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翠
摘 要:編輯出版是實現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和有效途徑。圖書編輯是出版活動的實踐者,在文化傳承中發揮著主體性作用。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圖書出版正經歷著深刻變革。新時代需要新出版,新出版需要新編輯。新時代圖書編輯必須更好地擔起文化傳承的使命。
關鍵詞:新時代;圖書編輯;文化傳承;出版
中圖分類號:G2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079 (2020) 03-0-02
一、引言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人類的文明進步,離不開文化積累和傳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科學技術與出版的結合將更加緊密,文化傳承的載體和方式也更加多樣化。新形勢下,作為出版活動實踐者的圖書編輯必須重新思考如何將人類文明成果更好地傳承下去。
二、圖書編輯在文化傳承中的作用
編輯出版是實現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和有效途徑。圖書編輯是出版活動的實踐者,在文化傳承中發揮著主體性作用,推動著文化的積累、選擇、創新和傳播。
(一)把握出版環節,保證文化傳承的質量
在選題策劃環節,圖書編輯要依據一定的原則,有目的性地把握好選題的藝術性、思想性和科學性,尤其要著重把握好選題的政治導向、社會導向和思想導向。在這一環節,編輯通過對選題的價值進行綜合考量和把關,剔除問題選題和平庸選題,引領文化發展風向,推動了文化創新,保證了文化傳承的內容質量。
在審稿環節,圖書編輯除了需要對稿件的文字內容、體例結構、表達方式等進行取舍和加工、發現和訂正不符合出版規則的內容之外,還需要對稿件進行適度的加工創新,這也是作品文化價值的升華和再創造的過程。這一環節,編輯把關內容質量,提升了文化價值,推動了文化創新,從而保證了文化傳承的質量。
在營銷環節,圖書編輯要嚴格遵守宣傳用語規范,挖掘市場營銷點,做好出版物的推銷員;積極與作者、讀者進行溝通交流,配合開展簽售等營銷活動,做好文化溝通的橋梁;博覽會、訂貨會積極促成圖書訂購和版權交易,做好文化傳播與交流的紐帶。這一環節,編輯促進了文化交流與傳播,推動了文化傳承。
(二)助力許多名著典籍流傳于世,實現文化積累與傳承
很多人眼里,圖書編輯是一份“為他人做嫁衣裳”的工作。實際上,在文化傳承過程中,圖書編輯往往是“點睛”的匠人。編輯的整理與解讀甚至對后世的文化傳承有非常重要影響。
《資本論》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經典著作,是享譽世界的偉大作品。馬克思生前只出版了《資本論》第一卷,第二、三卷是恩格斯對馬克思生前的手稿進行辯讀,并校閱、謄寫,歷時十年之久才得以最終出版的。第二、三卷的出版過程確實有其特殊性,但不可否認,如果沒有恩格斯的編輯整理工作,馬克思的光輝思想和這部偉大的著作是無法流傳于世的。
很多古代史書典籍都源自那些學識豐富的名家整理、編撰才流傳于世的,如《詩經》《戰國策》《漢書》《史記》《永樂大典》《四庫全書》等。沒有古人對這些作品的編撰與整理,就不會有今天這些寶貴的文化財富,更不會通過代代相傳,供今人學習和借鑒。正是因為有了這類文明成果的積累與傳承才極大地豐富了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正是因為編輯的整理,許多名著典籍才得以流傳于世,文化積累與傳承才得以實現。
三、新時代圖書編輯在文化傳承中的使命
新時代,科技的發展為文化傳承的多樣化提供了可能,也要求圖書編輯擔起新的文化傳承使命。
(一)嚴把出版導向,弘揚先進文化,引領文化發展方向
一段時間,養生健康、厚黑學、風水星座類圖書充斥市場。以當時國家對養生保健類圖書質量檢查為例。從內容上看,大部分圖書夸大醫療功效誤導讀者;部分圖書所述觀點缺乏科學依據,違背醫學常識或存在科學性、知識性錯誤。這些“問題”圖書的傳播對文化傳承的影響可想而知。
出版導向正確是保證出版物質量的前提。編輯對選題的價值判斷和選擇,是文化發展的風向標,對文化傳播具有導向作用,引導著人們思想的轉變。新時代圖書編輯必須提升政治覺悟,嚴把意識形態導向,重視黨和國家政策、民族、宗教、地圖等問題的審核。凡是導向不正確的選題不予以申報論證;對于內容不健康的選題,按規定進行刪改;對于出版規定禁止出版的內容,堅決不能出版;涉及重大革命、歷史題材的選題,必須按規定進行重大選題備案。
