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對初中大課間體育活動進行了分析和探討。初中大課間體育活動是“課間活動”的一種,應該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和主動性,并將課間體育活動的目標定在調節學生身心以及增長學生體質方面。學校的首位任務應該是克服大課間體育中大型、過于豪華、表演化及形式化的趨勢,從實際上提高大課間體育活動的真實性和有效性,將更多的實用方法應用于大課間活動中。如果條件允許且時機成熟,可以逐步在初中實行每周5節體育課的機制。
關鍵詞:初中;大課間體育活動;實踐;思考
近些年來,在初中課間操的基礎上出現的大課間體育活動已經成為當下我國初中的一種常態化學校體育活動形式。在各式各樣級別的演示和評價的鼓動下,大課間體育活動越來越受到廣大師生的關注。大課間體育活動是學校大課間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為增加學生的體育活動時間,并通過多種體育活動形式,增強學生的體質,促進學生身心發展,培養學生的全面發展能力。但是當下我國大課間體育活動也逐漸顯現出了諸多令人深省的問題。本文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出發,對初中大課間體育活動進行分析和探討。
一、 初中大課間體育活動由來及現狀
大課間體育活動的前身便是課間操,課間操為我國盛行的以廣播體操為主的一種課外活動形式。自從20世紀90年代末開始,部分學校便逐步開始推行大課間體育活動,并且效果確切。大課間體育活動與只做廣播操的課間操有一定的出入,它主要由以下兩個關鍵部分組成:每天上午兩節課過后進行30分鐘的課間休息,主要活動方式以固定的體育活動為主,下午兩節課過后進行30分鐘的課間休息,主要活動方式以學生自由活動為主。2005年起始,遼寧省鞍山市開展了“落實中小學生每天1小時體育活動”大會,并對大課間體育活動進行了全面推廣。因為初中體育課程相較于其他專業課程課時較少,所以在沒有體育課的時候,學生需要在下午課后開展集體體育鍛煉活動,時長為1小時,并嚴格將這一項活動納入課程標準體系中。全面建立大課間體育活動體系,學校于每天上午都會開戰25~30分鐘的大課間體育活動,并認真組織學生開展體育實踐活動;部分寄宿制學校要求學生每天早上開展早操活動;2011年,教育部下發了相關文件,并嚴格要求各中學將大課間體育活動納入學校基礎課程體系,并將其放入各學校課表,嚴格組織并認真落實。
因為教育部下發文件且對大課間體育活動的認可,各中學為了響應教育部政策,紛紛將大課間體育活動納入學校基礎課程體系中。在對各中學開展學校檢查工作中,大課間展示已經成為常規展示環節之一,當下各體育行業人員特別是初中體育教師都開始重視大課間體育活動,并展開分析和研究。當下學校及體育界對大課間體育活動的評價都為正向、積極的。根據相關調查研究顯示,在長期進行大課間體育活動后,學生的體質明顯得到了增強,身體機能及發育水平也得到了進一步提升,這也表明大課間體育活動可以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改善了學生身體機能及各項生理指標。
二、 目前初中大課間體育活動存在的問題
(一)因為大部分初中的體育活動場地無法滿足全體學生在同一時間參加大課間體育活動的需求,這也就導致大課間體育活動無法在同一時間面向全體學生展開,所以通暢使用精心組織和安排的方法,為不同的班級劃分不同的區域,規定對應班級只能在制定范圍內活動。為了能夠在對外展示環節中取得優異的成績及效果,或者提高在大課間評比活動提高自己的競爭優勢,很多學校耗費重金聘請專門人士開展大課間的方案制定、演練,并選購專門的體育器材。師生在大課間體育活動中進行反復的排練難免會感到疲憊乏味。為了在大課間體育活動競賽中取得更好的效果,有些學校甚至聘請專業的拍攝人員對學校大課間體育活動進行專門的錄制,這更是大大增加了大課間體育活動的經濟成本。所以耗費成本巨大、耗時較長所排練出的大課間體育活動通常具有表演化、形式化的特點,不僅助長了形式主義的發展,更是嚴重阻礙了大課間體育活動的發展。
(二)很多學校在大課間體育活動中耗費了大量的經濟成本,雖然在展示環節與競賽環節效果優異,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績,但是無法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可能在初始階段具有一定的興趣,往后只會覺得愈發無聊乏味,甚至會產生抵觸感和厭惡感。主要原因在于在大課間體育活動階段,師生必須在指定位置參與特定的體育活動,很多師生并不具有主動性和急性型。通過觀察我們可以發現,很多教師都對大課間體育活動露出無奈的神色,很多學生都表達出了自己對大課間體育活動的厭惡之情。
(三)根據近年來的幾次調查研究顯示,一些實施大課間體育活動時間較長的學校,學生的身體情況確實得到了較大改善。但因為大課間活動組織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往往還要求全體教師參與,所以事實上很多學校并不能遵循規定在沒有體育課的日程開展大課間體育活動。往往一周只開展1~2次大課間體育活動,其余開展大課間體育活動的原因往往是因為有人參觀或者開展檢查工作。
為了消除過多的內容以及較為復雜的組織,很多學校開始講大課間體育活動趨于統一化和標準化,將“跑操”這一形式應用于大課間體育活動,也就是說學生在每天上午課間操時間及每天下午大課間體育活動讓學生在操場跑道進行400米跑或800米跑,時長為15~20分鐘。因為“跑操”所需要的時間小于大課間體育活動的時間,并且鍛煉效果顯著,所以很多初中學校使用了“跑操”這一模式,很多初中學校開始將“跑操”替代本來的大課間體育活動,越來越大的初中學校將大課間體育活動安排在了下午時間。
