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
摘? 要: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田野調查法等研究方法,基于貴州省山地體育旅游資源開發的基本情況,以貴州省山地體育旅游資源開發的原則,構建貴州省山地體育旅游的森林公園主題開發模式、地質地貌公園主題開發模式、山地村寨主題開發模式、山地運動主題開發模式,為貴州省山地體育旅游資源開發提供理論參考依據。
關鍵詞:山地體育旅游? 開發模式? 資源開發
中圖分類號:G80-05?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20)01(b)-0238-02
1? 貴州省山地體育旅游資源開發原則
1.1 堅持政府主導、市場導向原則
在貴州省山地體育旅游的開發過程中,必須一改此前政府主導市場導向的局面,優化配置各種旅游生產要素,拓寬旅游業開發主體來源,不斷提升旅游業在當地經濟收入中的比例。但是也不應放棄政府的主導地位,發揮政府在旅游資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保障旅游開發人員的切身利益,創新旅游商業模式,實現經濟利益和社會效益的最大化。
在對山地旅游資源進行整合的過程中,當地政府應采取適當的行政手段來保證旅游從業人員的合法權益,并協調各開發主體的利益沖突,通過制定實施必要的行政法規來規范生態旅游行業,使生態旅游走上正常發展的渠道。必須發揮嚴格的監督作用,在促進市場企業發展的同時,教育提升游客自身的旅游素質,不斷提升游客的旅游責任感,而在配合政府的過程中,市場則需要發揮看不見的手的作用,牽引旅游發展路線,對各種旅游資源進行優勝劣汰,做到當地旅游業的發展與時俱進。
1.2 堅持山地體育旅游資源開發與環境協調原則
生態環境資源屬于不可再生資源,在人為的開發面前極其脆弱有限,因為具備最完整的自然與人文資源,貴州省的旅游資源開發可以說是具備先天的優勢,當地長期閉塞的原始生態環境,使得其人文體系也很封閉,不能一味地借鑒與采取其他省市慣用的旅游開發模式。以保護性開發為首要任務,綜合考察當地旅游資源狀況,平衡處理好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之間的關系。
1.3 堅持民俗文化開發原則
作為原始民俗文化的核心與靈魂,真實性應得到真正的傳承與發展,開發主體為了迎合大眾化市場需求,對寶貴的原始民俗文化進行改頭換面,嚴重損害甚至是丟失了民俗文化獨特的價值蘊涵,這不僅沒有做到很好地繼承與發揚當地原始民俗文化,反而是一種本末倒置、棄本逐末的做法,極易扭曲文化內涵。這就需要在當地山地旅游資源的開發過程中,當地政府應加強監督,出臺各種政策文件規范開發行為,并采取相應措施政治已產生的不良后果。嚴格遵守保護性原則,既體現旅游資源的欣賞娛樂價值,又凸顯其獨特的人文氣息與歷史底蘊。
1.4 堅持生態、體育、旅游高度融合開發原則
貴州省旅游業發展極大地受到當地交通條件的限制,導致其旅游資源開發不充分,旅游開發起步晚,地域之間缺乏有效聯動溝通。外地投資商則利用當地交通短板,大力投資發展山地體育旅游業。利用名人效應提升當地景點的知名度,借鑒山東青島發展體育旅游的經驗,并加入自身創新方式。目前在貴州省,當地政府和各個開發主體高度重視民俗文化的繼承與發揚,同時結合山地體育旅游項目,積極探索與開創一種旅游業發展新模式。同時在開發過程中,尤其注重生態環境的保護,平衡好社會效益與經濟利益的關系,各區域發揮各自地域優勢與特色,做到優勢互補,互相借鑒融通,以此共同推進貴州省旅游業整體的良好發展。
2? 貴州省山地體育旅游開發模式
2.1 森林公園主題開發模式
