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衛平
新時代背景下,普通生源的鄉鎮普通高中如何辦學?筆者所在的學校針對高考的現實和教育的現狀,以新一輪課程改革和新高考為契機,以弘揚學生主體精神為宗旨,以“人本主義理論”和“多元智能理論”為依據,提出了新時代背景下富有個性化的揚長教育必定會成為辦學的必由之路,并逐步形成了“多元發展,人人成才”的辦學思想和實踐操作體系。這一辦學模式,旨在為學生提供現有條件下最合適的教育,讓每一個孩子自主選擇、擇優發展,把高考的“獨木橋”變成“立交橋”,把學生的學習生涯(學涯)與將來的職業生涯(職涯)和人生(生涯)結合起來,從而最大限度的成就他們最美好的一生。
一、“多元發展,人人成才”的內涵
多元發展,是指人生的發展方向可以是多樣的,人才發展的道路可以是多樣的,人才的類型可以是多樣的。多元發展,就是要把每一個人的相對優勢和潛能開發出來,加以發展。
人人成才,是指每一個人都有發展的潛能,人人都可以成功。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 ,就是允許學生個性的張揚;但是個性離不開共性,人人成才的共性是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多元發展,人人成才”的具體操作
1.筑牢一個理念——多元發展,人人成才
在凝練辦學思想的過程中,我們一方面請專家指導,另一方面發動全校師生、家長、社區和廣大校友展開大討論,得到了全校師生、廣大家長和校友的高度認同。新生報考高中填報志愿時,我們提前進行宣傳,讓每一名中考學子及其家長在充分了解我校的基礎上進行自主選擇,并提前進行學涯、職涯規劃。高度的思想統一,為我校順序實施這一辦學思想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盤活兩大資源
普通高中學生的出口主要是大學。我校充分發揮多語種的優勢,不僅充分利用好國內的高等教育資源,而且盡可能在全球配置高等教育資源和就業、創業機會。
3.實施三大策略
尊重個性差異,通過錯位發展、特色發展,達到優質發展的目標,打造學校、學生的核心競爭力,從而提升品質和學校品牌。
4.培育“四好”學子
立足普通生源,著力培養“綜合素質高、實踐能力強的應用型、國際化人才”,具體要求就是身心好、品行好、學業好、才藝好的“四好”學子(具體指標詳見“評價體系”)。
5.構建“五大”課程體系
以“基礎+特色+自主”為總要求,構建五大基礎特色課程,采取“必+選”的方式,供學生自主選擇。
一是“曉遠志,覽天下”的德育課程。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以“曉遠志,覽天下”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打造“五立”德育課程。二是“三維一體”的體育與健康課程。三是“啟智尚美”的藝術課程,開發夯實音樂、美術之基的基礎課程、通識教育的校本化國家課程和個性化培養與提升的社團課程以及升學課程。四是“工具性與人文性并重”語言文化課程,自主開發6門外國語口語、聽力課程,構建了多語種校內活動課程、國內校際交流體驗課程和國外本土文化體驗課程。五是“以職涯為導向的分類分層選科”升學課程,包括擇業選科課程、分類課程、分層課程以及“行政班+專業層次班”的編排。
6.健全“合格(底線)+特長”評價體系
圍繞“合格(底線)+特長”,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構建了評價指標體系。一是品行,必須達到我校德育規范的要求;二是文化,除智障外,至少要能上大學;三是在每天至少跑1000米的基礎上,必須掌握2項體育基本技能;四是音樂會識譜、至少會一門樂器;五是美術教學一手字、一幅畫要過關;六是必須掌握2項基本求生技能。
三、“多元發展,人人成才”的實踐價值
“多元發展,人人成才”實施以來,學校取得了優異的辦學業績,高考本科五年增幅實現翻兩番,本科總量應屆生突破800大關,日語、俄語等保持傳統優勢,連續多年全省領先,而且為學業中下的學生成才提供了一條新路徑,為弱生源的普通高中發展成為優質特色示范高中闖出了一條新路子,為改變當前中國普通高中“千校一面” “千人一面”同質化嚴重甚至惡性競爭的局面提供了新樣本。
責任編輯 黃博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