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紅平 曹巧玲 伍勇 杜文一 陽柳清

摘? 要:隨著群眾體育幾年來迅猛發展的良好勢頭,民眾的體育鍛煉需求日益增長及有限的社會體育資源,二者之間的聯系加強,矛盾逐漸凸顯,使得高校體育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成為社會體育工作的熱點問題。本文以湘潭市九華社區全體居民以及湖南科技大學2015級、2016級全體學生為研究對象。通過文獻分析法、問卷調查法、實地訪談法等,從社區居民體育鍛煉及服務需求現狀、高校體育專業人才培養分析社居民體育鍛煉促進的“高校、社區聯動”模式構建的可行性與制約因素。針對這些制約因素,本文提出以下對策:構筑培養高校體育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社區服務平臺;促進高校、社區二者的體育資源能有機結合與聯動發展;構建高校與社區兩個部門聯動的對接點;針對學校開放體育場地與設施建立安全管理體系,明確各自責任歸屬;有效激發市場活力,學校和社區建立體育產業鏈。
關鍵詞:社區體育? 學校體育? 體育服務? 聯動模式
中圖分類號:G812?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20)01(b)-0194-02
1? 社區居民體育和學校體育聯動模式概念的界定
高校為社區居民鍛煉提供體育設施,體育場所,培養專業指導人才等,社區體育的規劃更合理,鍛煉人數大幅增加;學生多樣化的需求可以在社區眾多的場地得到滿足。二者相融合,促進“學校、社區聯動”發展,實現相向連接,優勢互補。
2? 社區居民體育和學校體育聯動的必要性
2.1 推動社區體育快速發展,為社區體育發展提供服務
高校作為社區體育發展的有力助手,為社區體育發展給予服務方面,在體育指導人才、體育設施、體育場地、體育產業信息的供給方面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因此,合理利用高校的體育器材設備、場館等資源,能有效地促進社區體育的穩步健康發展。
2.2 構筑培養高校體育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社區服務平臺
實踐教學對體育專業學生理解專業知識,培養實踐應用能力,增加就業機會,提升學院的專業素養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高校體育專業在實踐教學這一塊存在很多問題,使學生很難達到整體能力及素質的提高,同時學生對理論課教學的不滿情緒和學生要求增加實踐機會和提高實踐教學效果的呼聲越來越高。因此,高校體育專業的學生通過指導社區居民體育鍛煉與提供服務,既能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又能緩解社區體育指導人才缺乏、技術力量薄弱的問題。
2.3 建立社區體育服務需求與高校體育專業人才培養的聯動模式
社區體育服務需求與高校體育專業人才培養的聯動,充分借助高校、社區體育資源,既可以促使高校體育部門轉變思想,走向社會,納入社會發展的軌道,同時也可以促進社區體育良性發展,增進居民鍛煉意識。
3? 社區居民體育和學校體育聯動的主要困難
3.1 高校體育專業學生服務社區體育的知識儲備與實踐能力不足
高校體育院系根據社區體育服務需求,調整培養目標、課程設置、積極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強化實踐教學。實踐教學應分層次、分時段進行,由集中實踐逐步轉換成分散實踐,旨在加強學生專業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的培養。體育專業學生到社區進行短時間、接力式的實習,做好實習經驗總結,逐步提高高校培養社會體育指導員的質量。
3.2 制約“高校、社區聯動”促進社區體育服務實施過程中對接
對社區居民體育鍛煉促進的“高校、社區聯動”模式的構成要素進行系統分析,分別找出影響與制約的因素,建立“高校、社區聯動”的對接點,對這些對接點逐一進行最終完善,保證了“高校、社區聯動”促進社區體育服務實施過程中,2個部門配合順暢。
3.3 社區居民體育鍛煉時段與學校體育場館的開設時域矛盾
學校要維持正常的上課時間秩序,因而體育場館開設的時間有限,加之師生人數眾多,場地不富余,社區的體育設施不健全,居民的鍛煉需求得不到滿足;在將近1年的試驗中,本文意圖探索出一條切實可行的實施路徑,高校開設場館時間延長,居民鍛煉得到保障。
4? 社區居民體育和學校體育聯動模式的構建詳見圖1。
4.1 建模
4.1.1 構筑高校、社區體育資源聯動發展的活動機制
高校應努力打破思想觀念的桎梏,不僅僅拘泥于學校,與社區共建體育俱樂部。同時在實驗學校有2個體育館、3個田徑場與1個健身房,安全性能高,可以為其社區居民健身提供場地設施器材。
4.1.2 開展社會體育指導訓練營,增強體育專業指導人才的質量
湖南科技大學體育學院開設了有氧器械與健身專業班,培養了一批專門的健身人才,他們的實踐經驗與自我體驗豐富,對社區居民的體育鍛煉有著明確清晰的健身訓練計劃,貼合居民的實際需求。
4.1.3 建立驅動高校、社區聯動發展的經費保障體系
學校體育部門與社區管理部門共同建立鍛煉基金項目,為“學校、社區聯動”體系提供一定資金來源。
4.1.4 “高校、社區聯動”模式由政府主導,高校、社區為輔合力搭建
由國務院頒布的《全民健身條例》規定政府應當把全民健身與本地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相結合,因此政府出臺的相關政策在學校、社區聯動體系的構建中起到首要作用。
4.2 實際運行
4.2.1 轉變觀念
轉變學校與居民的體育思想觀念,通過開展體育健康課程講座,使社區居民的體育健康思想得到有效引導,開辦健身指導員培訓班,為社區輸入優秀指導人才,做到人人鍛煉,人人健康。
4.2.2 資源共享
合理利用湖南科技大學的羽毛球、籃球、排球場館、游泳池等體育場所與體育設施,以及九華社區內公共體育場地,二者進行合理的交互利用。
4.2.3 聯動發展體系
通過高校、社區二者的體育資源相融合,建立并不斷完善學校、社區的聯動體系。
參考文獻
[1] 張嵐.學校體育與社區體育互動的理論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8,26(9):26,67.
[2] 謝耀良.社區體育與高校學校社團互動發展的研究[J].內江科技,2018,39(8):78,151.
[3] 王英帆,王羽.學校體育與社區體育的互動性發展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8,26(1):34-35,80.
[4] 王霞.高校體育與社區體育互動發展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7,7(30):137-138.
[5] 何雅麗.山西省高校體育資源服務社會的現狀及對策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13.
[6] 唐嚇建.福建省社會體育指導員人才市場需求與高校社會體育專業培養現狀的吻合性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9.
[7] 詹嘉文.宜賓市高校體育服務社區體育的供需分析與對策研究[D].成都體育學院,2014.
[8] 李良明,楊愛華.長沙市體育公共服務的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6(1):101-103.
[9] 曲炳屹.高校與社區體育互動發展問題的研究[D].南昌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