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永紅
摘 要: 對學生聽、說、讀、寫綜合能力的培養,是我國現階段語文課堂所大力提倡的教學目標。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在引導學生學會“聽”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說”的能力,并通過課內及課外的閱讀不斷積淀語文底蘊、夯實語文功底,進而向提高寫作能力邁進。
關鍵詞:語文教學;聽;說;讀;寫;綜合能力;提高
中圖分類號:G421;G623.2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0)05-0050-02
語文,是學生從小學階段就開始接觸的一門學科,它與數學和外語并稱為學生學習的“三大主科”,可見學習語文知識的重要性。語文作為一門語言類科目,要教會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善于傾聽,學會表達,并在此基礎上展開閱讀、積累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后要學以致用,進行寫作練習,提高寫作能力。因此,對學生聽、說、讀、寫綜合能力的培養,是我國現階段語文課堂所大力提倡的教學目標。在新課改背景下,語文教師要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綜合能力,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量。
一、采取多種方式,培養學生“聽”的能力
1.采取多種講授形式,培養學生的“聽”力
小學生的認知水平還處于初級階段,對事物充滿好奇心,但是對知識的理解能力相對較弱,而且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因此,教師若是在教學過程中仍按照傳統教學模式一味地以說課講解為主,就難以激發學生的聽課興趣,極有可能出現學生表面在“聽”老師講課,但實際上已經“走神”的情況。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語文知識以故事性、趣味性的方式,生動、形象、動情地描述和講解出來,這樣就能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師的講述上。這樣的語文課堂,會讓學生的“聽”力效果大大提升。
2.教學生在課堂上如何聽重難點知識
在培養學生“聽”的能力過程中,教師在吸引學生聽課興趣和好奇心的基礎上,還要注重培養學生學會聽教學重點、難點知識的能力。在每節課的教學內容中,教師都會設置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而小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集中時間相對短暫,所以教師就要抓住學生注意力相對集中的時機,進行教學重難點知識的提示,提醒學生哪些知識是本節課需要重點掌握的重難點知識,需要學生充分重視和認真領會。例如,教師在課堂上對課文進行示范朗讀的過程中,針對重點段落、重點詞匯、難理解的知識等,可以采取提高聲調、重復的方式朗讀,或者采取設問、反問的方式向學生提問,以引起學生對重難點知識的注意。經過幾次這樣的訓練之后,學生就會漸漸明白教師的意圖,進而逐步掌握聽重難點知識的能力,并在此基礎上更有針對性地學習語文知識。
二、創造“說”的機會,鍛煉學生“說”的能力
1.引導學生從愛說話變為會說話
語文是一門語言學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說”的能力是語文教學的基礎目標。愛說話與會說話不是一回事,語文教學就是要引導學生從愛說話變為會說話,從簡單地說話變為有水平地說話,實現“說”的蛻變。
首先,教師要培養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學生只有對身邊事物經過認真觀察之后,才會對大千世界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觀點,才能在語言表達的過程中有“說”的內容和話題。其次,教師要在語文課堂上著重培養和鍛煉學生“說”的能力。由于學生個體之間存在個性差異,有的學生性格活潑,喜歡在課堂上表現自己,喜歡在老師和同學面前表達自己的想法,甚至不需要教師的鼓勵就具備說的勇氣,具備演講和辯論的能力。但同時,也有一部分學生性格內向、沉默寡言,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上加以引導和鼓勵,給這部分學生以課堂“表現”的機會和“說話”的權利。再次,教師要允許學生在表達過程中出現錯誤,即使學生在表達自己觀點的過程中偏離了課文主題思想、遣詞造句不連貫或不通順等,教師也要在保證學生自尊心和好奇心不受損的情況下,對學生所犯的關于“說”的錯誤持寬容態度,并適時地給予糾正和鼓勵。
2.引導學生在認真思考的基礎上鍛煉口語表達能力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從鍛煉學生說話過渡到教會學生說話。很多學生天性活動好動,樂于在課堂上積極與老師互動,表達自己的觀點。如果教師在課堂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會有很多學生躍躍欲試、積極參與,可是還沒等教師把問題全部說完,就有學生迫不及待地說出自己的想法。這種急于表現自己的回答,很多時候是沒有經過認真思考便脫口而出的,其準確性和全面性存在問題。而且,學生若長期如此,就會形成固定的思維模式,就會形成疏于思考、急于求成的不良學習習慣。