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淼
摘 ?要:本文從心理、生理2個方面對影響學生引體向上成績的因素進行了分析,針對引體向上運動的身體部位的專門性和動作結構的專門性,提出了引體向上練習要遵循的4個原理:生物適應原理、專門化原理、超負荷原理、時間間隔原理,樹立正確的體育價值觀,同時給出了簡易、科學的專項力量、耐力的練習方法。
關鍵詞:高中男生 ?引體向上 ?對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G807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20)02(a)-0133-02
引體向上是國家體測項目,是某些地區體育中考的必考項目,它對發展上肢力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引體向上是按照動作規格完成的個數來計算成績的高低,是力量耐力項目[1]。由于絕大部分的學校受到場地器材的的限制,加上練習的人數多,發展引體向上運動和提高成績具有一定的難度,即便練習的方法手段豐富多彩,鍛煉的結果也不盡人意。
1 ?影響引體向上成績的因素
1.1 心理因素
引體向上對上肢的力量和耐力要求高,很多高中男生都喜歡對抗激烈的運動,像籃球、足球等項目,而引體向上趣味性低,學生不感興趣,也不愿意練習。雖然有些學生進行了不同項目的鍛煉,但是運動訓練是改造和適應的過程,肌肉得到什么樣程度的鍛煉,就會相應的反映出來。即便是一部分人在練習引體向上,但是練習的時候缺乏堅強的意志力,練習的效果并不好。不管是平時練習的或者沒有練習的學生,最后的成績都不理想。
1.2 生理因素
引體向上具有力量與耐力的雙重特點,是一項克服自身重力的力量耐力項目,練習時需要力量和耐力做支撐。當練習者力量練習達到極限狀態時,就需要較大的絕對力量來完成接下來的動作,顯然,體重是影響引體向上成績的關鍵。一般來講,體重大的學生比體重輕的學生具有絕對力量大的優勢,相對力量較體重輕的學生要弱。練習過程中,體重輕的學生雖然在相對力量方面占據優勢,但絕對力量的缺失,導致最終的成績不理想。而體重大的學生在絕對力量方面占據優勢,但是相對力量的弱勢最終導致無法取得好的成績。所以,對于肥胖的學生來說,減重是非常關鍵的一步,對于瘦弱的學生來說,增加絕對力量是關鍵。
2 ?提高高中男生引體向上的策略
2.1 引體向上訓練需要遵循的原理
2.1.1 生物適應原理
引體向上練習是對身體進行逐漸改造和不斷適應的過程,肌肉鍛煉的過程中,不同部位的肌肉增加不同的刺激,相應的肌肉就會產生不同的反應。學生在進行極限運動量的練習時,運動量越大,肌肉以及各相應的機能器官受到的刺激也就會越強烈,從而使受試者產生新的適應過程,最終結果是肌肉力量與耐力也得到了相應的增長。
2.1.2 專門化原理
力量訓練的專門化是指被訓練肌肉對某種模式力量訓練產生了特定的反應或適應性生理學現象[2]。不同的肌肉群或者同一肌肉群的不同運動單位之間具有一定的神經肌肉協調性,訓練中,肌肉本身以及相應的器官機能都會發生變化。當練習者力量達到極限時,在輔助力的幫助下完成引體向上動作,基本上符合引體向上運動的肌肉運動軌跡的特點,以及力量練習時的身體部位、練習動作的專門性,即:在進行練習時,主要發展直接參與完成引體向上的肌肉群,并盡可能地模擬其實際運動的動作結構、運動軌跡及動作的節奏與快慢。
2.1.3 超負荷原理
超負荷練習能讓被訓練到的肌肉受到更大程度的刺激,其生理上會漸漸產生適應不同的練習強度,促使肌肉力量不斷增長。在力量訓練中,RM(單次訓練能重復的最高個數)是負荷逐漸增加的適宜標準,RM為力量訓練增加負荷提供了可操作性的遞增負荷原則,不同的RM發展的肌肉力量不同,6~10RM的負荷訓練能夠讓肌纖維橫斷面逐漸增大,促進力量的增長,10~15RM負荷的訓練基本不會促進肌肉橫斷面的增粗,但力量的速度和肌肉的耐力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增加[3]。
