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紅明
摘 要:口語交際能力是一個人運用口頭語言及非語言手段來達到某種交際目的的能力,它體現了語言知識、文化知識、語用知識、認知能力及情感態度的融合。教師要依托教材教學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在質疑解疑中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在表演情境中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在課堂辯論中提升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關鍵詞:語文教學;口語交際能力;角色扮演;語言表達
中圖分類號:G421;G623.2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0)06-0058-02
日常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溝通、經驗交流、信息傳達等工作、學習、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離不開口語表達。而交際活動中,最為直接的就是口語交際。語文是口語交際能力的基礎,課堂教學是學習培養口語交際能力的載體,語文課堂是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培養的最佳時機和最佳戰場。口語交際能力最終要的是“聽得懂”“說得出”,也就是能夠聽懂對方所表達的意思,能夠將自己想表達的信息完全真實地反饋給對方,進行有效的溝通交流。那么,在語文課堂上如何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呢?下面,本文對語文教學中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策略進行探討。
一、依托教材教學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
教材本身就已經匯聚了專家、學者反復不斷研究的成果,是最好不過的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培養的重要載體。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必須貫穿在每個教材章節、每堂課程教學,用好教材中設計的口語交際內容。課前,教師要深入鉆研課文內容,挖掘課文中有利于培養學生口語交際的知識點;課堂上,教師要采用多種方式靈活組織教學,讓學生在學習語文課本知識的同時增長自身的口語交際能力。
一是充分利用教材中容易被大家忽視的插圖。教師要利用課本插圖本身的活潑性、趣味性,引導學生細看插圖,置身于當堂課程的情境中,融合插圖以及課本內容,說出自身的理解感悟。這就像是看圖說話的進階版,是看圖結合課本內容進行思維訓練和說話訓練,不但使學生更加深刻體會課本文章的含義,而且培養了學生的說話能力。
二是適當擴展延伸課文內容。部分課文的結尾是不確定的,具有可延伸性,課文自身的結尾總會讓人意猶未盡、回味無窮,并且這種課文能夠激發學生的探知欲、交流欲以及創作欲望。遇到此類課文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按照課文提供的思路,通過合理的想象,創作出他們所追求的結尾,并在課堂上與同學、老師進行互動交流。
三是抓緊課文中的細節。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課文的一些細節同樣可以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在已理解的內容基礎上展開想象,用不同于課本的語言表達方式說出自己的觀點。
四是朗讀課文。朗讀課文是訓練學生口語交際中文字發音、語言表達的重要方法。學生進入到校園最開始的語文課就是學漢字,而讀每一個漢字與讀一句話甚至是一篇文章具有很大的區別,會讀漢字不一定能夠讀好一篇文章,文章承載著作者當時的情感、思考,讀好一篇文章需要在深刻理解作者的想法后,聲情并茂地以語言的方式把文章情感表達出來,通過語言傳達給更多人。所以,朗讀課文是口語表達能力提高的重要方法,這個方法也可以重復使用,能達到很好的效果。
二、在質疑解疑中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語文學習過程中的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共同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質疑解疑的過程,可以增強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這個過程不但能激發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的思維,還能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培養學生獨自提出問題的表達能力以及與人討論問題的交際能力。在質疑解疑過程中,要注意的是由于每個學生自身閱讀的能力不一樣,對事物的理解能力不一樣,思維模式不一樣,所以提出的問題也有方向不同、深度不同的區別。
針對不同學生提出的不同問題,可以有多種處理方式。比如,答案簡單清晰,教師可以請已經明白的學生作答;答案需要進一步思索的,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一起討論,增加同學間的互動交流;沒有唯一答案的,教師不必馬上做出答復,可讓學生繼續思考、研究、總結,在下一堂課再聆聽他們的想法并做出引導式的點評。
三、在表演情境中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課文的多樣性為學生探索外部世界提供了線索:通過課文的學習,可以讓學生體會到沒有經歷過的事件;通過角色扮演,可以加深學生對角色的內心世界和思維方式的體驗,最終以流利通暢的口語表達出來。因此,教師要根據課堂教學內容的特點,創設課堂表演情境,讓學生擔當不同的角色,以表演的方式鍛煉語言表達能力、口語交際能力。教師也可以根據課文內容的不同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以角色的身份說話,提高思維的活躍度及語言表達能力。
(1)扮演導游。一些關于自然風景名勝或者人文景區的課文,教師可以試著讓學生扮演導游或者解說員,比如,教學《五彩池》《觀潮》《趙州橋》《盧溝橋的獅子》等課文時,教師可以請一些學生扮演導游,向課堂上的“游客”介紹課文中所描繪的優美風景和人文風光。教師也可以適當引導“游客”向導游提出關于這些景點的問題,增進學生之間的互動,鍛煉“導游”的自主思維和想象力。這樣,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也豐富了教學內容,培養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2)扮演主人公。學生天生好動好玩,課外也喜歡和小伙伴們一起玩“過家家”,進行角色扮演。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這一特點創造擔當課文中“主人公”的機會,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下學習課文知識,提高口語交際能力。例如,教學《坐井觀天》《小英雄雨來》《將相和》等課文時,教師可以讓幾個學生分別扮演課文中的角色,并讓他們通過模仿角色的說話方式去感受角色的內心世界,在鍛煉口語表達能力的同時,加深對所學課文知識的印象。
四、在課堂辯論中提升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課堂辯論賽從籌備、辯論到總結,教師可以全程引導,但要由學生全程主持,以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鍛煉學生組織活動、統籌安排的能力。辯論主題要選擇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與日常生活、學習相關的,辯手要適當選擇課堂上不太積極發言的同學,著重幫助培養這部分同學的口語交際能力。在辯論賽進行過程中,學生是主角,他們可以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和見解,并與對方辯手進行知識儲備、思維活躍度、口語能力等方面的較量。語文教學的課堂辯論要由淺入深,切勿一開始就選擇宏觀抽象的辯題,這不符合學生的知識儲備和思維水平。
五、結束語
總之,學生的口語發音是否標準,口語表達是否流暢,關系著日常學習生活中與人之間的信息溝通和信息交流。表達同一個意思,但表達方式、語言的不同,會造成信息傳達不完整甚至是錯誤,有的人習慣用很復雜的語言表達一個很簡單的意思,在今后的交往中就會讓人覺得啰唆、煩人;而有些人善于歸納總結,用簡單、優美、生動的語言表達,讓聽的人很容易就能明白。語文教學是口語交際能力培養的基礎,課堂中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練習,可以讓學生在交流互動中提高口語交際能力。當然,除了課堂教學之外,到處都是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場所,隨時都有提高口語交際能力的機會,只要教師能夠適當引導,適時指點,每個學生都能成為敢說、能說、會說的交際人才。
參考文獻:
[1]閆明云.淺談語文教學中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1(06).
[2]肖震宇.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5(11).
[3]尚翠英.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8(04).
[4]高麗君.初中語文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J].現代教學,2017(09).
[5]曹瑾.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訓練和有效培養[J].試題與研究,2018(25).
[6]王曉.讓孩子“能說會道”——談低年級小學語文口語能力的培養[J].教育現代化,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