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麗麗

摘? 要:該文探索和構建了以“內化翻譯理論與技巧,提高翻譯駕馭能力”為目標的基于TPACK的混合式翻譯教學模式,旨在更有效地訓練學生的翻譯技能,促進翻譯教學水平的提高,培養基本功更為扎實的應用型英語人才。
關鍵詞:TPACK? 混合式翻譯教學? 構建
中圖分類號:G64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20)02(a)-0110-02
調查顯示,傳統的翻譯課堂教學沒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很容易導致教學過程變為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過程,無法激發學生的興趣和自主探索欲望,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和效率,導致教學效果難盡人意。由此可見,傳統的翻譯課堂教學模式已經很難滿足當今英語專業教學的需求,暴露出了諸多弊端,必須采取合理措施加以革除。
1? 混合式教學模式
混合式教學模式包含兩層含義: 第一,指在教學模式上把傳統的面對面教學和數字化學習的優勢相整合,充分利用微課資源、微信群等學習資源; 第二,指在教學過程中把現代教育技術知識、教學法知識和學科知識相整合。
2? 英語專業混合式翻譯教學可行性問卷調查
為了對研究對象有更全面的了解,保證項目的順利進行,研究者在實驗開始前以問卷調查的形式進行了可行性現狀調查。問卷調查在參加實驗的學生中進行,共發放問卷30份,收回有效問卷30份。問卷的設計以封閉型問題為主,共有20道題,從學生的自我水平評估和學習翻譯的動機、學生對于基于TPACK的混合式翻譯學習的態度、學生的翻譯自主學習能力和基于TPACK的混合式翻譯學習實施過程中的興趣傾向4個方面對被試進行了調查。結果分析如下。
2.1 學生的自我水平評估和學習翻譯的動機
調查顯示,有70.0%的學生認為自己的英語語言能力一般和73.3%的學生認為自己的漢語表達能力一般,70.0%的學生認為自己的知識面一般。有63%的學生認為翻譯實踐能力不好的主要問題是英譯漢、漢譯英都有,而認為是漢譯英的占30.0%,認為是英譯漢的占7%??梢姡蟛糠滞瑢W認為翻譯實踐能力不好的主要問題是漢譯英。提高學生漢譯英的能力也是該項目的重點。有69.3%的學生希望通過翻譯課的學習能勝任以后遇到的一些有一定難度的翻譯工作。
2.2 學生對于基于TPACK的混合式翻譯學習的態度
調查問卷表明,所有學生都沒有參加過微課視頻學習,只有33.4%的學生聽說過、但沒參加過。70.1%的學生愿意在翻譯課上嘗試這種新的學習方式。在對具體的學習方式的選擇上,只有13.3%的學生選擇了傳統的學習方法,其余大部分學生選擇了自主學習(16.7%)和協作探究學習(70.0%)的方式。問卷還對學生所看重的個人能力進行了調查,排名前三位的能力是: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能力、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團隊溝通與協作能力,而這3種能力都可以在基于TPACK的混合式翻譯學習中得到鍛煉。
從以上結果的分析可知,雖然大部分學生沒有參加過基于TPACK的混合式翻譯學習,但是他們已經不愿滿足傳統的教學方式,希望能通過一種新的學習方式鍛煉自己的能力。
2.3 學生的翻譯自主學習能力
調查顯示,在翻譯的學習中,學生有63.3%偶爾查閱課程相關的資料,3.3%的學生經常查閱,從不查閱的占33.4%;66.7%的學生從不從事業余的翻譯實踐工作,33.3%偶爾從事業余的翻譯實踐工作。可見學生的翻譯自主學習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在圖書館資源的使用方面,學生有63.3%偶爾去圖書館,33.3%經常去圖書館,3.4%從不去圖書館。在翻譯實踐中借助的工具方面,73.3%借助電子詞典,46.7%借助在線詞典,36.7%借助紙質詞典,沒有借助語料庫的學生。在網絡資源的使用方面,學生有90.0%經常上網,有10.0%偶爾上,沒有從不上網的學生;在這些學生中,有40.0%與朋友交流,36.7%上網的目的是查資料,6.7%的學生上網沒有目的。
以上結果分析表明,大部分學生都已經具備了利用各種資源進行翻譯研究和學習的基本能力,但只有少數學生能夠做到在實際學習中主動地進行學習,學生整體的翻譯自主學習能力有待提高。
2.4 基于TPACK的混合式翻譯學習實施過程中的興趣傾向