2.1.4 時間間隔原理
對從來都沒有參加過力量耐力訓練的受試者來說,隔天訓練的效果比每天訓練效果好[4]。練習者需要制定相應的練習計劃、內容以及目標,每次訓練后有約1d左右的恢復期,每個小周期有2d左右的時間進行休息,保證肌肉在練習后有適當的恢復期,訓練過程需要消耗體內的各種營養物質,經過一段時間的休息恢復,體內的營養物質會得到充分的補充,甚至補充的營養物質會比所消耗的還要多,達到“超量恢復”的效果。
2.2 提高引體向上成績的方法
2.2.1 樹立正確的體育價值觀
首先給學生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針對學生不愿動、不想動、不重視的心理,要讓學生充分認識到體育的價值所在。體育課上可以合理創設情境,例如:中秋前的一天下午,王女士從菜場買回來米、面、油等物品,秦女士打電話讓兒子到樓下幫著拿東西。“其實沒什么活,就是讓他把東西從車上一件一件拿到電梯口,50斤大米,我都能搬得了,這孩子竟然說搬不動”,秦女士壓低了聲音說,“我開始以為他是怕累、偷懶,后來才覺得他可能真的是沒有那么大的勁兒。他搬了其他東西,來回幾趟后就累得不行。我當時真是又驚又氣,養了這么大一個兒子,人長得像模像樣,怎么會這樣柔弱無力呢?”通過現實問題創設的情境可以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到體育價值的所在,進而提高體育學習和鍛煉的自覺性。
2.2.2 強化學生的力量練習
(1)模擬引體向上。
把圓形彈力帶一端系在單杠上,調至練習者伸臂可以夠到的位置,用體操棒穿在彈力帶的空隙中,形成一個與單杠平行的橫杠,練習者雙腳自然開立,雙手用力向下拉杠至胸前,按照既定的計劃安排,重復一定的次數和組數,力量增長后可以增加彈力帶的根數,來實現增加磅數。
(2)正手握直臂懸掛。
直臂懸掛是引體向上放下最低點時的動作,可以幫助熟悉引體向上用力,結束后還可以正手直臂后屈腿懸掛,逐漸增加難度。
(3)正手握屈臂懸掛。
屈臂懸掛是引體向上上升至最高點時的動作。可以站在箱子上,跳躍上升至下巴超過單杠,保持姿勢,堅持到底。
(4)半位引體向上。
練習者雙手抓杠,雙腿前屈,由幫助者提住腳踝關節,雙腿與上肢的夾角小于90°,上體盡可能地垂直于杠下,練習者拉杠至胸部貼近杠面,堅持一段時間,按照既定的計劃,重復一定的練習次數。
(5)屈膝引體向上。
練習者雙手抓杠,身體懸垂于杠下,小腿向后折疊,幫助者提住練習者的腳踝關節,當感受到練習者引體困難時,提供一定的力量進行幫助練習者,盡可能地幫助練習者順利完成動作。
(6)彈力帶輔助。
把圓形彈力帶一端系在單杠上,另一端系在練習者腰部或者腿部、腳部,借助彈力帶來完成引體向上,可以減輕上升和下降時的手臂和背部用力。
3 ?結語
引體向上是力量耐力項目,對于上肢力量和耐力要求高,趣味性不強,學生在心理上排斥,生理上肥胖或者瘦弱導致學生對引體向上練習索然無味。針對這種狀況,首先應該樹立正確的體育價值觀;其次要遵循練習的生物適應原理、專門化原理、超負荷原理、時間間隔原理;最后要科學地制定簡單、易開展的專項力量、耐力練習方法以及練習計劃。
參考文獻
[1] 田麥久,劉大慶.運動訓練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12:138-139.
[2] 鄧樹勛,王健,喬德才.運動生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176-177.
[3] 馬勇,鄭偉濤.賽艇運動員力量耐力訓練的測試分析[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8(3):60-62.
[4] 王瑞元,蘇全生.運動生理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12:338-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