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鑫
【摘 要】舞蹈專業(yè)課作為懷化學院舞蹈學的重要課程,長期以來,專注于舞蹈技巧基本功的練習,但是離學校素質教育的要求還是有一定距離,大部分學生學得很“苦”,也學得很“死”,身體素質欠佳,導致了舞蹈專業(yè)課效果不明顯。通過本人思考,結合“立德樹人”的教育實踐活動,就如何讓舞蹈專業(yè)課得到更好更穩(wěn)定的發(fā)展,提高學生的綜合文化素養(yǎng)及審美能力,從懷化學院舞蹈專業(yè)課現(xiàn)狀做出努力,為專業(yè)課教學和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關鍵詞】懷化學院;舞蹈專業(yè);立德樹人;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2.1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08-0139-02
一、舞蹈專業(yè)課關乎素質教育的最終效果
(一)舞蹈專業(yè)課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民族觀
人類歷史上,舞蹈的出現(xiàn)是十分早的,從人類勞動中脫身而來的舞蹈,相對于文學和音樂等藝術形式,有著更早的歷史源頭。舞蹈從勞動中而來,逐漸發(fā)展成為可供欣賞的藝術形式,并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而不斷地演變。切爾尼切夫斯基曾經(jīng)表示“好的藝術作品對于人們的引導力是非常突出的,能夠向人們傳遞高尚的品質,可以利用作品的內涵引導人們認可真善美,并不斷提升自身的道德素養(yǎng)”。對于學生而言,好的作品能夠讓他們感知到作品內在的品質,這會讓學生潛移默化地感知到優(yōu)秀和高尚,然后在自身的行為中逐漸形成習慣,最終凝練成善良的品質和高尚的情操。
在世界上,各民族之間的舞蹈并非都是完全一致的,而是存在差異的,其中民間舞蹈更是以其多姿多彩的風格而聞名。民間舞蹈往往是各民族比較傳統(tǒng)的一種舞蹈方式,他們并非是在舞臺上產(chǎn)生的,而是在生活和勞動中產(chǎn)生的,是人們在生產(chǎn)和生活中,結合自身的勞動需求不斷地加工和完善而形成的,正是因為這種舞蹈產(chǎn)生于民間,因此傳播性更強,且?guī)в蟹浅ur明的地域及民族的差異。民間舞蹈的源頭是勞動,是生活,是自然地理環(huán)境,所以民間舞蹈的差異中也充分體現(xiàn)了這些因素。對民族音樂舞蹈進行研究,可以對這一寶貴的藝術形式進行傳承和挖掘,了解民間舞蹈這一藝術形式的寶貴價值,調動民族凝聚力,推進學生愛國主義精神的形成。
(二)舞蹈專業(yè)課教學可以促進學生身心健康
舞蹈本身屬于運動的范疇,但是相對于其他的運動方式,這種運動方式顯然更具節(jié)奏和美感。舞蹈除了能夠發(fā)揮運動的普遍作用之外,還能夠讓人們的身心得到陶冶和舒緩。
在學校學習時,學習舞蹈是非常有利的,因為舞蹈作為一種運動有著重要的作用,它不僅符合學生生動活潑的天性,而且能合理地調節(jié)他們不規(guī)則的動作,使他們在節(jié)奏的刺激中學會平衡、美和協(xié)調,使他們的身心有更好的發(fā)展;舞蹈在運動之外,也是表演藝術,舞者在舞蹈中能夠對自己的內心和身體的潛力進行挖掘;舞蹈需要配合,需要對別人的舞蹈行為進行呼應,這能夠讓舞者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能力,更好地理解別人的能力。舞蹈需要身體的絕對配合,需要對身體空間進行調用,這能夠讓他們更了解周圍的世界。
(三)舞蹈專業(yè)課教學可以培養(yǎng)學生各種高尚的品質
舞蹈對于人們而言,是可以對自身的情感進行表達和展示的方式,所以舞蹈與生命、與快樂往往是如影隨形的。
舞蹈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大量的訓練的,所以學生的堅韌性必然能夠在舞蹈學習和訓練的過程中逐漸形成。舞蹈本身是對人體的外在協(xié)調性進行訓練和造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身體這件工具,可以逐漸發(fā)展為舞蹈藝術需要的樣子,所以基本功訓練必不可少。為了使基本技能的靈活性達到要求,我們必須做出艱苦的努力。表演的背后,是學生們不屈不撓、堅韌不拔的精神。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要培養(yǎng)學生的意志和耐力是不容易的,需要為他們的心理能力的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更為有利的條件。