新時代圖書編輯在出版策劃過程中,要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始終堅持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自覺擔負起弘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使命;既要繼承和發揚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又要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要堅定文化自信,以出版能引導人、鼓舞人的優秀圖書為己任,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中華民族精神,實現正能量文化精神的傳承。
(二)強化職業素養,提升責任意識,保證文化傳承質量
古文或譯文該如何編校才能達意、準確地反映原文和現實,是圖書編輯都會遇到的問題。編輯只是做文字加工,不查證也未請權威專家解讀,甚至會曲解原著。這類缺乏權威性的圖書的積累對文化傳承是非常不利的。因此,“信” “達” “雅”這三個翻譯標準同樣是對圖書編輯能力和責任心的要求。
新時代圖書編輯要積極適應社會環境的變化,重視知識結構更新,不斷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培養創新意識,加強把關、策劃、編校和營銷等業務能力。圖書編輯的政治素養、知識儲備、編校技能、策劃營銷能力、創新意識等職業素養直接關系著所出版圖書的價值大小和內容質量的高低,關系著圖書的品質和文化傳承的質量。
新時代圖書編輯要提升責任意識,嚴格遵守出版法規和流程,遵守編校規范,把控好圖書內容、編校、印制、設計質量;要時刻謹記肩上的社會責任,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絕不能為了經濟利益為平庸、低劣圖書開綠燈;要出版受讀者歡迎又對社會有益的優秀讀物,做優秀文化的生產者和傳播者。
(三)熟練運用新技術平臺,打造傳世精品,創新文化傳播和積累
科學技術的發展,尤其是人工智能的運用,會對數字內容產業帶來深遠影響,會極大地改變出版過程,改變產品生產形式和讀者閱讀形式,改變文化傳播方式,會對文化傳承和積累產生巨大影響。
數字時代的大環境下,出版機構與技術提供商的合作將進一步深入是出版發展的必然趨勢。從傳統出版到數字出版再到未來的“智能出版”,文化傳承的載體由紙質圖書轉向閱讀平臺和終端甚至是更高科技形式的存在,文化傳承的方式也會更加多樣化。
面對數字化,圖書編輯要熟悉新媒體、新技術的運作模式,將圖書內容多元利用、深度開發,將內容優勢與新媒體、新技術相結合,生產出有創意的、有內涵的數字化產品,為文化積累和傳承增加濃墨重彩的一筆;還要推動新媒體、新技術運用與各個出版環節的有機融合,除了選題管理網絡化、基本編校的智能化以外,手寫編輯加工平臺也是指日可待的科技;延伸到營銷領域,未來營銷更重視數字媒體、移動終端等多渠道推廣,傳播速度更快,效果更明顯。毫無疑問,數字出版是文化傳播的助推劑。
(四)推動圖書貿易和版權貿易,增強文化自信,做中華文化傳播的使者
當今世界全球化趨勢越來越明顯,國家與國家間的關聯度越來越緊密,文化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中國也在不斷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積極融入全球化進程中,中國的文化也需要隨之走向世界。
新時代圖書編輯要具有國際視野,要有跨文化傳播的觀念和技能;通過圖書貿易和版權貿易等國際文化交流方式,推動“中國出版”走出去;加強主題策劃,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當代中國經濟發展成就、中國價值和中國理念傳播出去,同時,也要兼收并蓄,將國外的優秀文化成果吸收進來,豐富中華文化的內涵;在“引進來、走出去”的過程中,要尤其注重新技術,創新多媒體融合方式,重視文化品牌和傳播力建設,擴大精品圖書的影響力。
總之,新時代圖書編輯要樹立堅定的文化自信,做好中華文化傳播的使者,為推動中國的文化軟實力建設、增強中國出版的國際影響力貢獻自己的力量。
四、結語
科學技術的發展方興未艾,新時代圖書編輯必須擔起新的文化傳承的使命,守規矩、守底線,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將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圖書奉獻給讀者,奉獻給社會,推動文化的積累、選擇、創新和傳播。
參考文獻:
[1]鐘菱.如何發揮編輯的主體作用[J].編輯出版,2016.6.
[2]梁鳳華.新時代編輯對于文化傳承的責任與使命[J].編輯出版, 2019.5.
[3]王玲玲.新時代如何做好圖書編輯工作[J].出版廣角,20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