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輝
初中階段的學生正在經歷著由小學轉向高中的重要階段,隨著年齡的增長,心智逐漸成熟,心理活動更加活躍,思維的廣度與寬度達到了新的發展階段,對新鮮知識的關注度增強,對未來自我發展與成長有了個人的價值判斷。因此,初中階段的班主任應利用德育開展班級管理,調整與“重置”學生的價值觀。
一、柔性管理與班級管理
管理是組織為了實現個人無法實現的既定目標,通過相關的職能活動合理分配、協調資源,以及在各項行為中開展的決策、計劃與控制等。班級作為一個半封閉的組織,與其他組織相較之,是一個具有不同于其他班級的組織氛圍、組織文化、組織規則與組織管理,因而具有不同的管理符號。班主任作為管理者,其主要職責是通過在日常事務中實施教育、管理、引導、咨詢與服務五項工作職能,開展班級建設、德行教育、突發事件應對、班隊建設、文化建設等,在閉環管理中處理相對多元的關系(圖1)。因此,班主任的管理權限中,不僅要正確處理好“管”什么,還得處理好“理”哪些。
二、班主任柔性管理的基本功能
一是要建立高效的管理團隊。德育工作的出發點是培養學生全面發展、成長成才,促使教育在知識傳播與理論講授之外形成具有團結力與向心力的管理氛圍,落腳點是助力學生找準學習目標與發展定位。管理工作的事務復雜性、要求規范性、力量集權性的基本特征就要求建立起較為完整與高校的工作團隊。因此,要在學生中間選拔具有代表性的優秀分子擔任班干部,發揮學生團隊的指揮、協調與激勵作用,以使得班主任能夠有條件實現角色管理與目標管理,將德育思路與班級建設要求通過目標下達的方式找到落腳點,再通過成果上傳的方式實現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實現自我提高。
二是充分發揮第二課堂的價值導向性。在尊重學生的自我管理主體地位的同時,在課堂學習之外,構建教師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與自我教育四位一體的教育模式,引導家長參與管理,開辟第二課堂,激發學生自我效能感的被發掘與被投射,從而減少班主任的直接參與管理與直接干涉管理所帶來的管理不良與效果不佳,相反的,通過順應學生主動投身第二課堂建設,減少班主任管理中出現的管理指向過于強烈而引起的學生配合不佳。
三是利用新媒體做好群體溝通。要善于捕捉學生參與面廣、喜聞樂見的方式,利用“兩微一端”開展班主任博文投送,向廣大家長傳遞家校共建、構建育人合力的重要性,向學生傳播德育思路的必要性與關鍵性,引發學生、家長、教師共同參與。同時,堅持新媒體與傳統媒介方式相結合,就學生的在校思想表現情況、學業情況定期向家長進行溝通,并做好學業預警與思想預警通報,利用獎懲杠桿開展評優樹模,用先進典型激勵、以使學生滿足被尊重的需要,激發學生的良好表現的價值依附感與方向歸屬感。
四是充分尊重學生群體。學生群體中因為興趣愛好、學習目標甚至居住距離等因素存在著非正式群體,這類群體普遍具有目標一致性、思維相近性。班主任要學生中存在的非正式群體予以認可,并尊重群體的相對自由性,激發他們學習上的自我創新力。
三、柔性管理要預防管理不良
德育的出發點要尊重教育規律。要開展適度教育,針對初中階段學生的基本心理特質對癥下藥,既要從育人的基本目標上開展價值引導,又要在引導過程中根據學生的接受程度改變引導方式,從尊重未成年人教育的基本規律上及時予以糾偏。
管理的落腳點要促使學生全面發展。輕課程教育而忽視德育,就容易引發學生價值觀的導向偏差。班主任要從自身行為上進行自我規范,做好榜樣引領。同時,從班干部的選拔上要充分注重其個人德行的考量,選賢任能要公正公平、不失偏頗,并制定明顯高于普通學生的管理標準,促使榜樣向心力在學生中得到普遍的管理價值認同。
責任編輯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