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靜
我們常常慨嘆:同樣的教室,同樣的教師,同樣的坐在教室里聽課,為什么有同學能拿到滿分,有同學只能拿到少之又少的可憐的分數(shù)?
而且如今學校教育的現(xiàn)狀是學困生越來越多,這個問題很多老師在交流過程當中都有談到,前幾天在學校組織的第一次月考中,就我所在的八年級而言,100來人的班級,幾乎每個班級都有30~40名的300分(滿分650分)以下的學生。而且就這幾年的發(fā)展趨勢來看愈演愈烈。要想打造一個優(yōu)秀的集體,有這么幾乎一半的學生都是這種學習現(xiàn)狀,任何一位老班都會心急如焚。
老話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對于這些慢騰騰的學困生,是長期的不良學習習慣,或者不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也可能是家庭教育存在著嚴重的問題造成的,所以我認為只能采用分層管理的方法。在思想上,學習上,生活上,都要和其他學生界定不一樣的標準,正如幸福的家庭似乎總是相同的,而不幸的家庭各有其因一樣,每一個學困生的形成都有一個獨特的原因并且有一個長期的形成過程,所以學困生的轉化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班主任和科任老師耐住性子,一點一滴的肯定其優(yōu)點,放大其優(yōu)點,讓其慢慢成長。
班主任老師應在分層管理中找準每一個學困生形成的原因,逐個擊破,能挽救一個是一個。
首先,想方設法讓學困生找到歸屬感和自豪感。因為知識對這些學困生來說,往往是滯銷的“貨物”,知識的積累似乎是“為了存儲”而“不進入流通過程”,得不到運用。因此,可以從利于執(zhí)行的生活行為上要求這類學生,比如能做到一周不遲到、一周課堂不打瞌睡、兩周不被學校政教處批評、每周被任何一位科任老師表揚三次……就要給他的行為分打滿分,提出表揚,讓其產生有所作為的自豪感,認識其自身的價值所在,也就是讓其價值找到歸屬感。但這點要抓反復,反復抓。
其次,班主任老師要增強個人魅力。親其師信其道,這似乎成了很多老師追求的夢想。
那么如何才能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呢?無外乎兩點,個人品德和個人專業(yè)能力。個人品德修養(yǎng)上,無論任何時候,都應該以昂揚積極向上的狀態(tài)出現(xiàn)在學生面前,言談舉止都要以社會道德準則和優(yōu)秀教師標準要求自己,這是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個人專業(yè)能力則體現(xiàn)在處理班級事務的智慧性和課堂的幽默感。
這里我有個案例,我們班有一個幾乎周周都會被政教處揪到扣班級積分的學生,這個學生有一個特點,每次犯錯教育過之后,態(tài)度都很好,而且基本上不再犯同一個錯誤了(也可能是反復犯同一個錯誤的時候還沒出現(xiàn))。我稱他為“堅決把學校的所有錯誤進行到底”的學生,我把學生在學校不能做的事列個清單,他每犯一個錯,我就讓他在錯誤欄后邊打一個對勾,并且記錄兩次犯錯中間的時間間隔,表揚他就快有出頭之日了,整個九月份,周周我都要處理他的問題,進入十月份以來,我與他單獨談話的次數(shù)減少了,10月11日,我因有事不在學校,回到學校之后,我的辦公桌上放著一張認錯書,書寫非常的工整、規(guī)范,原因也寫得很清楚,這個認錯書寫的讓我對他產生了同情。關鍵是這個認錯書還用茶杯壓著,這說明這個孩子擔心這張認錯書被風刮跑了,他是想讓我看到這個認錯書的。從被動寫檢查抄中學生守則寫心理說明書到主動遞交一份認錯書,我覺得這就是這個學困生的轉變。
至于課堂,教師課堂語言的幽默感尤為重要,全是知識的灌輸,學生就會產生一種倦怠感,聽課效率就會大打折扣,一節(jié)課如果有那么兩處充滿幽默感的地方,學生的情緒就會得到調動,課堂效率就會提高。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教師可以模擬一些人物的說話,也可以戲說一些課堂現(xiàn)象……
第三,要求學困生閱讀并思考。讀書點亮心靈,書香潤澤人生!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說,我們教育工作中“最硬的核桃”之一,是對“困難”學生做工作。他們比一般學生在理解和記住教材上要多花三五倍的時間,第二天就忘了所學的東西,因此在學習教材后隔一兩周就要讓他們做防止遺忘的練習。
醫(yī)學上有大腦半球皮質的神經細胞萎縮太多和虛弱可以用驚奇詫異來治愈方法;肌肉的萎縮可以用體操治愈方法。在書籍的選擇上,盡量挑選比較鮮明有趣和使用吸引人的方式闡明概念、結論和科學特點的書籍和文章,讓這些學生對周圍世界的事物和現(xiàn)象盡量多產生疑問,帶著這些疑問從書中尋找答案,越是困難的學生越需要閱讀,閱讀能教他思考,思考會刺激智力覺醒。
學困生形成原因很多我們在挽救的同時要究其因明其果,80%的學困生都能有很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