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紅
摘? 要:校本課程作為國家和地方課程的補充,在拓寬初中生的知識和增強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方面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校本課程設計,包括課程綱要和課時計劃(課程),校本課程有4個特征,即理念先進性、內在一致性、表達技術性、設計創(chuàng)新性,這些特征可以反映課程理念和課程工作者確保有效實施校本課程的能力。課時計劃(課程)是老師進行課堂課程教學的依據(jù)。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 初中英語? 校本課程? 實踐
中圖分類號:G633.4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20)02(a)-0120-02
校本課程的基礎技術是“課程設計DNA”,正在開發(fā)的《初中標準英語課程》包括以下4個方面:語言技能、文化特征、思維質量和學習技能,語言技能包括語言知識(語音,詞匯,語法)、口語技能和實踐知識。文化特征是指對國際互動和相互技巧,文化地位和態(tài)度,文化認同和文化認同的理解。學習英語有助于豐富學生的思維,發(fā)展英語思維并提高他們的不同思維能力,學習專長擴展了在以前的學習策略為基礎的學習技術指導下,使用各種媒體進行獨立和連續(xù)學習的能力。
1? 英語課程的內涵
要學習英語課程資源,您必須首先明確一般課程資源的含義,對于不同的研究對象,不同的研究人員從不同的角度考慮課程資源。一些研究人員認為:課程資源的概念是廣泛而有意義的,了解課程資源一定程度上可以實現(xiàn)課程目標。當然課程目標的實現(xiàn)與許多因素有關,如課程設計、評估等,也包括學校、家庭和社區(qū)等自然資源,重點放在資源的作用上,因為資源可以提供英語教學的整體資源,包括材料的設計和評估以及自然資源英語課程的使用,這些資源的利用有利于提高課程的教學質量,也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 基于核心素養(yǎng)開發(fā)初中英語校本課程的種類
基于初中開設學校課程的現(xiàn)實情況,筆者認為,根據(jù)其基本技能,英語課程可以分為以下3類。
2.1 補充型校本課程的開發(fā)
英語學校助學金計劃以教科書和知識輸入為基礎,這種課程可以采取報紙或雜志、文學欣賞課程講座寫作過程的形式來學習。以報紙的閱讀和閱讀過程為例,教師期望“21世紀”(青年)能讀一些高質量的報紙和雜志,每周都有報紙,打開兩份報紙,就可以學到很多東西。根據(jù)每個課程的時間,您可以在課程中預定課時計劃,例如,可以開設一些上午學習小組和教程等,也可以使用文本、音頻和視頻閱讀,或結合輔助練習來提高學生的語言和學習技能,另外,英語課程的內容可以幫助學生提高文化意識。
2.2 體驗型校本英語課程的開發(fā)
校本課程的開發(fā)包括英語閱讀比賽、英語雜志和海報設計比賽。教師可以在班級和年級舉行此類比賽,并創(chuàng)建類似的集體活動,例如英語節(jié);英文報紙可以使用中西方節(jié)日作為一系列問題來準備和競爭一年中的某些時候的手寫報紙,適應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并用英語理解和表達它們;同時,在工作中可以改變課程表以減輕學生的負擔;教師還可以通過小組合作來完成作業(yè),它提高可以學生的興趣并可以增強學生的協(xié)作能力。
2.3 實踐型的校本英語課程的開發(fā)
學校的實用課程開發(fā)包括多種形式,如包括英語角和英語廣播,這種形式允許老師和學生在整個學校范圍內提供英語等服務。例如,在英語角落設置中,教師可以鼓勵更多學生參加演講活動或集體比賽,在英語組織中,師生可以通過翻譯新聞寫作、新聞廣播來提高他們的基本閱讀技能,以提高英語水平,如寫作、口語和聽力。“英語角”和“英語廣播”由學生會管理,其學生具有較強的英語老師聽說能力和理解能力,除了現(xiàn)場對話和自由討論之外,還經(jīng)常使用討論方法,例如,安排學生感興趣的主題并在內部進行討論以促進學生的英語發(fā)展,還可以開展一系列近期流行的海外活動。不論怎樣,教師應在引導學生研究課題和以適當?shù)膬r值觀組織各種課程活動方面做得很好。
3? 基于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校本課程課堂教學設計
3.1 教學預期的學習結果即是教學目標
