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方祥
摘 要: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不斷推進與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作為中職學校農學類主要專業的現代農藝專業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而該專業人才的培養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本文對怎樣通過中職現代農藝專業人才培養改革,解決現代農藝專業人才培養問題進行探討。關鍵詞:中職? 現代農藝? 專業人才? 培養改革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明確指出,把發展中等職業教育作為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和建設中國特色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基礎,讓職業教育服務于鄉村振興戰略,為廣大農村培養以新型職業農民為主體的農村實用人才。因此,中職現代農藝專業人才培養必須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多措并舉地為實現鄉村振興添磚加瓦。
一、中職現代農藝專業人才培養現狀
1.專業課程缺乏針對性
中職教育有別于高等院校,其人才培養的定位是初、中級應用技能型人才,他們的就業方向主要集中在生產一線。因此,在專業課程的設置方面,必須有針對性,必須強調實用性的特點,必須與一線的生產緊密結合。然而,對照當前大多數中職現代農藝專業的教學內容和課程設置,我們發現,其過分注重教授完整的課程,學生所學的科目太全面,文化課與實踐操作課無所不包,最終導致學生學習到的知識理論等都停留在表面。
2.教育教學觀念陳舊
中職學校的課堂教學應該以學生的實際需求作為主線,以學生將來所從事的職業為目標,并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加強教學的實效性,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3.學生就業方向難以定位
隨著現代農藝技術的不斷發展,很多新的崗位也隨之產生。但是,由于中職學校的大多數學生在求學階段主觀上不夠努力,導致他們在就業的時候出現定位不準確的問題。
二、中職現代農藝專業人才培養改革
1.加強師資培訓,提升教師素養
現代農藝專業人才培養的關鍵在于教師。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也在教師。教師的專業素養是影響現代農藝專業教學質量的首要因素。教師是教學環節的主導,教師隊伍整體水平的高低將直接影響著教學目標能否實現。因此,必須加強師資培訓,從以下幾個方面,提高教師素質。
(1)采取“走出去”的戰略,加強對現有教師的在職培訓。想方設法地讓教師到高職院校進修,到企業生產第一線參加實踐培訓,努力提高現有教師隊伍的專業水平,從而解決現代農藝專業教師專業發展方面的問題,盡可能培養出越來越多的“一專多能型”教師。
(2)“請進來”,聘請優秀的企業技術員來學校擔任兼職教師或實訓教師,擇優招用企業的專業技術骨干,從高校吸引優秀畢業生來校任教,為中職學校教師隊伍注入新鮮血液。有了優秀的教師,改變了教學模式,打造快樂課堂,學生就有了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從厭學變為樂學,學生管理難的問題自然迎刃而解。
2.試點現代學徒制,加強實踐性教學
當前,鄉村振興計劃正在穩步推進,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中職學校更應該為農村的發展貢獻力量。為了能更好、更快地培養出更多的技能型人才,除了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之外,還應該從教學改革入手。
學徒制的歷史比較悠久。傳統的學徒制主要停留在零散的、自發的狀態,學徒或為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或為生計所迫,拜師學藝,改善家庭生活現狀。時至今日,學徒制已從以往的零散自發狀態轉變為系統主動狀態,呈現出與以往不同的風貌。從目前的探索實踐來看,學徒制主要是以學校和企業為聯合培養主體,形成規?;?、制度化的人才培養體系。從叫法來看,學徒制也被冠以“現代”之名?!艾F代學徒制”的名下必然會有諸多與傳統學徒制的不同之處。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在筆者看來,是現代學徒制要更加凸顯育人使命。