因此,教師要注意糾正學生的這一問題,教育學生在認真思考之后再“說”,以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例如,教學人教版二年級下冊中《找春天》這篇課文時,在課堂導入部分,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用PPT展示關于春天景色的靜態圖片和動圖,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課件中,解凍的小溪叮叮咚咚在流淌,樹木已發出嫩芽,小草也從地底探出頭來……接著,教師布置任務,提出一個問題:看過這樣的畫面,同學們聯想到了什么?你能將這幾幅圖連起來,說出一段話嗎?在教師的問題引導下,學生需要根據圖片中的信息進行認真思考和大膽聯想,然后結合自己的理解組織一段話來描述春天的景象。在這樣的教學中,學生需要認真觀察,大膽想象,并運用自己所掌握的詞匯和語句組成一段話說出來。這樣的訓練,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還能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和想象力,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
三、組織課內外閱讀及比賽活動,培養學生“讀”的能力
1.根據課內外學習資源,引導學生養成讀書習慣
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閱讀,是學習語文知識的重要方式。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內外語文閱讀資源,引導學生從小養成好讀書、讀好書的閱讀習慣。
對于校內閱讀資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針對本節課教學內容,先是進行范讀,然后引導學生有感情、有節奏地朗讀,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對于校外閱讀資源,教師可以選擇優秀的書刊作為學生的課外閱讀材料,引導學生在家長的陪伴下,每天在睡前閱讀一篇文章,并且以每天打卡的方式將閱讀內容上報給教師,讓課外閱讀成為學生的一種生活習慣。課外閱讀過程,既能增進學生與家長之間的感情,又能開闊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學習更多語文知識。
2.組織課堂閱讀比賽活動,讓學生愛上閱讀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組織課堂閱讀比賽活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學生愛上閱讀。例如,教師可以利用古詩詞押韻的特點,讓學生大聲朗讀古詩詞,促使學生通過朗讀感受到古詩詞的韻律美、文字美,進而真正愛上閱讀。例如,教學李白的《贈汪倫》這首古詩時,教師可以在范讀之后,讓學生在課堂上分組進行朗讀比賽。在比賽過程中,對于能夠根據七言絕句韻律有感情、有節奏地進行朗讀的小組,教師要積極給予表揚,并鼓勵其他學生向他們學習。
四、結束語
聽、說、讀、寫能力共同構成了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這些能力對于促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全面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現階段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在引導學生學會“聽”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說”的能力,并通過課內及課外的閱讀不斷積淀語文底蘊、夯實語文功底,進而向提高寫作能力邁進。
參考文獻:
[1]劉文俊.讓孩子們快樂地享受課堂——淺談語文學科聽說讀寫能力的訓練[J].內蒙古教育,2015(09).
[2]方宏伙.有聲有色有趣,培養聽說讀寫[J].科教文匯,2013(10).
[3]馮蘭香.如何培養低年級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J].寧夏教育,2013(10).
[4]徐江.培養聽說讀寫能力 構建實效語文課堂[J].甘肅教育,2012(12).
[5]賈樹菊.培養聽說讀寫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J].成才之路,2008(11).
[6]劉英.語文教學中聽說能力培養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6.
Abstract: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ies of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is the teaching goal advocated by Chinese classroom at present. In the process of Chinese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further improve the ability of "speaking" on the basis of guiding students to learn to "listen", and accumulate Chinese information and consolidate Chinese skills through reading in and out of class, so as to improve their writing ability.
Key words: Chinese teaching;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writing; comprehensive ability; improv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