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武器裝備發展以及軍品定價機制的變化,軍工企業原有軍品成本管理方式已經不能與之適應。本文在研究大型武器裝備和軍品定價的特點基礎上,對軍品研制成本控制現狀進行了分析,從轉變觀念、成本觀念融入產品設計、建立合格供方、建立成本控制責任制等四個方面提出了應對策略,為大型武器裝備研制成本控制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大型武器裝備? 成本控制? 對策
引言:武器裝備是我國國防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型武器裝備集中體現了高科技成果的轉化,而且是“國之重器”。由于武器裝備的特殊性,國家對研制、生產單位的篩選尤為嚴格,軍品四證為其基本“門檻”,以往軍品研制、生產大多采用單一來源方式。但隨著軍民融合戰略的實施以及軍品競爭機制的引入,軍品采購方式已逐漸由單一來源變為邀請招標,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同時,軍品采購價格議價方式也發生重大變化,由原來的科研定型審價(量產之前確定價格)轉變為設置批產目標價格(最高價),并在量產后審價。在充分保證產品質量的前提下,獲取低成本優勢已經逐漸成為軍工企業在競爭中取勝的重要因素,轉變成本觀念,實施成本控制已勢在必行。
一、大型武器裝備的特點
從國慶70周年閱兵裝備展示可以看出,我國裝備已經從戰術裝備向戰略裝備轉化,從傳統裝備向信息化、電子化裝備轉化,裝備科技含量不斷提高。大型武器裝備有著“多批次,小批量”特點,在制造過程中無法形成規模效應,大型武器裝備一般研制生產周期都在1年以上,其研制過程一般經過論證階段、方案階段、工程研制階段、設計定型階段、生產定型階段,研制完成后轉入批生產。
由于軍工產品的特殊性,各種材料、器件選用都采用嚴格標準,重要、關鍵部件采購只能從納入“合格供方”的有限供貨單位選擇,而且需要進行大量試驗,成本控制非常困難。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武器裝備的研制環境、方案途徑及所含的技術因素等方面與以前大不相同,其不確定性、市場化、可選擇性越來越強,使得舊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適應新形勢要求。
二、軍品定價機制
新的軍品議價規則依然延續原來定價模式,即成本×(1+5%)+稅金,成本包括制造成本和期間費用。制造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費用和專項費用;期間費用包括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
軍品定價遵循了5個原則:反應價值規律;在維護國家利益的前提下,兼顧訂購方和承制單位的利益;涵蓋軍品生產過程中的必要成本和承制單位的合理利潤;大力推行競爭議價;同質軍品原則上同種價格。
按照采購方式,軍品議價分為激勵約束議價、競爭性議價和征詢議價。其中,激勵約束議價主要用于采購單一來源的軍品,訂購時供需雙方以暫定價簽訂采購合同,首批任務滿一年之后,訂購方組織成本審核工作(審價)。競爭性價格是指訂購方通過公開招標、邀請招標、競爭性談判等方式確定軍品價格。征詢價格是訂購方通過市場詢價和評審等方式確定軍品價格。
目前軍品價格機制的弊端也是顯而易見,成本隨性能同時增長、軍品成本居高不下、抑制技術創新與技術改造,抑制軍工企業綜合發展實力,埋沒軍品的無形價值等。軍工作為高技術產品,應享有高附加值,而現行的5%利潤率已阻礙了軍工企業技術創新的步伐。
三、目前成本控制現狀
隨著軍改以及我國裝備發展,用戶對軍品進度和交付時間的要求越來越高,如不能按合同約定時間完成產品交付,將嚴格按照合同約定支付一定比例的罰金。這就要求軍品研制、生產必須加快速度,材料采購、研制、生產、交付等各個環節須嚴格按照任務節點完成。但大型武器裝備作為一個復雜的系統,所需的原材料、器件往往幾千種、上萬種,由于時間所限,采購方式大多采用單一來源、競爭性談判,而較少采用公開招標和邀請招標,勢必造成采購成本居高不下。
不同于普通產品的成本與質量非直接相關性,質量作為軍品的生命線,是與軍品研制、生產成本直接相關,質量是決定價格的主要因素,它的優劣直接影響著浮動的成本加成率。軍品所有外購、外協的零件、部件都要經過嚴格篩選、檢驗,關鍵部件還要經過軍代表檢驗,特別是元器件要經過二次篩選,造成成本至少增加50%。由于軍工產品質量的特殊性要求,質量檢驗貫徹軍品科研、生產的全過程,由于嚴格的質量檢驗,造成大量不合規、不合格零件的報廢、返工\返修,廢品損失率居高不下,質量成本占制造成本的比重遠高于一般產品。
