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媛
摘要: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財務風險對公立醫院正常運營的影響也越來越明顯。本文在闡釋了公立醫院財務風險內涵與特征的基礎上,對公立醫院財務風險影響相關因素進行綜合分析,提出公立醫院財務風險防范策略,從而提高醫院財務風險控制水平,實現醫院穩定、長遠發展。
關鍵詞:醫院;財務風險;管理策略
一、公立醫院財務風險的內涵與特征
公立醫院財務風險主要指在公立醫院的財務工作中,由于外在因素和內在因素的相互作用及影響使得醫院的實際收益與預期收益出現偏差,從而導致醫院出現經濟損失的可能性。公立醫院在日常財務管理中,一旦財務風險問題處理不及時或者處理不當,就可能導致財務風險進一步惡化,從而影響醫院的穩定運行,甚至會制約醫院長期發展。識別財務風險的特征是醫院進行財務風險防范控制的前提,因此了解醫院財務風險的特征非常重要。醫院財務風險的特征主要有客觀性、全面性和不確定性。客觀性主要體現在,財務風險是客觀存在的,導致財務風險的因素大多是難以預料或控制的,這些因素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全面性是指財務風險全程存在于醫院財務活動的各個環節,任何一項工作都可能導致財務工作出現風險,比如籌集醫院資金、收取醫療費用、分配醫療收入等等。不確定性是指財務活動中風險是不可預估的事件,哪些因素會發生變化以及會導致何種結果,是無規律可循的。
二、導致公立醫院財務風險的因素分析
(一)外部因素
導致醫院財務風險的外部因素有:一是政策因素。隨著新醫改進程的加速,國家對醫院采取的政策也會相應調整。因此,醫院面臨的國家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不確定性。比如,零關稅政策降低進口藥和抗癌藥的價格、取消藥品加成等限價政策,壓縮了醫院盈利空間。二是利率變動因素。醫院在運營中,不可避免會出現一定程度的負債經營。利率變動會影響醫院籌資成本。若利率上調,會增加醫院貸款利息支出,減少醫院收益,加大醫院財務風險。三是外部競爭因素。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醫療改革進程的加速,醫療行業越來越市場化越來越開放,醫療行業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許多私立醫院也加入醫療行業競爭中。這樣一來,部分患者被分流,醫院收入減少,而醫院運營成本并不會相應減少,從而導致醫院收益下降。
(二)內部因素
導致醫院財務風險的內部因素有:第一,資本結構不科學。企業的生存發展離不開資金,醫院也是如此。在新形勢下,為了提高市場競爭力,公立醫院往往會擴建大樓、購買大型醫療設備等。部分公立醫院是通過負債來籌得所需資金,若沒有科學的資本管理制度,往往會出現負債過重,資產負債比過高的情況,加大了醫院到期不能還本付息或者資不抵債的剛性壓力,一旦醫院由于內外部環境發生變化,醫院收入減少、償債能力減弱,資金運轉難以維持醫院正常運營,從而引發財務風險。第二,資金管理不合理。醫院在日常運營中,不能發揮資金配置效益的最大化,會對醫院資金運營產生不利影響。例如,醫院將資金過多用于投資固定資產或者積壓藥品等項目,忽視其潛在風險,則會造成資源浪費;此外,在近年來醫療糾紛事件時有發生,不僅影響醫院形象,還會增加醫院非正常經營性支出;宏觀經濟環境不景氣導致醫院應收賬款不能及時收回,甚至無法收回,從而產生呆賬和壞賬。在這些情況發生時,如果資金管理相關制度,沒有事先監控相關財務指標,不重視相關會計操作,不能充分及時計提壞賬準備,往往會給醫院帶來經濟損失。第三財務人員綜合素質不高。醫院財務人員是直接接觸財務工作的人,需要對醫院財務狀況時時監測。一旦醫院面臨可能的財務風險,需要財務人員根據自身能力進行風險規避和控制。因此,如果財務人員僅僅做好基本的財務會計工作,而不全方位思考醫院財務管理工作,不預判可能存在的風險,就無法規避風險,防范風險。
三、 公立醫院財務風險防范策略
(一)建立風險預警機制
首先,從醫院長遠發展角度出發,加強對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關注,在此基礎上對醫院財務風險進行科學分析,從而有效控制財務風險;其次,結合醫院自身實際情況,了解掌握醫療資產負債率、營業利潤率、成本費用利潤率、應收賬款周轉率和總資產增長率等相關財務指標數據,多角度衡量醫院資產相關狀況和經營狀況,定期分析關鍵財務指標變化,及時識別和評估財務風險,監測和報告財務風險,從而達到防范控制財務風險的目的;第三,關注會計工作細節,明確財務管理重點,對醫院日常財務狀況實時跟蹤,實現醫院財務的動態監測,。
(二)完善內部控制制度
醫院要營造良好內部環境,強化內部活動管理。不僅需要醫院管理層轉變醫院管理理念、完善醫院治理結構,還需要培養全院職工參與內部控制的思想意識,在工作和學習中認識風險、防范風險、控制風險。內部控制制度要貫穿于醫院的各種業務活動中,在相關活動的各個環節制定相應的風險控制制度,包括建立全面預算管理制度,合理統籌規劃醫院內部資源,監測醫院各科室預算執行進度;在成本控制上需要建立多級成本核算體系,對各科室成本費用進行合理控制,減少不必要的費用支出,解除占用不必要的資金,將運營資金用在更適合的位置,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同時,醫院還要通過內部審計來實現對內部控制的監督,確保內部控制制度執行效果,在必要時還可以加以修正,實現財富風險控制措施的進一步改良升級。
(三)加強對復合型會計人才的培養
一方面,醫院在提高財務人員會計業務能力的基礎上,融入財務管理能力的知識培訓,完善財務人員知識結構,提高其職業判斷能力,培養復合型會計人才,為醫院管理者提供全方位、高質量的財務信息;另一方面,加強對財務人員的風險管理培訓,不僅要強化其財務風險意識,還要提高其預判風險,衡量風險、防范風險的能力。
四、結語
綜上所述,醫院面臨的財務分析多種多樣,因此,醫院要結合自身情況,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策略。在分析財務分析影響因素的基礎上,從預警機制、內部控制制度和財務人員管理等多角度出發,科學管理和控制醫院財務風險,減少財務風險發生概率,實現醫院穩定、健康、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潘力.公立醫院財務風險成因及防范[J].財會通訊,2016(14).
[2]葉曉娟;王珍珍;潘麗雅.新形勢下醫院財務風險控制及防范策略研究[J].納稅2020(4).
[3]張升發.公立醫院財務風險的成因及管理對策探討[J].財經界,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