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洋子


【摘要】作為一門旨在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課程,《綜合商務英語》課程通常具備課時量大、教學內容復雜等特點。為達成教學效果,需要不斷探索適合學生特點的教學模式。將SPOC混合式教學模式引入到該課程的教學中,在實施一年之后,結合學生的成績、調查問卷結果、訪談反饋,對該模式的應用效果進行研究。結果可以證明,SPOC教學模式得到學生的普遍認可,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促進,成績有顯著提高。該教學模式適于在《綜合商務英語》課程中應用。
【關鍵詞】SPOC混合式教學?綜合商務英語?應用研究
一、引言
根據教育部2018年發布的《普通高等學校商務英語專業本科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商務英語專業課程體系包括公共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專業方向課程、實踐環節和畢業論文五個部分。其中,專業核心課程承載著培養商務英語專業本科人才五種素質(思想素質、專業素質、職業素質、文化素質和身心素質)、五種知識(語言知識、商務知識、跨文化知識、人文社科知識和跨學科知識)和五種能力(英語應用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商務實踐能力、思辨與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使命。
在探索如何將人才培養與英語教學融合的過程中,各門課程也在教學目標設定、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活動設計、教學效果評價等方面面臨著諸多挑戰。如何能夠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將現代互聯網技術與教學活動相結合,從而達成培養目標,也是值得研究的課題。
在此背景下,依托網絡平臺而萌生的教學模式也在英語教學中被廣泛運用,如MOOC。然而在實施過程中,MOOC也暴露出越來越多的弊端。例如,在設計與特定學習人群相適應的課程方面不到位、學習資源內容及類型單一、視頻資源粒度過大、個性化支持不足、對學生管理和監控的考慮不足等。而生來就具備豐富的網絡數據類學習資源和具有準入限制的SPOC模式(Small?Private?Online?Course,即小規模限制性課程),則能夠很好地克服MOOC中的這些問題。SPOC模式最早由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Armando?Fox教授提出,他認為在輔助教學和提升學生參與度及增強教學效果方面,這種限制性、小規模、個性化的教學方式對課堂教學有較強的促進作用。而國內也有大量學者通過實證研究,對SPOC模式的教學效果進行了論證,如姚林香、周廣為、何達倩、廖宏建、劉外喜等。
二、《綜合商務英語》課程SPOC混合式教學模式設計
本研究將SPOC教學模式引入到《綜合商務英語》課程教學中,從需求分析、資源設計、活動設計、評價設計等方面入手,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前-課中-課后”一體化的混合式課程教學模式。自2017年9月實施以來,已取得階段性成果。
1.需求分析。課程實施之前,對本輪次的教學目標、課時安排、教學內容、教學對象進行了分析,結合學生特點,精準選取教學內容。并以此為依據,從需求入手,設計出適合的SPOC教學模式。
(1)教學目標。《綜合商務英語》系列課程以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知識、商務知識、文化知識為基礎,通過聽、說、讀、寫、譯訓練,培養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及自主學習能力,為學生今后在商務領域的深入學習奠定基礎。
(2)課時安排。依據本輪次教學對象的人才培養方案課程設置計劃,該課程作為專業基礎課開設,共分為四個階段,分別在大一、大二上下學期進行。大一兩個學期分別128課時(每周8課時),大二兩個學期分別96學時(每周6課時)。
(3)教學內容。本課程以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商務英語綜合教程1-4》為主要教學內容,結合本輪次教學對象的人才培養方案要求以及以往的教學經驗,特別增加詞匯應用專項訓練及語法專項訓練(課程計劃中并沒有單列出語法課程)環節。
(4)教學對象。該課程首次面向本校英語專業和商務英語專業學生開設,并首次開展分層次教學。依據學生的高考英語成績及凱思考試成績分為A、B層次分別開展教學。本研究以A層次一個班級(該班級共30人,其中男7人,女23人)為研究對象,探索SPOC教學模式在《綜合商務英語》課程中的實施方案及應用效果。