(四)舞蹈專業(yè)課教學能夠讓學生學會欣賞美好和高尚的情操
美學家斯托洛維奇表示:“對于人類而言,美育有著很多的展示形式,但不可否認,藝術是對個人目標進行美感教育最有效的方式,由于人與世界之間的關系,是形成美感關系的基礎,所以藝術中凝練的各種美感可以通過藝術教育來實現(xiàn)。藝術可以引導人們形成靈感,并通過各種方式加以完善,而完善的過程就是美育的過程。”
舞蹈通常可以讓人們感知到美好和快樂,在舞蹈中人們的思想會更加純凈,人們在生活和奮斗中就會有更加強烈的熱情。觀賞舞蹈作品,特別是高水平的作品,觀眾可以從中感受到美好,實現(xiàn)自身審美能力的提升。運用舞蹈訓練學生也是如此。在老師的示范下讓學生感受身體美,學習美的動作、事物;當教師糾正學生對錯誤行為的模仿時,學生不僅要了解行為的本質,而且要學會欣賞美的能力,這樣才能提高他們表達美的能力。
二、在立德樹人教育實踐活動中該如何優(yōu)化舞蹈教學
(一)課程體系的建設
教材與教學的關系至關重要,教材是否具備足夠的適用性,直接決定教學的質量以及效果。我國現(xiàn)行舞蹈課程教學沒有統(tǒng)一的教材,必須以高校確立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為基礎,以針對性和實用性為出發(fā)點,編制教材,確定教學大綱。教材是主體,要有突出的個性、鮮明的風格和節(jié)奏,有利于學生的掌握。編排要緊緊圍繞適應型人才的培養(yǎng),教材的內容要關注知識層面對舞蹈的展示,對舞蹈的內涵和規(guī)律進行體現(xiàn),為課程學習和舞蹈教學增加一些新的方式和內容,提高舞蹈的美學水平。
(二)和諧的授課氛圍
舞蹈是一門高技能、高實踐性的學科。在教學中,教師要力求簡單、循序漸進,逐步改變過去重課堂、輕實踐的學術偏見,增強觀念意識,弱化技術難度。在和諧寬松的學術氛圍中,應努力從現(xiàn)代舞的訓練方法和技巧中學習,從元素、運動規(guī)律到短句子,從單動作到組合句,從分解到實踐再到綜合實踐,使學生靈活、協(xié)調。比如芭蕾舞中的“阿拉巴斯特”舞蹈,除了形體與動作的協(xié)調外,還應通過頭、眼、內息的配合來完成,讓學生在老師的示范和動作比較下,感性地接受正確的“阿拉巴斯特”動作。同時,教師不僅要對學生進行知識教育,還要引導學生思考,鼓勵學生表達不同的藝術觀點,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一些心理學家認為,“老師的表揚和鼓勵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勇氣,提高學生的自信心”。
(三)教師本身的藝術素養(yǎng)
教師是學生的向導,是學生的榜樣。因此,老師應該從自己的成就開始,在引導學生的訓練中,在學生面前以最恰當?shù)慕嵌葘ψ约旱奈枳诉M行表達,在示范過程中,各種動作除了要優(yōu)美之外,還要到位和準確,如此才能夠讓學生真正地學習到舞蹈的精髓,并讓學生在學習之中有明確的標準。課堂之上,教師對于動作要領的展示和教學,需要對舞蹈的本質進行體現(xiàn),舉手投足間應該對自己的民族精神和舞蹈情感進行展示。舞蹈動作連貫起來應該是可以對民族的特點進行展示的,這是舞蹈的個性。這種個性共同體現(xiàn)出民族氣質和風格。通過老師的動作展示,讓學生可以從中迅速地吸收動作的關鍵要領。只有如此,學生才會對老師的教學有興趣,才會希望跟隨老師更深入地學習,所以老師必須關注自己舞臺經(jīng)驗的積累。
三、結語
素質教育與舞蹈教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二者相輔相成,共同促進學生和諧全面發(fā)展。一方面,舞蹈教學是素質教育的最佳形式之一,是深化素質教育理念的有效途徑;另一方面,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舞蹈教學的教育功能也將進一步獲得探索。可以說,舞蹈與素質教育之間存在著必然的聯(lián)系。在認識到兩者的“聯(lián)系”之后,我們需要探索舞蹈專業(yè)課程作為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渠道”的教學功能。只有這樣,素質教育才能弘揚其真正的意義和價值,才能迎來更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