中職學校應該更加積極主動地探索,全面貫徹落實開放辦學理念,盡可能地破除“等、靠、要”思想,不能“閉門造車”,要深度對接社會和市場需求。企業需增強育人意識,建構正確的用人觀。企業的主要目標是創造經濟價值,增加社會財富。但這和“立德樹人”并不矛盾,處理得好,是能夠相互促進的。學生要擺正自身定位,立足于實踐鍛煉成長。在企業做學徒,從事勞動生產,必然會創造一定的經濟價值和社會財富,從某種意義上講,學徒具有準員工的屬性。但因為是在學習過程中,學徒所創造的價值,往往是在“師傅”的指導和帶領下創造的,對此,學徒要有正確的定位和認知。
在實踐教學中,教師要合理地注入農村可持續發展方面的知識,讓學生在學習中就明確該專業的前景,以利于他們的專業發展。同時,實訓場地是實踐性教學得以進行的重要保證,因此,實訓場地建設和管理,要本著優先、實用、先進的原則,及時解決實訓場地中設備陳舊、短缺以及管理不善等問題,建立完善的責任制度,加強管理,做好設備的保養和維護。
3.利用政策資源,關注學生發展
我國對職業教育越來越重視,因此,中職學校的人才培養應該充分利用這些政策資源,為人才培養提供條件。例如,2012年秋季國家又出臺了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免學費政策,所有農村孩子上中職學校都將享受每年2000元免學費補貼,對于現代農藝專業學生還可享受每人每年1500元的生活補貼,貧困家庭的孩子還可以申報每人每年5000元的“雨露計劃”。以上政策支持力度之大是前所未有的,給那些上不起學的農村貧困孩子帶來了福音。不僅如此,學生畢業后,學校還實行就業指導和創業資金扶持等優惠政策,這將有力地激發大批貧困學生的就讀熱情,從而減輕學校招生壓力。
4.加強校企合作,彰顯就業創業優勢
中職學校要與企業加強合作,實現校企合作雙主體育人目標。學校和行業企業本著“人才共育、過程共管,成果共享”的原則開展合作。主要以基地、農戶為平臺,圍繞農作物物候期的生產管理實踐,實施“做中學理實一體”的教學模式。主要通過“理論教學和實習實訓”,讓學生在實習基地和專業農戶的生產現場進行實踐,了解自己畢業后的崗位工作情況和對知識技能的要求。例如,可以采取“專業教學+基地+農戶”的教學管理模式,通過“基礎教學+參觀見習”,讓學生在實習基地和專業農戶的生產現場實踐,了解自己畢業后的崗位工作情況和知識技能要求。學生在前兩學年主要通過“做中學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模式,熟練掌握本崗位的工作技能,提高勝任職業崗位的能力,實現專業人才培養與生產企業的無縫對接。第三學年“頂崗實習和技能鑒定”。學生進入企業進行頂崗實習,學??梢越M織學生技能鑒定并頒發相關專業技能的職業資格證書。
另外,農業在未來十年內,蘊藏著巨大的機會,也是農藝專業學生最大的發展機會。國家允許個體戶存在是在20世紀80年代,而現在私企與國有企業享受著同等的政策待遇,正是私營企業發展的最佳時機。無論是糧食種植還是茶葉種植,只要能夠形成比較大的規模,圍繞市場立足服務,小本創業的基礎和土壤就可以形成,懂生產經營的農藝專業學生有著廣闊的創業空間,他們將是未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種植大戶和致富典型。據此,只要我們實行農藝專業“產教結合”三年三循環的人才培養模式,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采取訂單式培養,就能解決現代農藝專業學生就業難的問題。
三、小結
總之,中職學校要讓學生進得來、學得好、走得出,強化學生服務和管理意識,加強動手能力培養,讓學生對就讀現代農藝專業充滿信心與希望,有方向,有未來,有出路。面對學生不同的家庭背景、生活狀況、文化基礎以及心理特征,盡可能突破制約職業教育發展、服務地方經濟的瓶頸,打開中職學?,F代農藝專業人才培養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
[1]徐文選,楊亞湖.現代農藝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J].農業與技術,2013(6).
[2]許于生,許玉婕.中職學校校企合作現代農藝技術專業教學質量管理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2014(33).
[3]單永生.中等職業學校如何加強現代農藝專業建設[J].現代職業教育,2017(18).
[4]劉玉芬.現代農藝專業產學研的現狀及對策[J].現代農村科技,2015(12).
(作者單位:鄖西縣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