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春艷
摘要: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我國出版行業為了更好地適應時代的發展,將信息技術應用于出版行業,實現了數字化出版與多媒體傳播,而數字出版企業也應運而生。具體來說,數字出版企業是知識密集型產業,在計算機技術、網絡媒體、大數據、通訊技術以及顯示技術等高新技術的影響下,以傳統的出版內容為基礎,形成數字化的文化傳播形式。數字出版企業作為新興產業,在發展與壯大的過程中,其生產經營活動會產生大量的無形資產,因而,企業有必要通過有效的內部控制管理,建立以無形資產為核心的管理制度,實現企業健康發展。無形資產主要包括企業的軟件、網絡域名、出版專營權、外觀設計權等,如果企業缺乏較為成熟的管理制度,可能會造成無形資產侵權、信息被盜取等風險,影響企業的經營與發展。本文以無形資產的管控作為數字出版企業內控管理的核心要素,分析數字出版企業無形資產管理重難點,立足于企業內控制度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尋找改善數字出版企業內部控制的有效對策。
關鍵詞:數字出版企業;無形資產;內部控制;思考
一、數字出版企業內部控制相關概述
(一)數字出版企業無形資產的特殊性
對于數字出版企業來說,無形資產是構成其資產結構的主要內容,企業實施內部控制管理也應當以無形資產為核心,降低企業運營風險。實際上,《企業會計準則》中已經對無形資產進行了明確定義,即以非貨幣形式出現,且政府會計控制主體不可識別的資產,如:出版經營權、外觀設計權、著作權等,被稱為無形資產[1]。數字出版企業所涉及的無形資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具體表現如下:
1.無實物形態
無論是數字出版企業還是其他普通企業,其無形資產都具備著統一的特征,即無形性,它沒有實體物質能夠表現其本身,只能反映企業所擁有的使用權益。無形資產是思想或情感的表現,企業投入一定的資金、勞動力、知識價值以及時間價值等,最終形成一種無實物形態的載體。
2.專有性
無形資產所反映的權益一般都反映出獨立性的特征,即為出版企業享受專有的權利,處于非侵權狀態。數字出版企業所擁有的無形資產,如:電子書、網絡出版物等通過著作權人許可購買了該資產的使用版權,其他組織或個人無權益和資格享用該資產的經營權,同時,其他組織或個人在無授權情況下使用該資產實現盈利目的,則屬于侵權行為。
3.可轉移性
無形資產大多屬于知識產權,如商標、名稱、專利權等是可以直接轉讓給他人使用的,像品牌、設計專利權、著作權等則需要簽署協議合同才能轉移使用權[2]。當前,國外一些大型的出版集團企業為了拓寬市場,往往會選擇通過兼并重組等方式直接合并較為成熟的出版機構,以直接轉讓或簽訂許可協議等形式獲取更高的收益回報。無形資產的授權可以存在多個主體,但其所有權的轉移交易一般是一次性的。
4.間接性
無形資產需要間接通過有形資產來體現其價值,這一方面數字出版企業與一般性企業之間存在著差異。一般企業可以直接通過專有技術設備、生產廠房、生產線等有形資產發揮無形資產的價值,而數字出版企業所擁有的出版經營權、特許商標權、獨家版權等無形資產需要依靠電腦設備、其他網絡媒體等媒介輸出思想資源,最終以客戶群體為價值載體,實現企業經濟效益[3]。
5.價值波動性大
不同類型的無形資產所帶來的收益價值也存在著高低差異,且由于無形資產的價值實現需要一定的物化成本作為載體,其價值也容易受到內外部環境的影響而波動,因此,無形資產的管理關系到數字出版企業實際的經營效益。
6.增值性
有形資產隨著時間的推移發生折舊,而無形資產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實現增值,例如:研究技術的積累、員工工作經驗的增長、工藝技術更新、商譽積累等,無形資產的價值也會隨之升高。
(二)無形資產內部控制的要點