在貴州省,森林公園的旅游資源種類豐富,珍稀動植物以及多樣化的森林景觀,森林公園旅游資源也包含著峽谷、湖泊、瀑布、溪流和洞穴等優美的自然風光旅游資源,加之當地獨特的歷史文化旅游景觀,使得森林公園旅游景點能帶給游客一種別樣的旅游體驗。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園區生態環境的穩定性是建立森林公園最主要的目的,其開發模式主要按照公園的生態功能來嚴格劃分,森林公園主要有3個功能部門,即生態核心保護區、生態過渡區和周邊旅游區,在核心保護區范圍內采取完全封閉的方式以嚴格禁止游客進入,而對于科考研究工作者來說,其活動的范圍僅限于外圍游覽區和過渡區。倘若是品牌價值不高的風景類旅游資源,仍然可以通過對其發展潛質的開發,來發掘出其新的閃光點和增值點,從而增加其新的旅游開發價值,這其中最成功的典型案例就是“碧峰峽模式”。
2.2 地質地貌公園主題開發模式
由于地質地貌的巨大差別,山地形態也是千姿百態的,例如有地質遺跡、滑坡景觀、森林山峰、山風景觀等多種類型,在山地旅游資源開發過程中,對山地景觀的開發也是不可忽視的一大重點工程,地質景觀的豐富性和多樣性,可以為當地山地旅游提供更大的選擇空間,對山地地質地貌景觀的開發,可以通過采取展示當地地質遺產景觀或地質環境的方式來實現,這也適用于如科普、觀光、探險等多種旅游體驗方式。與森林公園的開發發展方式類似,在對地質地貌公園的開發過程中,也必須注重對當地地質景觀和地質遺跡的保護和維護,并根據核心保護區、過渡區和地質遺產旅游區等地質地貌公園不同的功能對應開發相應的旅游項目。
2.3 山地村寨主題開發模式
在貴州省旅游業發展的過程中鄉村旅游十分重要。一些山區的鄉村,因為交通不便,經濟發展比較落后,工業化狀況也不理想,所以留存了比較原始的自然景觀。良好的生態環境和獨特的自然風貌以及濃郁的山村風俗,使得山地農村生態旅游資源發展成為可能。山地的村莊地形比較特別,生物資源豐富,風景獨特,溫度適宜,能夠為游客提供適合的環境。加之其與城市景觀和城市文化具有天壤之別,游客在感受當地獨特自然環境的同時,更能體驗別具魅力的農村山地文化,形成獨特的山地農村體育旅游發展模式。
2.4 山地運動主題開發模式
作為山地旅游的重要組成部分,山地體育旅游項目開發結合現代都市人的旅游需求,愈加具有現代都市氣息,可以預見,在未來的發展趨勢中旅游業則是都市人與山區進行緊密接觸的中介橋梁。作為一種極具挑戰性和參與性的旅游項目。在山地體育運動中,使得人們在享受到體育競賽勝利所帶來的喜悅的同時,更感受到一種自我價值的實現和提升,這種體驗是其他普通觀光旅游景點所無法提供的。
參考文獻
[1] 傅信達,國偉.貴州省水上運動產業與山地體育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優勢[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8,26(12):106-108.
[2] 李菊花,鄧萬里,張泰煒.山地體育助推民族地區休閑旅游發展研究——以黔西南州為例[J].當代體育科技,2018,8(32):210-211,214.
[3] 楊昌美,肖慶群.促進貴州六盤水地區發展“山地旅游+體育”模式的對策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8,8(30):238-240.
[4] 張恩利,李健兵,王安治.陜西省秦嶺山地體育旅游經濟圈法制建設探析[J].寧夏師范學院學報,2018,39(8):91-95,99.
[5] 柳志生,鄧建.山地體育旅游產品體驗化開發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7(7):105-109.
[6] 鄭宇.基于RMP理論分析甘孜州山地體育旅游產品開發[D].成都體育學院,2017.
[7] 馬婷.我國山地旅游開發模式研究[J].西部皮革,2017,39(8):82.
[8] 鄔孟君,劉進.構建貴州體育旅游品牌鏈:以民族地域特色的山地運動為依托[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39(8):124-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