與學習成果的類型不同,與支持的要求和條件不同,布局和培訓布局也是不同的。學校課程的結果是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他們什么時候會做什么?筆者知道為什么會這樣。這是學習的目的。目標是為了提高學生的智力能力的必要條件,他們必須應用相關的從屬智力。教學設計首先要具有激活起點,選擇適當?shù)膶W習策略和課程,從而實現(xiàn)目標以及創(chuàng)造支持學生的所有條件。
3.2 教學內容分析
大多數(shù)教科書基本由老師本人負責。教材的價值不僅要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而且還要加強學生的核心文學。此外,學生可以執(zhí)行老師分配給的項目任務。教師必須堅持學生知識內容體系,使發(fā)展變得簡單,將闡述過程與專業(yè)化的內部邏輯相結合,并解決教科書的“對稱性”問題。
3.3 教學對象分析
學生是學校教師主導教學的核心。學生的觀念和方法,對于他們的知識水平以及他們的轉移能力對建立教育目標有很大作用,選擇和適應學習對成果有著重大影響。課程材料和教學方法。教師需要仔細了解學生的位置,例如英語水平、學習和思維能力等,并根據(jù)當前的教育狀況以及室內設計的準確性和統(tǒng)一性來指定教室設計。
3.4 適切的教學策略
根據(jù)學生們的英語水平,學校的課程應注意課堂教學的形式以及情景的發(fā)展、戰(zhàn)略指導問題的制定、指導反饋以及其學生們的學習方式和激活方法。有助于學生體驗,探索、發(fā)現(xiàn)、思考和解決問題,達到提高基本英語水平的目的。學校的課程形式改變了教室,使教師可以輕松地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例如,老師可以將教室改變成為一個圓桌會議,并將在座學生改編為學習小組,以促進學習的討論和交流。老師可以帶學生上教室,與同學們分享自己所知道的知識,并在實際環(huán)境中解決問題。讓協(xié)作學習和獨立學習的學生發(fā)表演講,同時可以指導學生實施學習策略以及改善學習策略和效果。課堂組織形式的變化無疑對學生基礎英語文學的發(fā)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須在古典教育中體現(xiàn)。英國的基礎文學對課堂中的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將心理素質視為外語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閱讀的基礎知識不是由老師直接教授的,而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積累的。”培養(yǎng)具有特定問題的抽象思維能力,這種能力是提高思維質量的最合適方法。根據(jù)學生的認知水平,激活背景知識引起的項目問題,執(zhí)行輸入新知識的任務或由所學知識決定的困難,難度逐步增加,這樣可以提高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目的。
3.5 靈動的教學過程
這門課程主要是以教師、學生、教科書和教室中媒體教育的一種轉移,主要反映了現(xiàn)在教育的狀況,主要是分析和受教育機會的結合。課程的設計元素包括教材、教學、師生談判、戰(zhàn)略管理、問題解決、媒體使用、反饋以及在每個教育階段的教師規(guī)章。在課程中,教師需要根據(jù)在上課過程中,添加某些元素。
4? 結語
在老師的教育和實踐基礎上,學生具有基礎英語文學課堂上發(fā)展文學的能力。學校課程的質量取決于老師們對英語文學的理解以及對學習的認知深度。教室的設計通常不能完全反映英語基礎文學的4個方面,但是基礎英語文學不會在幾節(jié)課中進行培養(yǎng),但是只有在學校質量靠譜的情況下,課程才會強調和集中精力。這項調查的對象只是一家商店,這樣可以贏得學生基本英語語言發(fā)展的成果。
參考文獻
[1] 劉琳.基于全息閱讀 提升初中英語核心素養(yǎng)——以《多姿多彩的美國節(jié)日》校本課程為例[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8,19(6):78-80.
[2] 解進.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課程校本化實施個案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7.
[3] 黃娟.初中英語課程中的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研究[D].蘇州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