對于數字出版企業來說,其無形資產內部控制的要點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1)取得合理性。在通常情況下,數字出版企業在早期取得無形資產的過程中往往需要花費大量的財力和人力來開發,從而形成無形資產的價值。對于一些無形資產占據總資產比例較大的企業,在內部控制應用中必須要綜合考慮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以及技術的先進性,確保無形資產能在后期被高效利用;2)計價準確性。在一般情況下,數字出版企業需要通過價值計量的方式來評估無形資產的價值,確保評估結果的準確性也能夠為無形資產減值和攤銷提供數據依據,全面反映企業真實的經營狀況和財務狀況,這對于無形資產的后期收益也有著一定的影響;3)有效的維護保養。為了防止無形資產的流失,數字出版企業需要對無形資產進行有效的監督和控制,定期核對保管和使用無形資產的相關記錄,并對無形資產進行維護和升級,保證無形資產實際價值與賬目記載的一致性,提升無形資產的壽命;4)攤銷與減值的精準性。對于數字出版企業來說,保證無形資產的準確性和完整性是其財務控制的重要內容,因此,企業需要結合內外部審計作用,確保內部信息的真實性,并合理計算攤銷與減值,預防違規行為的發生,降低企業法律風險。
二、數字出版企業無形資產內控管理的難點
(一)保護制作環節的版權
數字出版企業在購入數字素材的版權以后,需要在數字加工平臺上進行內容整合,最終制作為電子產品或網絡出版物,再傳輸到數字平臺上。但在數字資源產品成形的過程中,如果企業內部編輯人員或系統管理人員缺乏風險意識,可能會造成知識產權在生產環節的價值流失,給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同時,一些數字出版企業往往會采用計算機軟件著作權或輿情監控系統等軟件來維護數字版權,但缺乏對企業內部情況、外部銷售以及安全性能的全方位考慮,影響了數字資源管理平臺的有效性。最后,數字出版企業往往會通過技術加密對數字資源進行網絡儲存和管理,但其密碼功能覆蓋缺乏全面性,沒有對數字資源產品的生產環節進行安全防護,內部控制監管力度不足[4]。
(二)關注盜版非法傳播的風險
數字出版企業將成形的數字產品傳輸到自有平臺以后,如果系統安全管理機制缺失,可能會引發外部系統侵入,盜取企業內部的版權信息,一旦形成盜版非法傳播,就可能會造成無形資產的價值流失。目前,大部分數字出版企業為了防護信息安全,采用防火墻技術來防范信息價值流失的風險,但其風險防范手段較為單一,防火墻配置不當也會影響網絡的穩定性和位置的隱蔽性,企業數字產品的信息安全性無法得到確切保障。
(三)第三方版權平臺控制難度大
一些數字出版企業在經營管理過程中往往會與一些第三方企業達成合作協議,拓寬企業的經濟收益,即數字出版公司從自有平臺將數字資源產品傳輸給第三方合作平臺。但由于第三方合作平臺是由合作企業進行自行監管的,版權的轉移過程中難免會增加無形資產的流失幾率,同時,企業也無法實時監督合作企業的版權運用情況,信息外泄風險也會隨之增加。
(四)消費環節無形資產不易控制
在通常情況下,客戶群體(讀者)在數字資源平臺或第三方平臺上下載或閱讀數字資源產品,但由于一些客戶缺乏無形資產版權意識,將數字內容復制以后為自己所用,形成其他商業價值,這會給企業帶來經濟損失。消費環節的控制難度較大,很多數字出版企業為了防止版權流失,采取不定期更新數字資源的方式,增加文字、圖片以及視頻等內容,提升侵權和盜版的難度[5]。但一些數字出版企業缺乏對消費者的關注,也沒有針對消費環節制定完善的版權加密,非法復制或非法傳播等現象在市場上屢見不鮮。
三、數字出版企業無形資產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
(一)內部控制意識淡薄
實際上,很多數字出版企業內部僅有少數員工了解企業無形資產管理方面的知識內容,也僅有財務部門的人員參與到無形資產內部控制工作中。就以版權登記環節來看,很多企業的版權登記率不足90%,版權意識欠缺使得部分員工在實際工作中,在素材采集后就忙于制作,忽略了版權登記,且企業員工對數字資源保密不到位,內控環境薄弱;另一方面,企業在崗位職責方面存在著漏洞,由于無形資產的采購審批程序較為復雜,部分員工為了簡化審批程序,在未經審批授權的情況下直接進行采購,嚴重違反了不相容崗位分離原則,數字資源的管理風險也會大幅度增加。