隨著定價方式由傳統的科研定型審價轉變為限定購置目標價、轉批生產后審價,采購方式由單一來源逐漸變為競爭性談判、邀請招標、公開招標等多種采購方式。軍品研制經費已由原來的國家統一撥付轉變國家撥付與企業自籌相結合的方式,部分科研項目需要軍工企業現行墊資,實物招標,風險非常大。成本控制已經成本軍工企業獲取競爭優勢乃至生存下去的重要因素。
四、成本控制對策
(一)轉變觀念
長久以來,許多軍工企業科研人員、生產人員、管理人員仍然采用舊的思維模式,認為軍品只要支出合理國家都會認可,因此在研制、生產過程中一味追求產品質量、進度,而不計產品成本。按照現行軍品訂貨及價格審查的導向,軍工企業思維方式也要發生轉變,忽略成本或放任成本開支將使軍品企業無法在招標中獲得優勢,即使得到訂貨,但由于無法控制成本將不斷吞噬企業軍品企業本已微薄的利潤,從而影響企業研發投入,無法持續獲得競爭優勢。只有不斷加強成本控制,加大研發投入,鼓勵創新,企業才能不斷良性發展,為我國國防事業添磚加瓦。
(二)成本觀念融入產品設計
產品設計階段將決定產品制造成本的80%-85%,一旦設計完成,成本項目已“固化”,僅靠工藝、采購、生產、試驗等環節節約成本遠遠不夠。將成本觀念融入產品設計,從源頭開始,控制成本:①明確經費來源,制定設計經費預算、開展設計成本核算、分析;②在保證產品質量和性能指標的前提下,選擇合理的設計方案,開展并行工程,減少過度設計和冗余設計;③進行設計方案經濟性評審;④標準化設計,遵循標準化、模塊化、通用化原則,盡可能采用成熟設計、標準化設計,優化選材,減少進口、新品和非標項目,最大限度發揮現有技術資源的作用;⑤堅持設計會簽制度,提高產品的可制造性,設計更改嚴格履行審批流程,減少無效成本;⑥設計選型中應在充分考慮產品性能的基礎上,貨比三家,加強成本控制,預先確定選型零件、部件價格,不能產品試用后在進行價格談判。
(三)建立合格供方
建立合格供方是有效降低軍品零、部件采購成本的有效途徑,也是軍品質量的重要保證。合格供方選用應該按照質量管理體系的要求,建立合格供方評價管理辦法,從具有合作意愿、信譽良好、技術能力突出、產品質量過硬、生產組織管理能力強、具有一定資金承受能力的單位中擇優選擇,關鍵及采購量大的部件應至少選用三家以上的合格供方,以控制采購成本。
每年按照所提供產品的實物質量狀況、供貨及時性、質量保證能力及價格因素,對合格供方進行評價打分,根據打分結果將合格供方分為A、B、C、D四個等級,A級屬于優質合格供方,B級屬于良好合格供方,C級整改后繼續納入合格供方,D級直接從合格供方名錄中予以剔除。通過不斷的循環機制,優化合格供方,為提高軍品質和降低成本奠定基礎。
(四)實行成本控制責任制
按照軍品研制項目建立經濟責任中心,項目總師為經濟責任中心負責人,對項目支出成本負責。項目經濟責任中心按照費用控制職責建立項目預算支出明細賬,并定期與財務部門進行賬務核對,對項目執行過程中超預算、預算需調整事項應嚴格控制。財務部門根據需要可以組織項目經費責任人定期(每季度)或不定期的對項目費用預算執行情況進行專項監督,分析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建議并對項目經濟責任中心預警。
嚴格執行項目經費開支考核機制,并納入項目績效發放中。具體對項目控制環節中關鍵項和預算執行情況設置考核指標,并按照項目考核節點進行預算執行情況及經費控制情況考核,評價結果報項目考核部門,由考核部門計算項目績效,定期發放。
五、結論
大型武器裝備成本控制是軍品企業成本管理的薄弱環節,傳統的成本管理理念和方法已不能適應新時代的武器裝備快速發展的需要。成本管理必須改變傳統的成本管理理念、設計理念,并在此基礎上輔以有效的控制手段,才能使軍工企業獲取成本優勢,提高競爭力,不斷為我國國防事業添磚加瓦,做出新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潘燕華,余曉云,李向遠. 信息集成環境下船舶制造企業材料成本控制研究[J]. 船舶工程,2014,36(4):120-124.
[2]孫瑋.基于價值工程的項目成本控制研究[J].項目管理技術,2015(1):15-19.
[3]馬麗麗.訂單式制造企業標準成本管理體系的構建[J]財會月刊,2016,34(1):72-81.
作者簡介:王曉新,1979年生,陜西岐山人,碩士,會計師,研究方向為風險管理、成本管理和績效評價。