2.線上/線下教學資源及活動設計。該課程以單元授課為主要形式,每一單元包括教材內容學習、語法學習、詞匯練習等環節。根據每一環節的特點,設計出了不同類型的教學資源,主要包括單元學習任務指南、詞匯預習單、背景知識介紹相關視頻、語法微課、語法練習題庫、英文寫作在線任務等。借助校內開發的課程資源平臺、網絡資源、自制微課、iTest系統、批改網、問卷星、訊飛口語系統及其他自制資源,設計出一套線上線下聯動的教學模式。具體情況如下:
3.評價設計。為幫助教師監測教學效果,同時促使學生了解學習效果,促進學習興趣,課程設置了一套較為完善的評價體系,主要包括形成性考核及終結性考核兩部分。形成性考核部分主要對課堂表現、詞匯學習、課文理解、翻譯釋義、寫作、單元測試等維度進行檢測。終結性考核主要從聽、讀、寫、譯方面對課程學習效果進行綜合檢測。其中形成性考核成績在每單元學習結束后,在校內開發的形成性考核成績在平臺上公示,幫助學生及時了解階段性學習效果,并且可以通過數據分析,了解自己所在班級的成績梯度。
三、結果與分析
在一年的教學過程中,本研究分別于入學、第一學期期末、第二學期期末共進行了3次凱思測試,以便對學生的英語能力變化進行監控。并于第二學期結束后對全部30名教學對象進行了調查問卷(全部有效回收)。問卷調查共包含17道題,內容涵蓋學習態度、教學資源使用情況、學習評價、教學收獲等維度。隨后對6名學生進行了面對面訪談。以下將從凱思測試成績變化、問卷調查、訪談結果三方面對《綜合商務英語》課程的SPOC混合式教學模式效果進行分析。如表2、表3所示,相關樣本的檢驗發現,該班級的凱思測試成績均有明顯的提高,第一學期期末成績與入學成績、第二學期期末成績與第一學期期末成績差異均非常顯著。在剛開始接受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第一學期,學生的進步非常顯著,說明他們能夠較快適應線上-線下聯動的教學模式,并且在學習過程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進入第二學期,雖然成績提升不如第一學期明顯,但也在穩定期有所增長。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比較明顯。
根據問卷調查反饋結果可以發現:63.64%的學生表示,《綜合商務英語》課程幫助他們找到了學習英語的有效方法。78.79%的學生認為該課程的教學模式使他們提升了英語學習的熱情,并且促使他們養成了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的習慣。84.85%的學生認為該課程提供的教學資源較為合理,對英語學習有較大的幫助。學生認為在詞匯、語法、閱讀三個方面提升最為明顯。但同時也發現:學生對視頻類教學資源利用率不高,這與目前提供的視頻類型可能有較大的關系。語法微課講解的內容有較大部分與學生高中階段學習的語法有重疊,差異化部分也在課堂討論和教師答疑的過程中有所涉及,因此學生在語法學習方面,對于線下互動的需求更為強烈。
從30名學生中挑選了幾名特點較為突出的學生,對他們的訪談結果進行總結可以發現:首先,凱思成績變化特別明顯的學生(無論所在分值段)對SPOC混合教學模式適應較好,學習目的較為明確,學習動機較強。凱思成績變化不明顯的學生主要表現為雖然能夠適應全新的教學模式,但學習動機不強。凱思成績波動比較明顯的學生雖然對于教學模式普遍比較認可,但受到外界因素影響比較大(如考試環境、學習期間擔任學生工作等)。
四、結語
因本研究在本校英語專業和商務英語專業范圍內實施,受眾范圍較小,同時也無法進行對照實驗,因此無法將該教學模式與傳統模式的教學效果進行對比分析。然,從SPOC教學模式在《綜合商務英語》課程中的應用效果來看,該模式的優勢也非常明顯:從英語學習的角度來看,多種教學手段的引入,使得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得到了促進,線上-線下,課前-課中-課后多種教學活動的結合,使得大部分學生找到了英語學習的方法;從英語教學的角度來看,網絡工具能夠幫助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英語學習情況,從而調整教學方法。通過轉變教學模式,增強師生互動,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提升有助于活躍課堂氣氛,使得教學效果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馬秀麟,毛荷,王翠霞.從MOOC到SPOC:兩種在線學習模式成效的實證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6,(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