(二)風險評估環節缺失
在通常情況下,數字出版企業的經營與發展受到內外部環境影響較大,外部風險包括宏觀政策變動風險、網絡安全管控、系統漏洞風險等,而內部風險因素包括內部監管制度缺失、利潤分配不當、風險應對機制不足。數字出版企業在經營管理過程中,無論是管理層還是基層員工,都需要存在一定的風險識別和管控意識。但大部分數字出版企業內的員工風險意識淡薄,認為風險監管職責是資產處及財務部門的責任,同時,由于企業內尚未建立完善的風險應對機制,缺乏對數字資源產品的整體評估,對產品風格定位、消費者需求等方面沒有專業的分析,難免引發數字資源產品從生產到發售過程中的風險,針對侵權或盜版傳播等風險尚未建立一套有效的管控機制,從而給企業帶來了一定的經濟損失。
(三)控制活動執行不完善
數字出版企業為了提升競爭優勢,往往會購置大量的無形資產,尤其是著作權的購買。但一些數字出版企業在無形資產購置之前缺乏有效的采購、使用和處置等相關管理制度,首先,數字出版企業在采購審批與執行方面已經設置了嚴格的規定,但在具體執行過程中,因采購工作量較大,很多資料驗收人員忽略了再審核環節,僅僅只是對接收到的信息進行整理歸檔,從而加大了版權侵權問題發生幾率;其次,數字出版企業通常會采用直線法對網絡域名、軟件平臺或版權的價值在一定期限內進行攤銷,但無論是系統還是版權在后期可能需要投入一定的升級費用,直線法難以保證攤銷金額計算的準確性。
(四)信息安全保護不健全
有效的信息對接是內部控制活動開展的前提和基礎,對于數字出版企業來說,在信息系統搭建過程中,既要重視與消費者之間的信息互通,也需要把握信息系統的安全性,避免無形資產價值的流失。但目前,由于企業信息安全管控不到位或網絡管理人員操作失誤等,造成無形資產價值降低,給企業帶來經濟損失;同時,數字出版企業的無形資產還可能會受到外部黑客攻擊以及病毒威脅等,企業員工缺乏安全管理意識,是造成無形資產管理風險的主要原因。
(五)內控監督職能弱化
目前,一些數字出版企業內缺乏較為獨立的內部審計機構,財務審計工作往往由財務監審崗位執行,無法保證財務審計的客觀性;同時,部分企業還會在年末時納入第三方審計機構開展內部審計工作,其審計內容主要包括內部資金存有量、應收賬款、應付賬款、成品存貨數額、長期股權投資情況、應交稅費、未分配利潤、現金流量、投資收益等,但缺乏對無形資產的詳細核查與審計信息,使得內部監督審計職能無法全面實現對企業的全面覆蓋。
四、數字出版企業改進內部控制的有效對策
(一)完善財務內控體系
首先,數字出版企業要針對內控體系的建設設置相應的項目負責人,聘用專業性能高的團隊作為內控體系建設的咨詢機構,對企業的財務內控建立提供合理的指導和規劃;其次,針對財務內控體系建立相應的監督機制,全面識別內控體系執行過程中財務風險、法律風險以及稅務風險等,做好規避和應對措施;最后,企業要定期出具財務審計報告和內控評價報告,對企業財務管理內控制度的實施情況進行監督和改進。此外,數字出版企業還要重視對無形資產的管控,強調無形資產內部控制對企業的重要性,要求員工在無形資產采購、使用以及處置等環節都要做好信息登記及保密工作,提升全體員工的無形資產保護意識和版權意識,防止無形資產價值流失給企業造成經濟損失。
(二)完善風險評估機制
數字出版企業的主營業務就是制作數字產品,而數字產品的制作離不開網絡環境,因此,數字出版企業的經營管理難免需要面臨來自內外部的投資風險、經營風險以及財務風險等。數字出版企業要想防范外部環境風險和內部管理風險,首先要健全風險預警機制,設置風險評估標準和風險警戒線,對來自市場、政策、合同、企業管理、網絡安全等各個方面的內容進行識別和預測,分析風險等級以及影響程度,妥善處理風險;其次,企業要加強財務方面的控制,通過全面預算管理的應用,把握企業的財務預算和業務預算,針對經營計劃來設置合理的業務目標和財務目標,并落實到預算編制中,企業財務人員動態對比實際經營情況和預算指標之間的差異,就能夠準確地判斷和預測關鍵風險點,有針對性地防范企業經營所面臨的風險;最后,由于數字出版企業在無形資產管理方面存在著審核不嚴、信息泄露、版權盜取等風險,因此,企業要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鼓勵內部員工參與到風險識別環節中,以防止流程缺陷給企業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三)強化無形資產控制力度