三、 初中大課間體育活動的思考
大課間體育活動是“課間活動”的一種,課間休息也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定程度上學生從繁重的壓力解放出來,使其身心得到放松,為學生下一節課的學習提供休息時間,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在這一方面,大課間同平常的課間并無較大區別,其目的都是為了使學生得到放松,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課間的體育活動的主要目的也是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主要目的并不是通過一定的體育鍛煉增強學生的體質。即使大課間體育活動可以使這種作用得到體現,但是從設置大課間體育活動的開始來看,明確規定要在沒有體育課的當天,設置25~30分鐘的大課間體育活動,這樣每天都會有老師指導學生進行1小時體育活動,可以有效防止學生因學習壓力過大而身體產生負荷,但是這樣的設置明顯存在一些理論上和操作上的難點,如果大課間活動不具有一定的運動量,學生也沒有進行有效活動,那么就無法達到提高學生健康水平的效果;但是如果運動量過大,也會對學生的學習效率產生不利影響,這與上述課間活動緩解學生疲勞的作用不符。所以,大課間體育活動的主要目的應該是放松學生的身心,舒展身體,緩解壓力與疲勞。大課間屬于課間休息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性質也決定它不同于高強度的體育活動,不該具有較大的運動量,也不能發揮體育課的功能。所以傳統的15~20分鐘的課間操其實便可滿足這一需求,25~30分鐘大課間體育活動相對時間較長。
從另一角度來說,在時間方面,其實也無法發揮良好的體育鍛煉作用。大課間體育活動的時間在25~30分鐘之間,這段時間還包括了眼保健操時間,約為5分鐘,學生走出教室前往操場集合的時間,約為5分鐘,再加上部分學生去衛生間或喝水的時間,事實上作大課間體育活動的時間并不多。這一短暫的時間無法完成一定的運動量,鍛煉的效果自然也受到了極大的限制。假如這一時間內學生運動量較大,致使其疲勞、興奮、呼吸加快等,用來恢復的時間也遠遠不夠,勢必會影響到接下來的課堂學習。所以,在開展大課間體育活動中一定會遇到活動內容、方式及運動量方面的問題。
大課間體育活動的目的及作用仍然是通過課間休息,讓學生能夠主動積極參與進來,從而達到放松學生身心、緩解學生疲勞與壓力的效果,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而形式化、表演化的大課間體育活動無法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生只會愈發反感和抵觸參加大課間體育活動,過于追求大課間體育活動的活動內容、運動量、活動方式其實也不符合本來目的。除此之外,為了確保學生每天具有1小時體育活動完全可以在每天開設一節體育課或其他體育活動,學校可以根據需要適當增加體育教師人數,投入相應的場地及體育器材。
四、 結語
大課間體育活動是“課間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目的應該是放松學生的身心,舒展身體,緩解壓力與疲勞,所以應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愿意參與大課間體育活動,其首要目的并不是強身健體。
必須消除大課間體育活動的形式化、表演化傾向,實際上提高大課間體育活動的真實性和有效性,盡量采用一些簡單實用的活動方法。如果條件允許且時機成熟,可以逐步在初中實行每周5節體育課的機制。大課間體育活動對于學生從繁重的學習壓力解放出來,放松學生的身心,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至關重要,各學校應加強對該問題的重視,及時發現大課間體育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并根據學校具體情況及學生情況制定具有針對性的解決措施,使越來越多的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大課間體育活動中,并能夠通過大課間體育活動得到放松,身心舒展,為接下來的課堂學習注入活力,緩解壓力。
參考文獻:
[1]劉東.對中小學體育大課間活動時效性整合策略的探究:以成都市紅花實驗學校為例[J].當代體育科技,2019,9(24):49-50.
[2]陳瑞嫻.大課間體育活動的研究[J].讀與寫,2019,16(7):212.
[3]崔寶義.大課間體育活動開展的意義及策略研究[J].讀與寫,2019,16(12):197.
[4]劉嘯,孫建立,李國敏,等.大課間體育活動的質量保證與成效監控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8(16):81.
[5]阿如罕.大課間體育活動資源開發與課外體育活動拓展[J].情感讀本,2018(2):30.
[6]楊詠梅.強化“陽光體育”大課間活動 提升初中體育教育水平[J].報刊薈萃:下,2018(4):70.
作者簡介:
李孝龍,河北省張家港市,河北省張家港市港區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