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供應鏈金融服務其是利用技術和方法,為互聯網金融的企業提供服務。其主要是以企業為運作的核心進行金融的各項活動。對于不同企業所提供的供應鏈金融服務也有所差別,這也是供應鏈金融服務的一種特色。隨著社會不斷的發展,供應鏈金融存在的風險越來越多。本文就供應鏈金融存在的幾類風險以及大數據環境下供應鏈金融發展的現狀、趨勢進行分析,提出相關解決策略,以加強風險管控。
【關鍵詞】大數據;供應鏈金融;風險管理;現狀;策略
我國經濟在不斷的發展,行業也在隨之變化,尤其是金融服務行業?;ヂ摼W出現之后,給金融行業帶來了諸多的機遇,但存在的風險也是不可忽視的。金融風險把控的能力決定了供應鏈金融的未來發展,傳統的風險把控手段和現如今的形勢不相匹配,給金融行業帶來了風險。因此,面對大數據的環境,必須學會利用大數據的優勢來掌握一手信息,并進行風險管控。
一、供應鏈金融存在的風險
(一)政策監管帶來的風險
供應鏈金融服務的模式在金融服務行業屬于比較新穎的一種模式,其也受到商業銀行機構的監管。風險性在于只要是在政策允許的范圍之內,符合許可進行經營,供應鏈金融可以隨意發展。比如在其內部開展融資、租賃、貸款等服務。一旦政策發生變化,比如準入的標準,融資的條件發生變化,這些都會使得供應鏈金融遭受巨大的影響,繼而帶來一系列的風險。
(二)金融環境變化所帶來的風險
金融市場環境的變化,也能夠給供應鏈金融帶來風險。對于金融市場行業而言,本身就是瞬息萬變的,比如互聯網的出現、大數據的融入等等,都會給供應鏈金融帶來機遇和風險。一般而言,在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時,如果融資的成本低于利息,那么金融就是獲益的。但如果金融的市場環境發生了變化,就會使得原本的金融成本逐步增加,此時金融行業所獲得的利潤就會相應的減少。如果行業出現大的變動,就可能使得供應鏈的各方資金出現緊缺,甚至造成破產。
(三)供應鏈金融企業內部經營存在的風險
1.企業管理以及運作能力弱
供應鏈金融的整體運作和企業的管理是密切相關的,企業只有在內部調動和配合,才能夠防范相關的風險,獲得相應的收益。但是企業如果運作能力以及管理模式存在問題,那么作為供應鏈而言,內部的各個環節都會出現問題,直接影響企業的運營和發展。
2.供應鏈金融企業內部信用所產生的風險
作為供應鏈企業如果其擁有良好的信用,那么在融資業務方面供應鏈金融就能夠獲得資金的支持,供應鏈金融也能夠正常的運轉。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國中小企業偏多,在借款以及償還能力方面表現為周期較長,償還能力弱,影響了自身的信譽,從而在企業融資時產生諸多的不確定性,給自身的發展帶來了風險。
3.虛假交易帶來的風險
供應鏈金融在進行融資的活動時,其內部會存在一些虛假性的交易,通過這類虛假交易來獲得融資的款項,而所籌得的融資款項也會被直接轉移到其他金融機構的其他項目上,從而獲得收益。這種做法會使得供應鏈的企業資金造成眾多的損失。
4.不完善的供應鏈金融網絡
完善的供應鏈金融網絡,其內部在各個環節配合緊密。一般而言如果資金正常流動,那么,供應鏈金融企業內部各個環節應該是閉路的狀態。在內部各個環節之后有效連接,企業對可能存在的風險都做了防控,從而降低供應鏈金融網絡所產生的風險。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企業供應鏈金融網絡都是完善的,畢竟供應鏈網絡是比較復雜的,形成完善的供應鏈系統并沒有那么容易。而供應鏈金融各個環節都是相互連接的,如果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那么各個環節都會受到波及,甚至對整個網絡系統造成傷害。
(四)供應鏈金融企業資金存在的風險
1.企業債務融資存在的風險
供應鏈金融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會采用債務融資來獲取大量外部資金的支持,以實現供應鏈金融企業的正常運轉。一般而言,供應鏈金融企業在進行貸款時所采用是自我的信用以及企業作為擔保,來獲得銀行的資金,使得資金能夠迅速的投入供應鏈金融的各項業務中,最終來獲得收益,這種融資方式會使得企業背上沉重的債務,如果一個環節出現了問題,那么債務可能就難以償還,嚴重者還會影響整個供應鏈企業。
2.資金流動性風險
供應鏈金融企業在運行的過程中,需要提前墊付融資的部分服務資金,此時就會存在有部分資金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收不回或者延遲收回。如果在前期這樣的業務發展過多,后期也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使得企業的流動性資金逐步減少,企業拓展其他業務的資金開始減少,從而阻礙了企業的進一步發展。
二、供應鏈金融服務的現狀