首先,在無形資產采購執行方面,數字出版企業應當依據實際經營需要進行采購。企業在取得無形資產以后,驗收工作應當由財務部門和使用部門共同實施;同時,企業在外購版權時必須要取得所有權的相關證明,同時向法務部咨詢意見,在采購活動完成以后要及時到財務部門辦理入庫入編相關手續,并做好版權的二次審核;其次,無形資產使用環節需要經歷嚴格的授權審批程序,財務部門接收到使用部門的申請報告以后,需要對申請進行查證和審核,最終報由總經理審批,通過簽訂使用和保密等相關協議,防范無形資產被盜取的風險;最后,數字出版企業在處置重大無形資產時,應當引入第三方中介機構,合理評估無形資產的價值,像一些技術落后、信息過時或超過法律保護期的無形資產要及時進行報廢或轉銷處理,減少不必要的資金占用。
(四)加強信息安全防護
對于數字出版企業來說,加強信息安全防護是內部控制的重要內容。在輿情監控系統、計算機網絡著作權、防火墻等軟件和技術的應用基礎上,企業也要注重來自外部黑客或病毒等方面的威脅,從物理防護和技術防護這兩方面保障信息傳遞系統的安全性。物理防護即更新設備系統,從安全防護體系上直接阻斷風險因素,為電子文件和數字資源載體營造安全的儲存環境;技術防護即設置訪問控制系統、數字簽名技術、病毒防治技術等[6]。此外,為了更好地實現內部信息互通,數字出版企業也要充分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將物聯網、互聯網、云計算等工具應用到企業財務內部控制體系中,并將出版企業日常工作會應用到的ERP系統、數字志愿系統、OA協同辦公系統以及財務處理系統進行歸納集成,以滿足企業印發、OA、人力資源、資產管理、稅務控制、銀行賬戶和客戶端等多個內外信息系統的銜接需求,做好項目核算、合同處理等工作,加強內部信息共享的時效性和準確性,形成財務內控制度實施的主要助力。
(五)發揮內部監督的作用
數字出版企業要設置獨立的內部審計部門,發揮內部稽查和監督的職能,一方面,審計部門要加強對消費環節的監督,對消費者進行記錄、跟蹤和反饋,陸續推出一些增值服務,如會員反饋、買贈體驗、消費積分等,采取追蹤服務器或IP地址的方式,防止消費環節出現的侵權風險;另一方面,企業也可以定期聘請外部審計機構對內部控制執行情況進行審計和評價,及時識別內部經營環節潛在的風險和漏洞,制定相應的整改措施,完善企業內部控制治理流程。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數字出版企業在內部控制活動開展過程中,要以無形資產的特殊性為理論基礎,基于數字出版企業無形資產內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重難點,從內控管理意識、風險評估應對、控制活動執行、信息安全防護、內部監督審計等多個方面實施內部控制活動的有效舉措,加強對無形資產的保護,從而實現企業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聶玲芝.T數字出版公司無形資產內部控制改進研究[D].西安石油大學,2017.
[2]徐艷旻.數字出版行業財務風險與內部控制關系探究[J].出版廣角,2015 (16):50-51.
[3]許娟,張媛媛,張璐,et al.企業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評價方法[J].納稅,2017 (27):102.
[4]劉曉霞.經濟新常態下企業內部控制的改革與創新[J].財會學習,2017 (4):250-250.
[5]黃捷.企業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會計師,No.256 (01):47-49.
[6]蔡悅嫻.試論企業內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國際財經(中英文),2017 (20):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