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琪
【摘要】以繪本在小學英語核心素養培養方面的作用為重點進行闡述,結合當下小學英語課程核心素養培養現狀為依據,首先,分析繪本在小學英語核心素養培養方面的作用;其次,從文本閱讀,創建語言、體會思想,緊密融合、繪本聯想,自主創作幾個方面,深入說明并探討借助繪本,培養小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策略,進一步加快小學英語課程上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進程,旨在為相關研究提供參考資料。
【關鍵詞】繪本?小學英語?核心素養?閱讀
在素質教育的思想下,越來越多的教師關注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針對小學階段的英語核心素養,主要涉及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人格以及學習能力。英語課堂上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可以為學生更好地成長和發展奠定基礎。而繪本作為小學生普遍感興趣的內容,將其運用在核心素養的培養上,可以獲得良好的成效。因此,如何發揮繪本在學生英語核心素養培養的價值,是新時期的英語教學重點。
一、繪本在小學英語核心素養培養方面的作用
1.便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英語繪本中含有的諸多圖畫來源于畫家的構思,畫面存在友好優美的特點,色彩鮮明,營造出一種輕松的學習氛圍,同時畫面之間存在一定的連貫性。同時,小學生自身對圖畫具備較強的興趣,在興趣的驅使下,學生可以深入地走進文本的世界中,感知英語知識,促使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
2.便于學生理解能力的提升。小學英語教學中選取的繪本為優秀作品,具備完整性和經典性,含有較為豐富的道理和思想情感,將其引進在小學英語課堂中,可以強化學生對英語教學內容的認知,感受到西方國家的英語文化水平,便于學生理解能力的提升,加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3.便于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英語繪本中存有諸多優美的畫面,可以為學生模擬虛擬化的場景,促使學生感受到語言環境的魅力。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繪本的應用,能夠增強英語課堂的趣味性,加深學生對語言環境的印象,促使學生積極的運用英語知識,巧妙地實現英語知識的遷移,便于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
二、借助繪本,培養小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策略
1.文本閱讀,創建語言。要想在小學英語課堂上培養學生英語核心素養,應該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組織學生通過語言進行交流和閱讀,教師要充分地發揮繪本存在優勢,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創建英語語言,由此提高學生核心素養。同時,小學英語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圍繞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設計教學活動,基于繪本的使用,引導學生自主參與到語言交流模式中,保證小學英語教學的效率。
比如,在教授小學英語人教版《What's?he?like》時,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繪本《My?Dad》,這一個繪本的內容是借助剪簡短的語句對爸爸加以描寫,包括爸爸外貌和性格,帶給學生一種新鮮的感覺,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之后,引導學生針對What's?he?like的話題進行口語交際,給予學生充足的鼓勵和支持,促使學生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參與到語言交流活動中,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2.體會思想,緊密融合。小學英語課程中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培養包括學生自身人格的健全,繪本作為一個較為完整的故事,飽含著人生的真諦。因此,小學英語教師要借助繪本,引導學生體會文本的思想,緊密地把繪本和英語課堂相融合,加強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感觸,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正確的思想觀和價值觀。
比如,在教授小學英語人教版《What?can?you?do》時,教師可以向學生引進繪本《Dream?Collector》,吸引學生對夢想進行想象和憧憬,之后引導學生閱讀文本,走進文本的內容中,體會到夢想對自身今后發展的重要性,樹立學生敢于拼搏的思想觀念,擴展學生學習視野,保證小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
3.繪本聯想,自主創作。小學英語課堂上培養學生英語核心素養,需要教師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在輕松的空間中加以創作,提高學生自主創新能力。繪本中描述的某些情節可以給予學生思維一定的指引,這樣教師應給予學生時間,自主創作文本,引起學生和文本之間的情感共鳴,記錄自己的心得,進而發展學生寫作技能。
比如,在教授小學英語人教版《My?week》時,教師可以融入繪本《The?doorbell?rang》,引導學生對故事的情節進行續寫,借助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呈現相關內容,提高學生對繪本的好奇心,活躍學生自身思維,便于學生有效地記錄學習心得,提升學生核心素養。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運用繪本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價值。小學英語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應依據繪本的內容以及教學的需求,提高學生學習動力,吸引學生好奇心,促使學生積極地學習英語知識,通過文本閱讀,創建語言、體會思想,緊密融合、繪本聯想,自主創作等,領悟英語文本的內涵,進而發展學生英語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毛曉艷.繪本在小學英語核心素養教學方面所發揮的積極作用[J].作文成功之路,2017,(4)?:79.
[2]陳麗.核心素養視野下的小學英語與繪本閱讀教育[J].考試周刊,2018,(4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