金融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已經實現和物流行業之間的融合?,F如今在社會上已經出現了貿易融資、金融物流等一系列的金融與物流融合的體系。而這一系列的體系和雙方之間的經濟基礎以及綜合實力是密不可分的。通過金融和物流行業之間的融合來實現彼此之間的共贏,金融促進物流企業的快速發展,保障物流行業貨物交付的及時以及準確性。同時,物流企業也使得金融行業業務進一步拓寬,真正實現了金融服務與物流之間的融合。其次二十一世紀互聯網的迅速興起,使得各行各業都開始往另外一個方向發展,也興起了很多的網絡貸款公司,通過互聯網的平臺,建立融資的平臺,以此來進行一系列的抵押貸款的活動,解決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同時,電子商務的供應鏈金融的模式在互聯網出現之后,也進行了改變。連入了互聯網,解決了傳統金融存在的局限性,使得供應鏈金融交易的渠道更廣闊,受眾也更多,大大縮短了交易的時間,實現了即貸即消費的模式,降低了成本以及時間,也實現了供應鏈金融的突破和發展。
三、大數據環境下供應鏈金融發展的趨勢
(一)逐步走向實物擔保
無論是那個時代,在向銀行進行借款時,都離不開實物的擔保。所謂實物的擔保就是質押物,其是電商融資和銀行融資最基本的介質,也是不可或缺。而這個需要銀行、物流、擔保企業三方共同合作才能完成。
(二)趨向于信用擔保
在大數據的背景之下,企業利用大數據分析客戶的業務、信用等相關數據,并且一定的安全范圍之內,為客戶提供短期的融資,從而網上一大批沉淀的資金也逐步盤活。企業的規模越大,資金就會越多,逐步就會演變成金融機構。同時,銀行在這種趨勢之下,也會表現出自身的靈活性,將信用貸款從大企業逐步的擴散到中小企業。同時也供應鏈金融帶來生機。
(三)信息共享平臺由金融、物流以及監管合作共建
信息共享平臺是大數據的匯集者,其是由物流平臺、支付系統以及融資系統共同匯聚而成,信息共享平臺使得各項財務可以有效的匯集到一起,也能夠實現物流、資金流以及信息流的無縫對接,保證數據的真實性以及可靠性。
四、大數據環境下供應鏈金融風險管理策略
(一)利用大數據構建模型,準確把控風險
大數據不僅含有豐富的數據量,同時其技術也是不可比擬的。企業可以利用大數據來構建相關模型,分析企業在運轉時的信用以及收支情況,根據行業的狀況,來估算未來可能會出現的波動。其次為了防止借款企業出現問題,可以利用大數據監管并分析企業的活動,以此來保證資金的安全,把控好風險。
(二)利用大數據構建全方位數據庫體系
供應鏈金融的企業想要獲得發展,必須充分的利用大數據技術。通過大數據來構建授信主體數據庫,利用云數據來構建交叉性的數據,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為中小企業在融資時提供相應的幫助,同時,也能夠減少金融所產生的風險。
(三)利用大數據來降低信息所產生的不對稱問題
上文講述過供應鏈金融服務的過程中,會存在虛假性的交易,這些虛假性的交易會使得供應鏈企業出現風險。因此,必須降低這個問題發生的概率,企業可以利用大數據進行風險的管理,實時對交易的數據進行監管,通過對交易數據進行分析,以此來降低虛假交易發生的頻率。
(四)利用大數據設置個性化的金融服務
在大數據的環境之下,供應鏈金融服務可以更加的精確。比如通過大數據的手段對網絡上的客戶進行分析,了解客戶的傾向以及需求,在根據企業自身發展的具體現狀來尋找合適的客戶。
(五)利用大數據對預期交易量進行合理判斷
供應鏈金融在建立完善的數據庫之后,可以通過數據庫來分析金融行業的整體信息,根據數據來建立相關模型,進一步分析各個數據之間所存在的關系。也可以通過分析的數據提前的了解預期的交易量,以此來合理的分配企業內部的資金,保證資金的有序性運行,從而提高資金的合理使用。
(六)利用大數據挖掘信息時,保護好隱私數據
供應鏈金融服務企業在通過大數據挖掘相關數據時,要注重保護客戶的隱私,遵守業內規則。根據相關法律規定,供應鏈金融企業在收集客戶相關信息時,要征求客戶的同意,在客戶允許之下再進行相關信息的控制。
總而言之,供應鏈金融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其阻礙了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出現之后,給供應鏈金融企業提出了挑戰,同時也是機遇,其使得供應鏈金融逐步走向信用擔保以及實物擔保,也使得金融、物流以及監管之間的合作更加的密切。對此企業可以利用大數據來構建模型準確的把控風險,構建全方位的數據庫體系來解決融資難的問題,利用大數據來設置個性化的服務等等,使得供應鏈金融可以和大數據充分的融合,把握資金流動的每一個環節,從而做好風險的管理,為其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劉瑞華,陽桂桃.大數據技術在供應鏈金融中的應用分析[J].時代經貿,2019(8):80.
[2]班英策.大數據環境下供應鏈金融風險管理策略[J].管理觀察,2019(7):167.
[3]平宇可.大數據環境下供應鏈金融風險控制研究——以京東金融為例[J].內蒙古大學,2019(4):48.
作者簡介:
梁羽辰(1988-),男,北京人,本科,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在職人員高級課程研修班學員,研究方向:風險管理與精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