調查顯示,學生最感興趣的翻譯文本類型是廣告和傳統文化(均占60.0%),商業文獻占56.7%,旅游文本占53.3%,政治文獻僅占10.0%。在翻譯類型的選擇上,學生選擇最多的是英譯漢(76.7%)、漢譯英占46.7%,最少的是翻譯評論(13.3%)。對于小組合作的研究方式,大部分同學都表示不反對這種方式(86.7%),而對于合作研究伙伴的選擇,大部分同學表示更愿意和比較熟悉的人如好朋友、室友等結組研究。
問卷調查的這些數據為本項目具體內容和形式的設計提供了指導性的資料。
3? 基于TPACK的混合式翻譯教學模式的構建
基于TPACK的混合式翻譯教學模式具體分為3個階段:課前階段、課上階段和課后階段。
3.1 課前階段
該階段主要分為以下3步。
第一,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工作坊。
第二,建立微信群、QQ群,作為課內外師生互動工具。
第三,針對即將講授的翻譯課程模塊,通過微信群、QQ群推送相應的微課視頻(所有在線可利用微課與自制微課)或者涉及該部分翻譯課程模塊的經典片段視頻、音頻、文本(從各類影視片、電視實況、演講或文學作品中精心挑選并剪輯制作而成),并輔以相應的思考題,供學生預習。每次教學之前,教師可以通過微信群將任務清單發送給學生,讓學生充分了解自己需要在學習過程中做什么。需要注意的是,任務清單應當具備一定的開放性,也就是鼓勵學生對翻譯課程相關內容進行自主探索,避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過于被動的情況出現。
3.2 課上階段
該階段主要分為以下兩步。
第一,通過引導式、提問式、啟發式、互動式教學法,教師對該翻譯課程模塊的核心內容和難點進行系統地講解。
第二,以工作坊形式針對推送的相關微課視頻、音頻等開展深入討論。每個工作坊針對其中典型案例的翻譯技巧、文體特點等進行分析和歸納,并匯報討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這些問題由師生相互討論來解決。
3.3 課后階段
該階段主要分為以下3步。
第一,通過微信群、QQ群互動反饋,具體流程如下。
教師推送該翻譯課程模塊思考題→學生在線練習→師生討論→教師在線評價。
第二,引導學生以工作坊形式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和多媒體網絡環境自主收集該翻譯課程模塊的相關語料,對搜索到的涉及該部分翻譯課程模塊的經典片段視頻、音頻、文本進行剪輯,并輔以相應的語料分析,以幫助他們鞏固和內化所學,并依托微信群、QQ群實現共享。
第三,對每個工作坊上傳的語料和語料分析進行教師評價和工作坊互評,最終評選出最佳語料作品,并由該工作坊在下一次上課時進行課堂展示和心得分享。
4? 基于TPACK的混合式翻譯教學模式下的最終評價體系
采用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即平時成績與期末考試成績相結合),成績比例為4∶6,平時成績占40%,期末考試成績占60%。重在加強學生對翻譯學習過程的關注,采用教師評價、學生自評、生生互評的多元評價方式,盡量保障評價考核內容的公平性、真實性和有效性,從而促進翻譯教學,提高學生的翻譯水平。翻譯課程具體考核方案如表1所示。
5? 結語
該文探索和構建了基于TPACK的混合式翻譯教學模式及其模式下的最終評價體系,期望以此調動學生參與翻譯課堂活動的積極性,形成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氛圍,讓學生在翻譯學習的過程中體會其收獲的快樂,從而最終提高翻譯課程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 Mishra,P,MJ Koehler,DHenriksen.The seven trans-disciplinary habits of mind:Extending the TPACK framework towards 21st century learning[J].Educational Technology,2011(2):22-28.
[2] 趙丁玲,李永才.基于TPACK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在英語語法教學中的應用[J].山東外語教學,2016(5):59-65.
[3] 周靜嫣.對外漢語基于TPACK的混合式教學的研究與設計[D].華東師范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