學生的數學知識增多了
在數學的課堂教學中,從學生本身的生活情境人手,設計簡單有趣、形式豐富的教學內容,會讓學生感受到枯燥的數學魅力,喜歡學習數學,同時也提高了他們主動學習數學的動力,有效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
在學習認識了人民幣后,我帶領學生到學校的博愛超市進行模擬購物的數學活動課,學會認識商品標價,模擬超市購物。在模擬超市里,要求A層學生可以獨立完成,B層學生借助學具人民幣完成,C層學生在老師或A層生的幫助下完成。需要購買的商品,A層學生可以自主選擇購買物品,B層學生在老師提示下選擇物品,C層學生在老師的幫助下挑選物品。付款時,A層學生和B層學生可以在老師提醒下計算出需要支付的錢數,并用學具人民幣支付相應的金額。孩子們最喜歡這樣的活動課,角色模擬售貨員或者顧客,所有學生的計算能力都有了提高,孩子們在家長的帶領下正式購物也能如期完成。
參考文獻:
[1]徐琳.生存教育之社會化課堂的實踐教育[J].現代特殊教育,2010,(8).
本文系山東省淄博市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5年度課題《對智障學生進行課堂社會化分層教學的研究與實踐》(編號:2012ZJG068)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